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四月二十三,大落大干小落小干”,四月二十三,下雨有啥说法

在《汉书•食货志》中记载:“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荒。”

每年的7、8月份,黄河流域中下游的降雨一般都会比较集中,容易发生涝灾,比如河南地区历史上就出现过很多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春种秋收的作物都有被水淹的风险。但,冬小麦一般是每年的10月份种,第二年的6月份收,正常年份都会避开降雨比较集中的7、8月份。

古人比较有智慧,他们认为,不能只种一种作物,免得遇到天灾被一锅端了。所以,古代官家每年都要劝农民种麦子,为了就是怕天灾来了,没有粮食吃。

有人可能就要问了,小麦这么好的作物为什么还要劝种,难道古人不喜欢馒头等面食吗?

古人确实不喜欢吃,因为,那个时候还不能把小麦磨成面粉,一般会像煮米饭一样煮者吃,叫作麦饭。但是,煮着吃的小麦是很难下咽的,不太好吃。因此,那个时候农民种得最多的是小米,也叫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为了避免粮食作物被恶劣天气一窝端,就得去劝农民去种小麦,不按农时种的话,还会受到惩罚。比如,在《礼记月令》中就有这样的描述:“乃劝种麦,毋或失时,其有失时,行罪无疑。”

现在种麦子不用劝了,但仍然会担心天气的变化。在麦收时人们希望是个晴热的天气,有利于收割和晾晒。如果,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就会导致小麦倒伏和发芽霉烂,让农民大半年的辛苦付出,毁在最后一刻。

四月二十三,这天下雨有什么说法呢?来看看老祖宗留下来的农谚是怎么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话说,“三月二十四,四月二十三,大落大干小落小干。”怎么理解呢?

这句农谚的大意是说,如果四月二十三这天出现大雨的天气的话,预兆夏季可能会相对干旱少雨,会有大旱。如果这天出现小雨的天气的话,则预示是小旱。

古人灌溉条件差一些,并且,作物饿抗逆能力也差,现在要比过去好得多,只要不是十分干旱还是不需要太担心的。

从预报上来看,北方地区没有明显降雨过程,反而会有点热。比如,河北南部、河北大部、山东南部和西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新疆北部等一些地区,温度高达35℃,局部地区甚至达到37-39℃,天气还是比较晴热的,有利于麦收晾晒。

四月二十三这天,预报显示我们这边是个晴天,您那呢?期待您的分享!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