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我国周朝就设立了一个独立于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名为“宰夫”的职位。这一职位有着早期审计的缩影,《周礼》记载,该职位负责“掌治法以考百官府、郡、部、县、鄙之治,乘其财用之出入,凡失财用物辟名者,以官刑诏冢宰而诛之,其足用长财善物者,赏之。”也就是说,宰夫掌管对百官府、诸郡都县鄙的治理情况,考察群吏的功过得失,检查百官在财计方面有无欺诈等劣迹,并根据官吏的政绩优劣,上报冢宰而分别予以赏罚。

周朝设立宰夫制度有其远见卓识之处。时隔2000多年,审计机制的重要性不仅没有减少,在金融行业,审计被称为企业健康、合规经营的最后一道防线,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审计工作面临的环境与过去已经大不相同——海量的数据、广泛的数字化业务、复杂的产品设计,让传统的人工审计难以有效应对。这时,智能的数字化审计系统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今天的金融机构需要什么样的审计系统?它又应该具备什么特点?在赛迪顾问《2021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份额分析报告》中的审计与稽查IT解决方案主要厂商排名及市场占有率排名中,领雁科技审计系统排名第一。2023年4月,金科创新社(鑫知)采访了北京领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审计专家:祝祥。祝祥介绍了金融审计业务及其数字化的发展历程,以及领雁科技审计产品从0到1的研发过程。

祝祥首先强调的是,今天审计工作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深刻变革。

首先,审计的理念正在从单一的监督管理转变为服务与增值,审计部门不再仅止于检查和制衡,更加关注如何为管理层决策和业务创新提供支持。

其次,审计的范围正在不断扩大,从过去的财务审计,拓展到包含业务流程、内控机制、管理效能等多个方面,审计的视角变得更加宽广和全面。

再次,审计手段的变化同样快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深度。通过自动化审计工具、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手段,审计资源可以覆盖更广的范围,发现更加隐蔽的问题。

第四,审计服务的对象也在增多,审计不仅要满足公司内部管理的要求,也要满足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的督导需求。

总而言之,审计工作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迈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内涵之丰富,超出了人们过往的想象。这个惊人的速度是如何产生的呢?正如牛顿力学的简单原理:物体的速度变化需要持续的加速度作用。当一个静止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瞬时加速度,但速度的变化不会立即显现,只有加速度持续作用,物体的速度才会稳定变化。金融行业审计工作也是在各种变革力量长期推动下产生了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金融行业审计工作的变化,祝祥如数家珍:20年前,审计工作还停留在手工为主的时代,审计人员依靠人工检查庞杂的纸质记录来执行审计程序,效率还比较低;2007年,银行业率先采用数据技术来探索审计工作的创新,通过电子账本和数据分析手段,审计资源得到有效释放,审计深度和广度获得大幅提高,这标志着数据审计时代的到来;2015年,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数据审计进一步扩展为“大数据”审计,算法模型可以分析异常复杂的关联交易和大量数据,帮助审计人员在海量信息中准确找到关键问题,审计工作的智能化迈出了重要一步;2023年,审计工作进一步“智慧化”,不仅洞察风险、创造价值,更进一步支持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的专业判断,重塑审计作业、管理流程。

从自动化审计系统到决策型智能化审计系统,见证审计系统革新时代

成立于2001年的领雁科技可以说一路实践并推动了审计系统的升级迭代。

时间退回到2007年,随着金融行业数据大集中成果的不断显现,企业级数据分析、处理工具开始在中国市场上不断投入使用。而这一年,领雁科技也在国有银行现场审计项目及股份制银行非现场审计项目基础上,研发了公司审计产品1.0版本。

“正是这两个项目,奠定了领雁科技在金融审计系统服务市场上的基础。”祝祥说。这一版本审计系统实现了“计算机辅助”的功能,解决了审计自动化的问题,偏重于流程管理。但由于程序与数据捆绑在了一起,也造成审计作业、审计管理不够灵活,操作比较繁琐。

以1.0为起点,领雁科技的产品开发理念被称为“风险导向”的自动化审计系统,即以识别、评估和管理风险为核心,通过自动化技术手段实现高效、规范的审计流程的审计系统。

2013年开始,领雁科技审计系统转向“价值导向”的专家审计系统,在头部股份制银行实施的2.0版本,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理念,对非现场审计系统平台进行了升级,改进了审计作业、审计管理流程。在这一版本中,领雁科技的审计系统将程序与数据解绑,使得领雁科技的审计系统在审计流程、档案和工作流配置上可以做到相当程度的标准化、规划化与有效整合。

在数据驱动下,银行业内部管理和控制环境日趋复杂,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带来更动态和个性化的审计需求。此后的3.0版本,领雁科技在进一步研发的基础上,增加DIY建模能力。DIY建模能力可以帮助审计人员针对具体环境变化和个性化风险构建定制化的分析模型,例如选择不同的数据特征、应用特定的算法和模型参数,进而从数据中发现潜在的问题或异常,更具风险识别与评估能力。“这将有助于帮助审计人员更深入地理解数据并定制化地解决实际审计问题。”祝祥说。

在这一阶段,由于审计系统更新后所需要的知识跨度更大,业务团队面临操作使用、数据分析不熟练的问题。为此,领雁科技为审计部门提供了相应的培训课程,来帮助金融机构用户提升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审计报告的全面性。

2014-2015年,领雁科技审计系统的5.0版本推出,标志着领雁科技审计系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这一阶段,建模工具“集合”更加丰富。比如数据预处理工具、统计分析工具、可视化工具、报告生成和文档管理工具等。建模工具集合实现了多个工具的集成,为审计工作提供了端到端的功能解决方案。但是,这些工具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人们常说的“烟囱”,相互之间数据不通,更不用说知识层面的整合。

“不同工具都可能生成各自领域的经验和知识,”祝祥说:“但不同系统和工具产生的知识几乎是处在不同维度的,这让知识的管理面临很大挑战。”想要掌控金融业务的高速发展,需要对系统中的知识进行管理,领雁科技面临着知识整合的难题。

从2015年的5.0版本起,为解决知识维度杂乱的问题,领雁科技的审计系统开始寻求“智慧转型”,加强对审计知识的获取、分析、整合、应用和创新。从这时开始,技术优势和市场的快速发展让“摩尔定律”再次获得了验证,从1.0版本到5.0版本,时间跨越了将近9年,而6.0版本到8.0版本的更新只用了5年,且系统更新后所体现的价值维度不可同日而语。

要获得智慧,首先要有足够的数据。2018年,领雁科技推出6.0版本的审计系统。这一版本进一步利用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有些时候,只有当数据量足够大的时候,规律才可能被发现。”祝祥说。6.0版本进一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将专家经验和智能预测相结合,让审计系统开始充盈更多智慧。

2021年起,领雁科技开始构建基于“知识”的智能化审计系统,如今,这些系统已经在股份制银行、头部城商行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