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日前表示,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本应在 2014年“解决乌克兰问题”,因为当时乌克兰“既没有军队,也没有做好战争准备”。

【报道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报道截图】

卢卡申科的这个看法,确实有道理。第一,当时的乌克兰确实不行,各方面都不行。军队建设一塌糊涂,战斗力非常低,当时乌军在顿涅茨克被俄罗斯支持的东乌民兵打得非常惨,杰巴利采沃一役大败,最后不得不签字停火。

与此同时,乌克兰内部也不像现在这么团结,整个国家连民族国家的基本意识都没有。当时乌克兰的亲俄势力非常强大,不仅是在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哈尔科夫、扎波罗热、赫尔松甚至尼古拉耶夫这些地方,都有亲俄势力主导的分裂活动。更重要的是,当时亲俄派总统亚努科维奇刚下台,换上来的波罗申科支持率刚刚超过50%,在东乌的民意基础很低。

【乌克兰前总统波罗申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克兰前总统波罗申科】

军队战斗力弱,再加上缺乏统一的民族国家意识,可以说,如果当时俄罗斯真的下定决心用武力解决问题,乌克兰方面的抵抗肯定要比现在弱。

第二,当时俄罗斯所面临的外部压力,也要比现在小。当年乌克兰危机虽然蔓延整个东乌,但核心仍是克里米亚危机。而克里米亚与乌克兰其他地方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这个地方原来确实是赫鲁晓夫“送给”乌克兰的,苏联解体后就成了一笔具有争议性的烂账。

因此俄罗斯在夺下克里米亚后,乌克兰与国际社会的反应,都是非常有限的。西方当时并没有给乌克兰大规模的军事援助,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力度,也跟现在完全没法比。实际上,在德法的默许下,当年许多对俄制裁在一两年后便浮于表面。德国继续跟俄罗斯造“北溪-2”,默克尔坚信“俄罗斯的领土野心已经得到了满足”。

但事实证明,默克尔的看法是错误的,虽然后来她为自己辩护称“《明斯克协议》是为了给乌克兰争取时间”,但谁知道呢?

【《明斯克协议》后来被认为是一种“绥靖主义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斯克协议》后来被认为是一种“绥靖主义行为”】

从种种迹象来看,如果俄罗斯当年选择在拿下克里米亚后,借着东乌的乱局再拿下几个亲俄地区,西方的压力虽然会继续存在,但态度至少不会像现在这么激烈,俄欧不至于走向彻底翻脸,甚至可能还有回旋的余地。

但我们也要看到,卢卡申科这番话,其实有些“马后炮”。如果当时俄罗斯与白俄罗斯要解决乌克兰的话,西方今天的这些制裁,也一样会落到两国身上,这跟态度是无关的,该制裁就得制裁,俄白都跑不了。而卢卡申科应该庆幸,自己当时没有跟着俄罗斯这样做,否则他就享受不到2014年以来的8年好日子了。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

实际上,卢卡申科应该很清楚,白俄罗斯没有在2014年深度卷入乌克兰危机,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后,白俄罗斯先是承担了调解平台的作用,各方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签署了《明斯克协议》。紧接着,西方开始有意与白俄罗斯走近,因为他们希望把白俄罗斯争取过来,让白俄罗斯成为一道隔绝俄罗斯领土野心的屏障,而不是成为了俄罗斯向欧洲扩张的跳板。

而与此同时,卢卡申科在看到乌克兰的遭遇后,其实也有意对俄罗斯保持一定的戒备,因此也没有完全拒绝西方的好处。因此在克里米亚危机后,虽然西方与俄罗斯渐行渐远,但与白俄罗斯之间却是越走越近。

【克里米亚危机后,西方与俄罗斯渐行渐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克里米亚危机后,西方与俄罗斯渐行渐远】

客观来讲,这段时期其实是白俄罗斯摆脱俄罗斯控制,实现国家独立发展的好机会,但随着2020年白俄罗斯危机的爆发,这一切都化作了泡影。刚才也提到,西方有意与白俄罗斯走近,但按照西方的思维,他们在给予白俄罗斯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希望白俄罗斯能够实现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但2020年的总统大选结果,却让他们失望了,坐在总统之位上的仍然是卢卡申科。由于西方不承认大选结果,双方就此分道扬镳。

而在与西方分手后,白俄罗斯开始加速倒向俄罗斯。2021年,俄白签署联盟国家协议,俄白一体化进程正式启动的同时,也让白俄罗斯彻底被绑在了俄罗斯的战车上,俄乌冲突一打,白俄罗斯本以为能跟着喝口汤,结果没想到却遭了殃,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基本上自己也得挨一遍。

所以整体看下来,卢卡申科现在说“当年早点解决乌克兰问题就好了”,实际上是回避了一个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白俄罗斯没有抓住2014年到2020年这个宝贵的发展机遇,反而让自己变得更加依赖俄罗斯,也让卢卡申科自己的命运被彻底地与克里姆林宫的命运绑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