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育娲人口研究团队的《中国人口形势报告2023》,2022年中国出生人口仅为956万,比2021年减少106万,创历史新低,总人口比上年减少85万,开始负增长。预计2023年出生人口将进一步下降至788万,低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出生人口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口问题已经十分严峻,面临老龄化、少子化、不婚化三重挑战。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代之前的6左右,降至1990年的2左右,再降至2010年后的1.5左右,2021年仅1.15,2022年或不到1.1,仅为世代更替水平(2.1)的一半,全球倒数。全面二孩政策不及预期、三孩政策效果未显现,未能扭转中国出生人口下降趋势,生育堆积效应已消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和规模前所未有,2021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4.2%,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022年上升至14.9%,预计在2030年左右进入占比超20%的超级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将给社会保障、医疗、养老等领域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中国的不婚化现象也日益显著。根据民政局的数据,2022年我国的结婚率为5.2%,预估会有不到700万对新人结婚,创下42年来的新低 。结婚率低,才是人口大幅减少的关键因素,和是否二胎三胎没多大关系。不婚化也反映了当代青年对于婚姻和家庭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些人口问题,政府已经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优化生育政策和应对老龄化。从放开三孩政策到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从取消社会抚养费到提供生育补贴和托育服务,从延长育儿假到提供住房优先保障等等。这些政策旨在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鼓励适龄夫妻多生育,并改善老年人的福利和保障。

然而,这些政策能否有效提高生育率和缓解人口压力还有待观察。一方面,鼓励生育的力度和范围还不够,目前的补贴水平仍低于大部分欧洲国家 。另一方面,生育意愿和行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心理等,单纯的政策调整可能难以改变人们的生育观念和选择。因此,需要从多维度和长远角度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将创历史新低,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人口问题关乎国家的未来和发展,也关乎每个个体的幸福和权益。我们应该正视人口问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不婚化等挑战,同时也要尊重人们的生育自主权和多元化需求,营造一个有利于人口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