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新时代好,不仅是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日子越过越好;还因为社会进步,大家的思想观念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在以前,社会对女子的要求比较严格,不能抛头露面,不能上学受教育,更不可能走上“仕途”。但是在时代变化,思想解放后,这都已经成为了历史。

现在倡导的是“男女平等”的社会观念,女子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不仅有了平等受教育的权力,在工作上也有了很大的优势,官场上也不缺少她们的身影。
“进步”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从各个层面上都有很大的变化。有的时候,女性做领导会有比男性更大的优势和好处。
现在任聊城市委书记一职的这位干部,就是一个能力非常出众的女领导。她还是山东最年轻的地级市委书记,不仅是名牌大学毕业,还有长期在京任职的经历;
作为一个75后官员,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主管聊城工作的领导人。她的履历相当精彩,令人称奇,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女中豪杰了!

她是如何取得这样的成功的?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人生经历吧。
履历彪悍
山东荣城是一个三面环海的城市,水产资源非常丰富。1975年李长萍就出生在这里,18岁的时候,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到了“北国冰城”哈尔滨。
成为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的一名学生,学习技术经济专业。这是一所相当优秀的高校,它的前身是53年创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这是一所全国重点大学,被列进了“211、985工程”,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为国防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能考进这样一所“双一流”的大学,就证明了李长萍非同一般的个人能力。无论是在什么时候,“高考”都是一场激烈的较量。
大家寒窗苦读数年,就是为了能够在这场竞赛中能有名列前茅的机会。每年的高考都会成为热搜榜上的话题,如果能拿到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将是莫大的荣光。
不仅是家人的骄傲,更重要的是为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争取了更多的可能!李长萍能在千千万万的学子中脱颖而出,还进入这样一所大学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4年之后,她大学毕业了。面临人生一个重要时刻——选择工作。老话说“男怕入错行”,但这对女性来说也是一样的;

要选择一份什么样的工作,今后走什么道路,可不是能马虎的事情。最后她选择了“入仕”,这也是很多读书人会选择的道路;
学而优则仕,有能力,有机会,选择成为国家工作人员中的一名,也是无可厚非的。于是最终她进入了北京的市政府办公厅工作。
虽然只是秘书处的一名见习生,但这样的机会可不是谁都会有的。在大学中李长萍有出色的表现,到了工作中她更是严格要求自己。
在机会来临的时候要懂得好好把握,才能有所成就。即使是很小的工作,李长萍都不会随意对待,于细节处才能见人品。

靠着出色的表现,仅一年,23岁的李长萍就成为了秘书三处的科员。变成正式的工作人员,她没有骄傲,而是抓紧一切工作中的机会,不断磨砺自己,积累经验。
在8年工作期间,慢慢升任为副主任科员,后来又去副变正成为主任科员。06年,她成为了三处的副处长,又过2年,官升一级变成处长,也不过才33岁。
12年开始,她主管中关村科技园的工作。在海淀区的投资促进局担任局长一职,同事还兼任海淀区发改委的副主任。
一直到了18年,她都在主持科技园区的工作,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同年8月成为海淀区的副区长,职位一直在升,分管的事情也变得更多,但不变的是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

18年9月,李长萍开始在朝阳区工作,成为了区委常委,还是区政府的党组成员和副区长。同样在朝阳区的中关村科技园有不错的政绩。
在工作中,她就体现出了超出常人的工作能力。从工作了多年的海淀区调到了朝阳区,既是上级领导对她工作成果的认可,也是对她工作能力的一种考验。
调任山东
从一毕业就到了北京,22年的时间都在北京生活。没想到在19年,她竟跨省被调到了山东。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空降”聊城,成为了市委副书记;
同时还是政府的副市长,党组书记,这一年,李长萍44岁。虽然是跨省任职,但山东也是她的老家,有着高学历,又有在北京多年的认职经验,她回到家乡也能更好的做事情。

聊城是一个地级市,历史非常久远。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很多优秀作品都和这里有关系,也走出过许多名人。
仅半年时间,在45岁时,她就正式担任市长一职,是山东省最年轻的市长。到了22年,她又升为了市委书记。成为主管聊城事务的一把手,还担任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
这样的升职速度可以说是非常快了,47岁就已经成为了地级市委书记,也是山东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委书记。
会对李长萍委以重任,就是因为看中了她的能力。在北京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她不仅是磨练了自己的心智,坚定了自己的初心使命,更重要的是有了治理能力。

20多年不同的岗位上历练,主抓的又是经济方面的工作,她有了非常多的工作经验,对于如何搞发展是有领导的能力的。
而且作为一个高素质人才,又是年轻干部,在创新上更具有优势,肯定能够带领聊城走上一个新的发展台阶。
李长萍表明,自己会始终坚持“为民服务”的宗旨,保证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干部,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会做实事,带人们过上好的生活。
在工作上,她也确实做到了。无论什么时候,做干部最重要的就一点就是“不能脱离群众”。人民是基础,是发展的核心。不能了解民意,就更谈不上地方的发展进步。

为了能解决群众遇到的难题,听见他们意见和心声,李长萍到信访局公开接待了人民群众。很多问题并不是无法调节的,也许有的人会认为那只是一件不重要的事;
但对于人民群众来讲,这是和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件重要的“大事”。而对于信访来众,李长萍也是非常认真的看待他们的问题,并提出切实的解决方案。
这才是一个好干部应该有的办事态度。凡是涉及百姓的,就不会是小事情,不能草率应对。尤其是基层人民的生活,更要予以关切。
是否真的为民服务,为民做实事,大家都是能够看到的。虽然到了聊城的时间并不算太长,但是李长萍的工作态度和做出的事情,大家都看在眼里,对这个领导的满意度也很高。

近两年聊城的经济有了很大的提升,城市发展也有了一定的变化。这里面少不了她的艰辛付出。
由此作为已经是不容易的一件事,但李长萍的脚步还没有停下,她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相信在她的带领下,会给聊城带来更大的发展变化。
像李长萍一样的优秀领导人还有许多,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着,用自己的能力去造福一方百姓,带一方致富。
在李长萍之前担任聊城市委书记的孙爱军,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70后干部。他同样毕业于国家重点大学,是清华的管理学博士。

在山东工作了20多年,19年时出任聊城的市委书记,一直到22年4月,因为新的工作调动,才离开了这个岗位。
现在他已经成为了省发改委的党组书记,身兼数职,再继续为山东的发展做着努力。
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优秀干部展现在人前,这不仅是国之幸事,对民众来说,更是一件幸事!
只有有能力、有真才实学的公职人员越多,我们才能有更好的生活。尤其是在现代社会,要想有发展,必须有创新的思维,敢想敢做的魄力;

国家的建设队伍朝着风清气正的方向发展,干部的思想意志坚定,把“人民”当作一切工作中最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打好建设的根基。
都说一切发展为人民,不论当时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进入到了公务人员的队伍中,都应该在其位谋其政,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将为民服务落实到实处。
想要出政绩,就不能只靠着喊口号,光有表态可不行。只有脚踏实地的做事,让百姓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感受到真切的生活变化,才是真实的。

我们应该有一代更比一代强的信念,不管过去有多少出色的成绩,更重要的是未来。相信在越来越多有能力人的带领下,聊城的建设会更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