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7月,全世界范围内的天文学家都把目光聚焦到了木星,因为那里有一颗被称为SL9的彗星在撞击木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短短六天时间里,木星被彗星碎片撞击了21次,产生的羽流高达3000公里,这次撞击的爆炸力,相当于3亿颗原子弹的能量,当时彗星碎片以每秒60公里的惊人速度行进,其最大的碎片直径达到2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撞击产生的巨大碎片云在几个月内都可见,并在木星的大气层中留下了一个比大红斑更突出的疤痕。

接下来,我将带你分析撞击的全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颗彗星其实早在1993年就被发现了,并且是在发现瞬间就引起了关注,这是因为太阳系内的彗星大都在太阳系外侧,并且都在围绕太阳公转,极少有彗星能到达内太阳系,更别说被木星的引力捕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随后的分析中,天文学家们还发现这颗彗星并不一整颗,而是被木星引力撕成了碎片,远远看去就好像一列太空火车,在确定完它的轨道偏心率后,这颗彗星将于1994年7月正式撞上不是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最大限度收集此次撞击资料,全球范围的天文学家和天文机构都展开了合作,这也是人类天文学史上唯一一次倾巢出动。

然而遗憾的是地面天文台全都错过了第一次撞击,因为当时撞击地点位于木星背面,幸运的是太空中还有若干探测器可以使用,当时NASA的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刚好位于黄金观测位置,记录下了第一手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伽利略号还不是我们唯一的远程助手,1990年发射的尤利西斯号探测器,本来任务是监测太阳,也因为此次撞击事件而指向了木星,甚至连当时远在66亿公里之外的旅行者二号,也用紫外光谱仪监测了撞击点的电磁变化,总之当时太空中的每个探测器都暂停了自己的任务,开始一起监测木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第一次撞击发生后不久,伽利略号就开始发送回撞击的图像,这些图像显示了一个巨大的火球,高度超过了木星的最外层大气,这个火球在几分钟内扩大,然后在大约10分钟后消失,火球消失后一个巨大的黑色疤痕出现在了木星的大气层中,这个疤痕比地球还要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撞击对科学家们来说是一个宝贵的机会,他们可以借此研究木星大气层的深层结构,火球和疤痕相当于提供了一个窗口,科学家们可以通过这个窗口看到木星的大气层下面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短暂的观测期内,天文学家在木星内部发现了大量的硫和氨,这些物质和氢元素一起组成了木星。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既然木星上都是氢元素以及硫和氨,为什么此次撞击没能点燃木星,让它变成恒星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因为木星的质量太小了,它的构成虽然和太阳类似,但自身质量并不足以产生足够的温度和压力去点燃氢元素核聚变,所以不论是彗星撞击还是其他的撞击,都不能点燃木星让它变成第二个太阳,木星变成恒星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自身质量再增加80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恒星质量下限,变成红矮星。

总而言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1994彗木相撞是人类唯一一次亲眼目睹的宇宙撞击事件,所以给了天文学家很大的震撼,同时也提醒了人们:即使在太阳系已诞生46亿年后的今天,小行星和彗星的威胁也还是存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论是1994年的彗星袭击木星,还是6500万年前的小行星袭击地球,都不可能是第一次,也不可能是最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