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产生了刻板印象,就失去了最基本的辨别能力,他所有情绪化的表达,都只不过是对自身所经历悲剧的外在表现。

遗憾的是,人们往往更容易被情绪化的表达吸引,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无法忘怀却羞于描述的痛楚,这些痛楚终日寻找一个出口,一旦崩溃,理性将荡然无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广州,8号线地铁上,一位年轻的女子跟一位中年男子发生了摩擦,荒诞又真实。

男子蹲在地上,手里玩弄着手机,手机上插着耳机线,将车厢的嘈杂隔离在外,他正沉浸在网络世界里,突然被一名女子打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名女子怀疑男子用手机偷拍他,于是要男子打开手机相册查看,男子按照女子说的,打开了相册,里面没有出现女子幻想中的画面。

发现是一场误会,女子转头对男子说道:“小心一点,不要乱拍别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男子的相册里并没有女子的照片,并不能证明他没有打算偷拍,也许是没有偷拍成功呢?这是女子的逻辑。

事后,她还是感觉很生气,于是将男子的照片和整件事情的经过(也许是个人猜想)发布到了网络上,引发了很多讨论。

女子称,当时地铁上有一位“猥琐老头”盯着她看,并目尝试拿出手机对着她拍,女子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偷拍后,用眼睛瞪着对方,对方才放下手机。

她越想越不对,根据他娴熟的动作判断,这位“猥琐老头”一定不是第一次作案了,如果真的拍到了,她一定会重拳出击,即使没有拍到,也要将其曝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不过,女子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直呼对方为“猥琐男”,直接给他扣了一顶帽子,还言之凿凿地说他一定不是第一次作案。

百思不得其解:她哪来的自信?就不害怕自己的判断出错冤枉了好人吗?她担心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却没有想过自己的一句话也可能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伤害!

从该女子说出的这几句名言中,大概能看出来她是什么样的人了。她说:“难道我的权益没有受到侵害,我就不用去维权了吗?非要等发生什么,我才能说什么吗?”

她还说:“如果他真的没有偷拍,那为什么他没有为自己发声?”能说出这种话的人,倒很适合去南京当法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有疑点,再进行合理推测,然后搜集证据,最后根据证据进行定案,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这事儿发生在义务教育的漏网之鱼身上倒也说得过去,可是竟然发生在了高学历的人身上,这就说明事情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此非对错之争,而是对立之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网友透露,该女子系河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的学士,四川大学新闻传媒学院的硕士,一个硕士,还是新闻学的硕士,竟然完全抛弃了逻辑,选择用片面化的语言煽动网友的情绪,其心可诛。

毫无意外,有相当一部分人根本不假思索,无条件选择相信她,这是莫大的悲哀!好在多数网友还是比较理性的,这是莫大的幸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