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农民在查看自家玉米地时发现自家的玉米苗里面的叶子有些拧在一起,无法展开,表面看着还坑坑洼洼的,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其实这是近几年的一种玉米虫害,称作蓟马危害。那么知道了如何治疗和预防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蓟马危害的症状我们需要了解清楚,玉米蓟马危害以玉米苗期为主,以成、若虫锉吸叶片汁液,并分泌毒素,抑制玉米生长。被害植株叶片上出现成片的银灰色斑,叶片点状失绿,致使玉米心叶上密布小白点及银白色条斑,部分叶片畸形破裂,造成心叶扭曲,呈猪尾巴状;重者叶片皱缩、扭曲成“马鞭状”,心叶难以长出,或生长点被破坏,分蘖丛生,形成多头玉米,甚至造成大批死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玉米蓟马一年可发生10~30多代,温度越高繁殖速度越快,一般在5月底至6月初,先在麦类、春玉米上危害,出现第一个繁殖和危害盛期,主要危害春玉米,小麦收获后,随着夏播玉米陆续出苗,6月中旬成虫陆续转移到夏玉米上危害,6月下旬至7月上旬,出现第二个危害盛期,温度越高,湿度越小,发生越严重。

玉米蓟马的防治方法如下

1.在间苗定苗时,注意拔除有虫苗,并带出田外沤肥,可减少禾蓟马蔓延为害。

2.对于已形成“鞭状”的玉米苗,可用锥子从鞭状叶基部扎入,从中间豁开,让心叶恢复正常生长。

3.适时灌水施肥,避免干旱,加强管理,以促进玉米苗早发快长,创造不利于蓟马生存的田间小环境,可有效地减轻蓟马为害。

4.蓟马对蓝色具有强烈的趋性,可以在田间挂张蓝板,诱杀成虫

5.防治蓟马在玉米出苗后及早喷施一遍杀虫剂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用药时要注意药剂应喷进玉米心叶内。可以选择的药剂有吡虫啉、啶虫脒、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这些药剂见效快、持效期长,但是由于蓟马极易产生抗药性,所以在使用时必须遵循农药轮换使用的原则。若是蓟马对吡虫啉、啶虫脒等药剂已经产生抗性,目前在防治时应用较多的农药为噻虫嗪(国产、进口均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玉米蓟马只要大家前期防治工作做好了,就不会造成特别大的损失,注意蓟马昼伏夜出,选在早晨或傍晚用药效果较好。并且蓟马繁殖速度很快,一定要提前预防。您记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