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2月,我国多家主流媒体刊发了社论文章《学好文件抓好纲》,文中首次正式提出了“两个凡是”的说法。对于“两个凡是”,从中央到地方始终存在争议。三个月后,小平同志表态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这场争论才渐渐平复。

虽然中央层面上的立场明确了,但是由于政策的迟滞效应,地方政府对于“两个凡是”的践行还是维持了一段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段时间里,基层政府很多领导干部纷纷发表不同意见,重申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两个凡是”对实际工作的不良影响。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曾经担任贵州省委书记的张健民,就是这样的有识之士之一。

革命青年,贡献良多

1920年,张健民出生在河北正定。他还未成年时,就和千千万万的中国百姓一样,承受了家园沦陷的痛苦。他本就贫寒的家境,因为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而变得雪上加霜。

随着年岁渐长,他的心里萌生了通过革命恢复民族主权,建立更强大祖国的理想。接触到我党的先进理论之后,张健民的人生一下子豁然开朗。他放弃学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我党领导的革命工作中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4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解放前,张健民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后方根据地。他先后担任过县委书记、民运部长和军分区副政委,广泛参与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动爱国运动、宣传我党抗日救亡理念等工作。

年纪轻轻的张健民已经展露出和年龄不符的组织能力,他善于在游击战中发动群众,避开敌人的优势力量,出其不意地从弱势方面打开突破口。

张健民并非职业军人出身,却懂得在实际战斗中灵活地同敌人纠缠,瓦解消耗敌人的实力。抗战胜利后,他又组织训练了民兵部队,参加了解放洛阳和开封的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国后,张健民被组织安排出任河南党校书记和副校长,主要任务是培养提升干部的理论水平,为各级政府输送人才。进入50年代,他又先后担任了郑州的地委书记和河南省组织部长。

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1965年,张健民出任贵州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该职位相当于副书记)。不到一年的时间,因为特殊历史时期的影响,他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利。在人生的低谷里,张健民没有自暴自弃,而是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强大内心。

他坚持真理,不肯同流合污,对错误思想和错误做法坚决抵制。1971年,张健民恢复工作,进入贵州省革委会任副主任。张健民重返工作岗位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其他受到迫害和打击的老同志平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处事公道,一切以工作和大局为首要出发点,无论对人和对事都一视同仁,没有历史偏见。在他的努力下,贵州的大批冤假错案得到重新定性,很多党员的命运被逆转了。

1978年,张健民带着中央的重托出任山西省副省长。和贵州不同,山西的政治形势相对来说要更封闭一些。省内政界对于历史问题的争议始终甚嚣尘上,导致拨乱反正工作举步维艰。

有了在贵州的经验,张健民从矫正干部队伍的思想认识入手,再次强调实事求在新形势下的重要性。思维模式方面的阻碍减少之后,多数历史遗留的难题就变得迎刃而解了。在张健民的努力下,山西的政府工作迅速摆脱困扰,走上正常轨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5年末,张健民在山西省人大的岗位上申请退休,获得中央批准。退休后,留在山西居住的他一直坚持学习,关心国家和社会大事,在力所能及的方面发挥老同志的积极作用。

2004年3月,经中央批准,张健民享受正省级医疗待遇。2013年7月,93岁高龄的张健民在太原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