导语:黄河鱼种千千万,黄河边的老钓鱼人也不敢说自己都见过。

近日,河南郑州的一位男子在黄河垂钓时,就意外钓到了一条“尖头怪鱼”——他感觉很像是保护动物“中华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河里有“中华鲟”吗?如果这是一条中华鲟,该怎么处理?这一幕引起了许多网友的讨论和担忧。

01

钓鱼人:我是来钓牛尾巴的

据这位河南钓鱼人说,他来到黄河畔,原本是想钓牛尾巴的(一种拟鲿科鱼种,形似黄辣丁,体型细长)。

但是,他在河岸边选择了一个理想的垂钓位置,刚把钓组抛向黄河的湍急水流中没多久,就好似有鱼上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河牛尾巴——配图

当时,他以为是黄辣丁、牛尾巴之类的鱼上钩,也没太在意。

“当时鱼的拉力一般,我知道应该不是什么大鱼,然后紧握鱼竿,一下就把鱼拖出水了,仔细一看我呆住了。”

当这位钓鱼人看清鱼的外形时,不禁感到吃惊和好奇——这条鱼拥有尖锐的头部和奇特的外观,与他之前钓过的鱼完全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位钓鱼人的第一反应,这是一条保护动物中华鲟,但他也很疑惑“中华鲟不是长江里的鱼吗?怎么黄河里也有?”

02

其实这是杂交鲟鱼

其实,这位河南郑州钓鱼人钓起来的,是一条杂交鲟鱼,属于人工养殖的经济水产品,并非保护动物中华鲟——像这样的杂交鲟鱼、外来鲟鱼,黄河里已经有很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前曾有一人一网捕获两条杂交鲟

外来鲟鱼入侵黄河,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 养殖场的存在:黄河两岸设有许多鲟鱼养殖场(比如刘家峡、三角洲等地都有),这些养殖场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人工繁殖和饲养鲟鱼。在一些情况下,养殖场的管理不严格,或者汛期遭遇意外,都会导致了杂交鲟鱼的逃逸。这些逃逸或释放的鲟鱼会进入黄河水域,形成入侵现象
  • 人为放生是导致黄河中大量杂交鲟鱼入侵的重要因素之一。黄河边的放生活动有多“兴盛”,不用小编多说,相信黄河边的朋友应该都有体会。在一些地方,有的人可能将养殖鲟鱼当做“中华鲟”放生到黄河里,还以为这是一种保护行为,结果反而对黄河生态系统的造成破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河上游的鲟鱼养殖场——配图

事实上,因为上述原因,近年来黄河里的“外来鲟鱼”数量已经很不少了,经常有钓鱼人和户外捕鱼者遇到。

令人担忧都是,放生的杂交鲟鱼进入自然水域后,可能与当地鱼类竞争食物和栖息空间,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某些鲟鱼品种具有较强的掠食能力,可能对当地的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造成威胁。

更关键的是“基因污染”!放生的鲟鱼往往是经过人工繁殖的杂交品种,与自然环境中的纯种鱼类进行交配,导致原生种群的基因纯度下降,破坏了本土鲟鱼(中华鲟、长江鲟)的基因结构和适应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里,小编重点说说“基因污染”,即放生外来鲟鱼,会同本土中华鲟杂交,污染中华鲟的基因库。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黄河里是有真正野生的“纯种中华鲟”?

03

黄河里还真有“纯种中华鲟”

其实,小编在此前的文章里就科普过,虽然说起中华鲟,大家第一反应就是“长江鱼王”,但黄河确实是中华鲟的原生栖息地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百多斤的中华鲟受伤——配图

中华鲟是我国的特有物种,长期以来主要分布在黄河和长江流域。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鲟的重要栖息地之一。

中华鲟在过去的漫长历史中,黄河是它们繁衍生息的重要场所。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黄河水质恶化、河道改道、水库建设等因素导致中华鲟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这些因素导致黄河里的中华鲟的数量急剧减少,甚至濒临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河钓鱼人钓到中华鲟——配图

但少归少,黄河里确实还是有中华鲟的,近些年也偶尔有钓鱼人意外钓起过。

毕竟,虽然中华鲟在长江流域的保护工作更为集中和有针对性,但黄河本身就有与长江相连或交汇的区域,因此,在黄河的一些区域发现中华鲟的很正常。

当然,随着中华鲟保护意义的被大众认可,绝大多数钓鱼人在意外钓到中华鲟后,会选择放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钓鱼人拍照后将鱼放生——配图

回到上面“基因污染”的话题,在如今黄河外来鲟鱼数量大增的大背景下,极少数的本土中华鲟的基因库,确实受到极大的威胁。

因此小编也是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再随意放生这些外来鲟鱼了,这不是行善,这是破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将杂交鲟放生,称是“行善”

最后,在黄河当前的鲟鱼分布情况下,许多钓鱼人可能会面临一个困境:钓到鲟鱼后到底要不要放生?毕竟如果是杂交鲟,放生了好像反而会破坏生态。

问题的关键就是怎么区分杂交鲟和中华鲟——其实这也很简单,两者的特征差异在嘴部体现的最明显,本土鲟鱼嘴巴圆钝,而杂交鲟鱼嘴巴细尖,还是较容易区分的!#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