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铁甲时代早期的巡洋舰并没有装甲防护,生存力较差,因此只能利用速度优势承担巡逻、警戒、侦察等次要任务。然而对于很多穷国来说,铁甲舰价格高昂,无力购买,只能以巡洋舰作为舰队主力,需要参加战斗,这样一来防护力不足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广甲”号无防护巡洋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甲”号无防护巡洋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876年英国在巡洋舰“库莫斯”号的机舱、弹药舱等重要舱室上方加了一层平直的装甲甲板,并由此得名为“平甲巡洋舰”。

由于当时技术所限,海战交战距离大多在2000米以内,在这个距离上炮弹的弹道比较平直,这样击中水平装甲以后很容易发生跳弹,无法击穿装甲,机舱、弹药舱的安全性大为提高,综合防护力较旧式巡洋舰提高不少,因此也被称为“防护巡洋舰”,之前的则称为“无防护巡洋舰”。

所以“库莫斯”号出现以后,各国的巡洋舰大多加装了装甲甲板。比如说李鸿章在英国订购的“超勇”、“扬威”这两艘撞击巡洋舰就设置了一块3/8英寸(9.525毫米)厚的水平钢质甲板,为要害舱室提供保护。

装备了装甲甲板的“超勇”级巡洋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装备了装甲甲板的“超勇”级巡洋舰

然而为了避免炮弹从装甲甲板下方击穿船壳进入舰体,威胁到机舱、弹药舱,平甲巡洋舰的装甲甲板的位置都在水线之下(一般是在水线下3到4英尺,也就是1到1.2米处)。这样就带来了两个问题:

首先如果舰体水线附近中弹,海水大量涌入以后,即使装甲甲板没有被击穿,但是同样会因为浮力不足而倾覆沉没;

其次,由于机舱必须设置在装甲甲板之下,而装甲甲板的位置太低就等于限制了机舱的大小,这样蒸汽机的大小和数量也受到了限制,难以提供足够的动力,军舰的速度也相应受到影响。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著名军舰设计师伦道尔将原来平直的装甲甲板改成中间平、两边向下倾斜延伸到水线之下的穹面。这样在保证避免炮弹从装甲甲板下方落入机舱的同时,装甲甲板保护的空间大大增加,不仅可以保证足够的浮力,也有更多的空间用于安装蒸汽机,而且两侧倾斜的装甲更容易增加炮弹发生跳弹的几率,防护力也得到了提升,可谓一举三得。

伦道尔将这种新型的军舰称为“完善型巡洋舰”,不过后来人们往往根据其装甲甲板的形状,称之为“穹甲巡洋舰”。

“靖远”号穹甲巡洋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靖远”号穹甲巡洋舰

穹甲巡洋舰的优势如此明显,因此很快就取代平甲巡洋舰,成为主流巡洋舰之一。比如说北洋水师后来购买的“济远”、“致远”、“靖远”,就都是穹甲巡洋舰,而日本的“浪速”、“高千穗”、“吉野”、“秋津洲”等,也都是穹甲巡洋舰,在甲午战争中都发挥了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