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妈悟语

北京的一位妈妈说,临近中考,女儿卷病了,无奈休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认识的孩子也有这类情况,儿子上初三的时候,有的同学忽然就从群里销声匿迹了。另外一所重点中学的学霸,一直考全校前几名,却再也不想去上学。

朋友的儿子也非常可惜,初三断断续续大概只上了两个月的课,本来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结果只能去中专。

和朋友聊起来,话语中都是满满的悔意:早知道是这样的局面,以前就不该抓得太紧,如果让他开心快乐地学习,至少能正常上学,还有高中上。现在只希望孩子身心健康,将来能自食其力,不给社会添麻烦。

回想起孩子上学的点点滴滴,很多问题都是在小学阶段埋下了隐患,只不过那时候孩子小、自我意识不强烈、学习压力也没有初中那么大,所以并不显山露水。

而到初中就不同了,孩子更有主见、更想自己做选择、更想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学习难加大、中考压力来袭,本身就容易情绪失控,如果我们还用小学阶段的教育方法对待孩子,以前积累的问题加上新增的问题,很容易让孩子崩溃,厌倦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不是说孩子上学后,我们就要大撒把、放任孩子不管,而是说要避免错误的“鸡娃”,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

临近中考,孩子卷病了:小学起错误的“鸡娃”,终被反噬,家长要心中有数。

对孩子有过高的期待,压力变为阻力

朋友因为小时候条件限制没有上过大学,所以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为了孩子上好的初中,狠心买了学区房,希望他能考上重点高中,之后考上重点大学。

经常跟孩子说:爸爸妈妈没上大学,找不到好工作,收入很低,不能给你提供很好的条件,你自己要努力学习,将来过上比现在好的生活。

有的孩子可能因为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不易、想改变现状,就能激发起学习动力,而有的孩子却把期待当作阻力,认为学习是为了帮助父母实现未竟的愿望,并不是自己所追求的目标。

这种认知和理解上的差异,父母如果没有察觉,压力就会在孩子心中漫漫滋生,等到一定阶段就会突然爆发。

激励孩子上进没错,要用对方法。

孩子不能代替我们去完成未竟的夙愿、去过没有实现的生活,只能做最好的自己。要帮助孩子树立自己的目标,追求自己内心的热爱,将来成为想成为的人

具体来说,就是观察孩子,看孩子喜欢什么,喜欢把精力花在什么地方,然后给他提供条件,让他尽情地挖掘潜力,在某方面的优势会带动其他方面的成绩,比如学业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孩子上辅导班,失去了很多快乐

朋友看到别的孩子都在上辅导班,在剧场效应的影响下,生怕孩子落后,也赶紧给孩子报上和别人相同的辅导班。

他们报的辅导班并不是提升孩子的能力,而相当于第二课堂,和老师上课讲的内容一样。帮孩子做预习、复习,能让孩子在上课时更容易听懂。

但是孩子有惰性,时间长了,他们就比较依赖辅导班,反正上课不用认真听,还能到辅导班听,实际上还是学了一遍,却花了两倍的时间。

晚上上课、周末上课,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被挤占得少之又少,本来水灵灵的大眼睛,很快就变得没有光彩了。

有家长说,自己确实没有时间、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只能让孩子上辅导班。

我的建议是,如果有条件每天抽出一两个小时陪孩子,如果没有条件实质性陪孩子,就给孩子一种精神上的陪伴,告诉孩子“我们要努力工作,你要努力学习,我们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情,我们一起为这个家而努力。”

另外,如果要报辅导班,要注意筛选,补弱或者提升,而不是吃大锅饭,什么班都报,还要给孩子留出娱乐、户外活动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见不得孩子成绩差,把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

因为朋友对孩子有高期待,所以特别看重孩子的成绩,一旦孩子考砸了,朋友就唉声叹气,异常焦虑,担心孩子接下来学不好,影响升学。

朋友对孩子的态度就变得不再那么温和,甚至会批评孩子“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真是太笨了!”

孩子都很会察言观色,看到父母的脸色不对、语气不对,也慢慢变得患得患失,总害怕考不好,成绩不好的时候,都藏着掖着不敢告诉父母,生怕挨批。

心理学上有个瓦伦达效应,总是特别在乎结果、总想着不能失败的时候,就不能专注于事情本身,而是心跳加速、血液上涌、错误连连。如果把时间浪费在“万一结果不理想怎么办”这种胡思乱想上,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远。

所以,孩子成绩差的时候也不要焦虑,接纳他,和孩子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分析,看看哪个环节有问题,查漏补缺,争取更好的,孩子心情放松,就更容易出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见不得孩子慢,不断催促让孩子更反感

朋友对孩子要求高,又很要面子。到了写作业时间,孩子还在玩,朋友就有很多担心。万一写不完作业,要熬夜,第二天起不来,还要请假。如果让他早睡觉,作业写不完,还要跟老师解释。

一想到跟老师打交道,朋友心里就打怵。他希望孩子乖乖的,是被老师表扬的那一个,自己也能心安理得,最怕被老师批评,自己都感觉脸上无光。

这些念头一闪而过,马上催孩子“磨蹭什么,快点写作业去,要不完不成了!”

可是孩子最怕唠叨和催促,满脑子装的都是“快快快”,都不能专注地坐下来写作业,结果效率更低下。熬夜、写不完作业的事经常发生,家里的战争不断。

其实,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我们看到的是孩子在玩,并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是调整放松、是作业难度大不愿写、还是是作业少胸有成竹?

我们不问青红皂白,就却给孩子贴上拖拉磨蹭的标签,命令孩子做事情,孩子就感觉不被理解和接纳,父母只关心作业却不关心自己本身。

正确的做法是,在每学期开始前就制定学习计划,对孩子形成一定约束。如果孩子不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承担自然后果。或者得不到相应的奖励、或者被老师批评,等孩子亲身感受到作业写不好带来的烦恼时,就能意识到行为的错误,自我改正。

孩子自我要求一次,比我们催促十次都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在最后:现在的父母都非常焦虑,对孩子的未来有过多担心,陷入囚徒困境当中,不自觉地开始“鸡娃”,但如果方式错误,可能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让他无法承受,反而会带来卷不动生病的结果。所以,未来孩子的健康着想,鸡娃还是要慎重,方法要用对。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经验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