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班周静静《可爱的小蜗牛》倾听案例分享

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每个孩子都应该被看见,好的教育就是让我们看见孩子,倾听孩子,尊重孩子,学会和孩子共情陪伴,走进她的情感世界。幼儿的心理是稚嫩的,当她们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及时帮助并鼓励她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认为倾听孩子的心声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们比成年人更加纯真,更加真诚,他们需要被倾听,被支持,被理解。我们更不应该忽略他们的情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营造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推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教育部决定从2012年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

活动时间定为每年的5月20日至6月20日,今年为第十二个学前教育宣传月。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今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是:

倾听儿童,相伴成长

聚焦基层幼儿园保育教育实践中的专业难点和困惑问题,引导幼儿园深入聚焦保教实践的薄弱环节,将科学观察了解幼儿作为转变教师观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抓手,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能力。

宣传重点:

一、如何发现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有意义的学习。

二、怎样回应、支持和拓展幼儿的学习。

三、结合实际,分享深入观察了解幼儿对改进保育教育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真情实感

教师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师姓名:周静静

工作单位:惠济区长兴路第一幼儿园

毕业学校:郑州师范学院

工作年限:九年

教育格言:多蹲下来听孩子说话,你看到的将是一个纯真无暇的世界。

倾听背景

在美工区里小班幼儿最喜欢玩的就是粘土,因为粘土可塑性强,幼儿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完成和满足他们的想象,捏、揉、撕、拉、摁等简单的手部动作就可以使粘土发生许多的变化,而且粘土对于幼儿的经验要求不高,所以幼儿都很喜欢玩,在玩粘土的过程中,幼儿获得了很多的快乐,他们也会适当的和周围的幼儿或者和材料发生一些互动。

倾听记录

片段一:大胆尝试捏小蜗牛

区域游戏时间到了,小辣椒来到美工区,她拿了一包紫色的黏土,取出来一大块放在手掌心,两手来回不停地搓起来,不一会就搓出来一个长长的水滴形,辣椒将搓好的水滴放在桌子上,两手捏住长条的一端,又开始搓一个长长的像面条一样,从一端开始按螺旋形卷起来。她边卷边说:“小蜗牛的身体做好啦,小蜗牛还要有触角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着她又从袋子里取出一块黄豆粒大小的黏土,放在桌子上,食指和中指按在黏土上来回搓,一条细细长长的长条形搓出来了。她拿起搓好的小长条形,按在了蜗牛的“身体”上,用同样的方法同样又搓了一条大小相同的长条黏在一旁。一旁的一诺这时回头看了看辣椒说:“你的小蜗牛做好啦。”辣椒摇摇头回答:“还没有,蜗牛的眼睛还没有做呢,蜗牛还有两个圆圆的眼睛呢。”她接着取了一块如芝麻大小的黏土,放在自己的食指和大拇指间打了几转,贴在了“触角”的最上端。完成以上动作,辣椒哈哈笑起来说:“你看我的小蜗牛做好啦。”说完把自己做的蜗牛拿给一诺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着她将做好的蜗牛放在桌子上,继续从黏土袋里取出紫色黏土开始做蜗牛。大约10分钟后,另外三只大小不同的蜗牛也完成了。辣椒将小蜗牛都放在桌子上,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将4只小蜗牛依次排好。她指着最大的蜗牛开始说:“这是蜗牛爸爸,这是蜗牛妈妈,还有蜗牛哥哥,这个最小的是蜗牛宝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分析评价:

近期我们班开展了关于蜗牛的活动,辣椒对小蜗牛产生了兴趣,在选择区域活动时,辣椒依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了黏土蜗牛的活动。当她完成小蜗牛的作品时,她能为自己的活动成果感到开心,并愿意向同伴展示自己的作品,达到了《指南》“为自己的好行为或活动成果感到高兴”这一目标。
辣椒在制作蜗牛的过程中,能表现蜗牛的一些细节部分,如蜗牛有一个大大的螺旋形的贝壳,有两个细细长长的触角,触角上有两个圆圆的小点,那是蜗牛的眼睛,说明辣椒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最后辣椒将做好的四只小蜗牛按大到小的顺序排好,可以看出她已经能熟练的将4以
内(包含4)的物品进行大小排序,达到《指南》“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长短等量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这一目标。她完成所有的作品后,还给每只小蜗牛命名角色,说明她能将生活中的经验迁移到游戏中来,知道家里爸爸是最大的,小宝宝是最小的

支持策略:

1.对辣椒能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内容这一行为进行表扬。
2.请辣椒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制作小蜗牛的,引导她重点介绍是如何制作蜗牛的壳的(螺旋形)。
3.鼓励她继续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进一步激发辣椒的创作热情,鼓励她增加一些场景,例如蜗牛生活在哪里,制作小蜗牛的家等等。

段二:装饰小蜗牛

第二次观察辣椒走进美工区,她拿来一张卡其色的纸,将自己上次制作的小蜗牛从美工区柜子里拿下来放在纸上。接着她用之前的办法做了一个更大的蜗牛摆在一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取出一块绿色的黏土放在手心按顺时针的方向搓了几下,然后两手掌用力一压,黏土变成了一块扁扁的椭圆形。她把小蜗牛拿起来放在上面说:“小蜗牛,你喜欢吃树叶吗,快点吃吧。”说完用同样的方法又做了两个。

辣椒边做边自言自语起来:“我还要做小花。”她取来橘色的黏土,将黏土分成了几个小块,用揉、压的方法做了几个小小的橘色圆形,她将5个橘色圆围成一圈,变成了一朵小花,完成后她嘿嘿一笑:“我的小花真好看,还要做个花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分析评价:

小辣椒在这次的游戏中丰富了场景,新增了叶子,小花,太阳。她在游戏过程中能边游戏边想象,整个画面比较丰富。最后她还根据自己的作品内容创编了一个简单的故事,达到了《指南》里小班幼儿艺术领域“能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表现自己的观察或想象的事”的水平。

支持策略:

1.游戏分享时请小辣椒分享自己的作品,鼓励她讲述作品中的故事,促进她的语言发展。

2.将小辣椒的二次作品保存下来,做为一个成长轨迹进行展示。

3.鼓励家长带孩子到大自然中,亲近大自然,让孩子观察生活中的动植物,为孩子的经验作进一步的积累。‍

老师的话

《指南》中教育建议提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的创作。孩子们与蜗牛的接触越多,对蜗牛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对创作蜗牛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绘画、粘土等手工活动一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区域活动。在活动中他们可以尽情捏、搓、剪、贴、画来提高动手能力,激发活动的兴趣。在这几次的活动中,小辣椒通过搓、捏、揉等方式来表现蜗牛的特征,从简单的表现蜗牛的外形特征到能进行细节部分的创作到最后有情景性的画面,她通过一次次的观察,一次次的认识,对蜗牛的认识是逐渐递增的。这是一场充满童趣的手工制作,活动因幼儿的兴趣而生,由孩子的问题不断延伸。在这段奇妙的旅程中,孩子们就像小蜗牛一样,一点点地探索未知的世界。于我们,于孩子,都是一种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