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端午不一般,老话说:“黑兔双春年,二人躲端午”,为何要躲?

时间过得真快,五月的端午节还有几天就要来了。当然对于端午节的来到,人们也是非常高兴的,这端午节小长假,也是让很多人真正的放飞自我,旅游的旅游,探亲的探亲。

对于端午节,也是有很多的习俗的,比如说端午节挂艾草,端午节吃粽子,端午节赛龙舟,端午节躲端午等等。所以在民间里,也就有了“端午比年大,姑娘回娘家”的说法。

就拿我们这边的习俗来说吧,端午节是娘家人看女儿的日子。但是千里一俗语,俗语各不同的,不过更多的则是姑娘回娘家的习俗比较多。

但是由于今年比较特殊,因为农历一年有384天的原因,也就有了“黑兔双春年,二人躲端午”的说法。那么这句话是啥意思,为何在端午节这一天要躲端午呢?我来说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兔双春年,二人躲端午”的意思:

黑兔双春年

今年是癸卯年,癸卯年的不同之处就是多了一个闰二月,还有两头春,而这一年有384天,和去年的农历年相比整整多了30天,所以这一年也是不一般的。

2023年是黑兔年

按照天干地支来说,干支纪年是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成。其中天干为十,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为十二,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也正是天干和地支两两相配,组成了60个组合,也称为60一甲子。当然按照这样的排列,公元2023年也就是干支纪年中的癸卯年

而十天干又对应着五行和五种颜色,十二地支由于对应着十二生肖,所以癸为水,为黑色,卯为兔,所以癸卯年又称为黑兔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是双春年

我们都知道,公历一年有365天,分为12个月。而农历一年有354天,也分为12个月。

但是从公历年和农历年相比较,那么农历一年就差公历一年11天的时间。

一般来说,二十四节气是根据阳历年设定的,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一个节气在阳历年中基本上也是固定不变的。比如说冬至是公历的12月20日,冬至10天以后就是阳历年。

所以古人为了使二十四节气保持平衡,并防止四季脱节,为协调回归年与汉历年的矛盾,古人就采取了闰月的方式,让农历年和公历年平衡。

当然在2023年就多了一个月,所以2023年就有了两次立春,一次是农历的正月十四,一次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五日。

当然,也正是今年有两次立春闰月的原因,使得今年的节气,比较去年早了15~20天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端午节不一般

当然端午节是以阴历年为记载的,所以今年的五月端午节比去年也晚了15~20天时间。

而去年的端午节在6月3日,今年的端午节在6月22日,所以今年的端午节是不一般的,要比去年的端午节热的多。

而民间中的五月端午节中的“九毒日”,其太阳的照射能力,以及蟾蜍,蝎子等“五毒虫”的特性,是要比去年是更加厉害的。

当然农村老人认为,由于今年闰二月和双春年的原因。所以在这“九毒日”中,一些人因为特殊的原因,是要躲避的。

而这“九毒日”分别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五月初六、五月初七、五月十五、五月十六、五月十七,五月二十五、五月二十六、五月二十七,一共这九天。

也正是如此,其中东汉王充《论衡•言毒篇》中记载:

“夫毒,太阳之热气也,中人人毒……太阳火气,常为毒螫……天下万物,含太阳气而生者,皆有毒螫。”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五月端午节的这一天的热气是不一般的,而一些动物比如癞蛤蟆,蝎子,蛇等毒虫,也是感受到太阳火气后,躲避五月初五。

所以在民间里,也就有了“癞蛤蟆躲端午”的说法,当然在这一天,人们也是非常难找到癞蛤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人躲端午:

当然农村老人认为,这二人躲端午节的二人指的就是:

一是,周岁以内的婴儿。

在这一天到来的时候,一周岁以内的婴儿,是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逃脱灾祸的一种习俗。

二是,已经出嫁的女儿。

老人认为,在五月端午节这一天,以及“九毒日”的这九天,也是要回到娘家进行躲避的。但是按照传统的民间习俗来说,去娘家躲避,是不能吃娘家粽子的,不过这也是一种习俗。

为什么躲端午呢?其实躲端午节要分为两种原因来看,我这里说一下:

第一,传统的民间习俗。

当然五月躲端午节的习俗,其实在宋朝的时候已经形成了。老祖宗认为农历的五月是“恶月”,而五月初五为“恶日”,所以在这一天的时候,作为已经嫁过去的女儿,是要回娘家的。

至于五月躲端午,其中在古书《滦州志》中是这样记载的:

“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

古时我国北方一些地方民俗认为五月、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所以在这个月份,做事也是有讲究的,所以家中的一些人,包括妇女婴儿,也是要躲避端午节的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老人的一些说法。

农村老人认为,在五月端午节的这一天,甚至这个五月的“九毒日”中,男女双方是不能“同房”的。也正是如此,也就有了嫁出去的女儿要在端午节这一天回娘家,躲避五月端午节的说法。

不过古书《论衡》对此也做了一些解释,是这样说的:

“夫正月岁始,五月盛阳,子以生,精炽热烈,厌胜父母,父母不堪,将受其患。”

或许是一些人对于古书的过分信任罢了,所以也就产生了“掩身,毋躁,止生色”等诸多禁忌。当然这不过是老人的一种说法,按照现在的科学来看,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通过上述来说,其实一些俗语说法也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至于有没有科学道理,也需要一些实际的论证。但是对于五月端午节的一些风俗,还是很多的,而躲端午也只是一种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