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瓜棚内刘二羔介绍甜瓜品种、种植方法、细算增收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糖玉脆”甜瓜绿脆饱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二羔正在为瓜棚内的甜瓜苗遮阳

“老刘,前几天在你那儿吃的甜瓜太好吃了,我要两三箱,有吗?”电话那头问道。

“今天没有了,这两天瓜棚里一天只能摘一百多斤瓜,想要得提前两三天预定,我可以给你留着。”接电话的刘二羔手里并没有闲着,用包装箱打包刚刚摘下的甜瓜。

“多少钱一斤?”那边问道。

“一斤20元,一箱10斤。”二羔答道。

“那行,给我留三箱,我两天后去取……”预定好甜瓜,对面随之挂掉了电话。

5月25日中午,记者来到柳林县石西乡上庄村,沿黄公路二羔西甜瓜家庭农场的小屋内,刘二羔和妻子顾不上吃午饭,正忙着为顾客打包刚摘下的甜瓜。

上庄村位于柳林县石西乡,紧邻黄河岸畔,与陕西省的吴堡县隔河相望。近几年,该村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旱地西甜瓜产业,其中大棚甜瓜凭借质甜爽口、绿色无公害的独特品质逐渐竖起了品牌,成为柳林县旱作农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61岁的刘二羔是石西乡有名的瓜农,有着30多年的种瓜经验。今年他种了9棚甜瓜和3亩西瓜,他的甜瓜和西瓜不仅上市早,产量高,而且品相好,口感甜,深受沿黄两岸消费者喜欢。

目前,石西乡仅大棚甜瓜种植就有四十余棚,西瓜种植规模更大,达2100亩,年产量达600万斤,产值1100万元,瓜农人均可以增收5万元以上。

来到二羔西甜瓜种植基地大棚内,阵阵瓜香扑鼻而来,在翠绿藤叶的掩映下,一个个甜瓜白绿相间、油亮饱满,长势喜人。

“这个品种的甜瓜叫‘高糖玉脆',清甜美味,老少皆宜。从育苗到配花、嫁接、挂果,都是我们夫妻两人亲自弄。为了不影响甜瓜的产量口感,大棚套小棚,冷了盖棉被装钨灯防寒,热了盖黑纱防晒,像哺育小孩一样精心呵护幼瓜成长。”看着绿油油的一棚棚瓜,刘二羔的笑容里仿佛也含着“甜”。

办法多起来,质量高上去。黑纱遮阳、大棚套小棚、引泥水冲进大棚内换土,这些“土”方法让刘二羔的棚栽甜瓜供不应求,不等上市,周边县市乃至陕西的顾客们便早早前来预订。

刘二羔在瓜棚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瓜棚种植,需要育苗、篷布、卡槽、钢筋、竹片、农家肥、水、电、换土等,一米大棚建设大概得300元,60米的一个大棚需要投入18000元。甜瓜是绿色产品,不打一点农药,一斤20元,一个大棚平均产甜瓜1500斤,仅甜瓜毛收入就30000元,净赚12000元。”

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石西乡发展旱地西甜瓜产业是我省、市、县、乡各级政府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吕梁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柳林县石西乡党委书记贺世平说,近年来石西乡积极引进新品种,邀请农技专家走进田间地头,改良种植技术,积极探索更高效的西甜瓜种植模式,带动全乡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富裕,助力乡村振兴。“我们会扩大‘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积极探索更高效的西甜瓜种植模式,持续引进新品种,扩大种植基地,加快西甜瓜产业全面升级,提升石西西甜瓜知名度,擦亮金字招牌。”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今年,我省印发了《山西省“十四五”设施农业发展规划》,按照“一带”“五区”“两山”的总体布局,明确提出要集中在太原、晋中、阳泉、吕梁等市,主要发展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避雨棚等,因地制宜发展连栋温室大棚和覆被式大棚,以茄果瓜类、叶菜类蔬菜和特色水果为主,围绕“依托城郊、服务城市”的定位,打造休闲观光采摘农业和高标准的设施农业观光示范基地,满足我省中部城市群的产品多元化供应。

设施农业的“含金量”越来越高,成为吕梁引领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回乡重新打量这片土地。他们不仅敢于尝试种植新品种,还引入新的管理模式。农民范培科就尝试在大棚种植火龙果。“吕梁山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使火龙果积累了更多的糖分,我种植的火龙果不仅个头大,果肉还甜,已经进入高端水果市场。”

现在,像刘二羔夫妇靠设施农业致富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依附特殊的地质条件以及不断改良的科学种植技术,产量、产值连年增长,实现了致富梦,走上幸福路。记者 木二东

吕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