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浒传》文学解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种认知上的脸谱化倾向,即某个文学形象趋于正面,读者便处处夸赞,执意要将此人认定成一个完人。

而事实上,真正有血有肉的文学形象,一定是优缺点共存的,《水浒传》中武松的形象就是一个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圣叹评价武松是“天人”,他有“景阳冈打虎”的战绩,又为了替哥哥武大郎报仇,手刃了潘金莲和西门庆,这种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的快意人生态度,是读者喜欢武松的直接原因。

但在对武松的认知经验里,读者往往会爱屋及乌,认为武松既是个正面人物,自然他也应该具备行侠仗义、乐于助人的好汉品质,这就是脸谱化认知导致的误读——因为水浒中的武松绝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著第二十六回,武松路过十字坡,遇上了张青、孙二娘夫妇,这对夫妻干的是黑道上的营生——用蒙汗药将来往客人麻翻,抢夺其财物,客人则被拉到作坊里砍剁,冒充牛肉卖给过路人。

武松跟随张青夫妇,进人肉作坊找两个公人时,看到的场景是:壁上绷着几张人皮,梁上吊着五七条人腿,那两个公人,一颠一倒,挺着在剥人凳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武松并没有因此对张青夫妇产生反感情绪,不仅不反感,还和张青结拜成了兄弟,对于这对夫妇的“生意”,武松也没有规劝,或许未来还有不少人要被抬进人肉作坊里,沦为包子馅儿,可这对武松而言无足轻重,他也不在乎。

武松进孟州牢房之后,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

“金眼彪”施恩对武松格外爱护,不仅免了他一百杀威棒,还每日好酒好肉款待,目的就是让武松充当打手,赶走蒋门神,重新霸占快活林酒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施耐庵给第二十七回安排的章回名为“施恩义夺快活林”,似乎这场争夺战具有正义性,其实说白了,就是两股恶势力的争权夺利。

施恩当年是如何夺得快活林的?原著是这么写的:

  • 施恩道:“小弟自幼从江湖上师父学得些枪棒在身,孟州一境起小弟一个诨名,叫做金眼彪。小弟此间东门外有一座市井,地名唤做快活林,但是山东、河北客商都来那里做买卖,有百十处大客店,三二十处赌坊、兑坊。往常时,小弟一者倚仗随身本事,二者捉著营里有八九十个弃命囚徒,去那里开著一个酒肉店,都分与众店家和赌钱兑坊里。但有过路之人,到那里来时,先要来参见小弟,然后许他去趁食。”——第二十八回

施恩显然也是个恶势力,他滥用私权,将狱中的囚徒收为己用,成为自己的打手,霸占了快活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施恩还成了当地一霸,所有过路之人,要想在这里谋生,都必须先去拜见他——这话说得点到为止,要去拜见当地老大,必然不能空着两个爪子去,有钱的送钱,没钱的送物,总之要把施恩先喂舒服,才能允许你活下去。

这些情况武松肯定是知道的,可他不在乎,施恩干了什么坏事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看得起自己,那武松就要相帮施恩。

问题在于,武松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书本里的好汉,不都是行侠仗义,路见不平一声吼,武松似乎并不符合这个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才是《水浒传》这本书最真实的地方——武松的生长环境决定了他的行事思维。

武松从小生活在社会底层,他见惯了社会黑暗的一面,当年在清河县,他和哥哥武大郎,没少受别人的欺负,幸亏武松长大后身材高大,天生神力,这才震慑住那些欺负他们的人。

其后武松打伤人命,躲进了柴进的庄园里,在这所招揽天下好汉的地方,武松照样没有受到多少优待。

柴家们的门客不喜欢武松,经常在柴进面前说武松的坏话,导致柴进渐渐也不喜武松,武松患了疟疾之后,柴家无人照顾他,武松还得自己生火取暖,被宋江踩翻了火锨柄,两人因此相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松打虎之后,重新和哥哥武大郎团聚,可这份仅剩的亲情,又被西门庆、潘金莲斩断——武大郎被下药活活毒死,死后又被匆匆烧掉,武松得知这个真相时,真不知是什么感受。

纵观武松的前半生,他一直生活在黑暗的社会底层,没有见过多少光明和希望,这就铸就了他精明警惕的个性,和感情冷漠的性格特征。

一个自己从没被善意对待的人,怎么可能会慷慨大度地用善意相帮别人?

世界原本就是灰暗的,能存活下来已是不易了,哪里还有心思照顾别人的死活?这就是武松的价值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松的很多行为,都是基于这种思想,在他看来,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正义和邪恶,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自己的感受——张青、孙二娘、施恩无论做了多少坏事,只要他们对武松好,在武松眼里,他们就是自己人。

武松这种爱恨分明的个性,很容易得到读者的喜欢,忧国忧民、心存天下的价值观太过宏大,离大部分普通人都很遥远,有仇就报,不拖到下一秒的做法,才能触碰到寻常人的心理爽点。

一言以蔽之:武松不是圣人,也不是大侠,他只是一个出身底层的普通人,这才是武松这个形象最大的魅力。

文乃“不红居士”独家首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引文均来自《水浒传》金圣叹批评本,图片来源于戴敦邦《水浒传》绘本,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