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一天,一个叫王亚萍的中国女子,接到了一通来自遥远的大洋彼岸美国打来的电话。

电话接通之后,对方居然会用很是流利的中文告诉王亚萍,自己知道王亚萍身份特殊,可以直接给王亚萍办一张美国绿卡,快速加入美国国籍,并且可以将她的白酒企业一并搬迁到美国来发展,还可以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帮助她更快更好打开美国市场。

聆听对方在电话里,语带真诚和诱惑地一番游说之词,王亚萍先还没有表露出什么,坐在一旁的丈夫,却再也坐不住了。面对对方开出的丰厚诱人的条件,商人出身的他,抑制不住内心激动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早在这通电话前,王亚萍身边就有不少朋友同事甚至公司内部高层,都不乏有希望王亚萍移民美国,积极开拓国外市场的计划,无奈王亚萍始终不为所动。

这几年,改革开放走向全面发展的深水区,原先做得风生水起的白酒行业,随着白酒企业雨后春笋般一个个势头强劲地迅速发展起来,王亚萍早年凭着一己之力,打下的商业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被侵占,被瓜分。

而与此同时,西方白酒市场尚有空白地带,可以一展身手。若王亚萍凭着着早年丰富的从商经历,到美国再次续写辉煌,亦未尝不可以梅开二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王亚萍听罢太多人如出一辙的建议,最后都是拒绝。即使是她与丈夫,在朋友的邀请下,去美国旅游时,还有朋友答应要给他们夫妇二人赠送一套美国房产,希望他们来美国定居时,王亚萍仍然是异常坚定地摇了摇头。

这一次,在电话里,对方甚至承诺要为他们双手送来太多人梦寐以求的那张宝贵的美国绿卡时,连丈夫都心动了,都意志动摇了,王亚萍仍然是风雨不动安如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拒绝移民美国的王亚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我不想改变我的国籍。”

这朴素真挚的话语,从身份特殊的王亚萍口中,被一次次说出,意义重大。

因为,在外人看来,她不仅仅是名震上海的著名女富豪,更因为她还是王洪文的独生女。她不想因为自己王洪文之女的身份,移民美国,被有心之人利用,给祖国的名誉带来损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年少时开始,王洪文之女的身份与标签,带给王亚萍的就不是荣耀与光辉,而是屈辱与伤害,她被迫小小年纪,就在时代的风雨泥泞之中,艰难跋涉,独自长大,然后,凭借着一己之力,才给自己打拼出一片辉煌灿烂的未来。

后来,很多人认识王亚萍,不是因为她的父亲王洪文,而是因为她是名扬上海的过亿身家女富豪。和早年相比,她如今的声名远播,完全是她一己努力得来的丰厚回报。

她最需要感谢的人,是她的母亲——崔根娣,当年国棉十七厂一名普普通通的纺织女工。王亚萍一家人的故事,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年仅16岁便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王洪文,复员后被分配到了上海国棉十七厂,后成为厂里的保卫干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王洪文,人长得年轻漂亮,给他介绍对象的人很多。在众多介绍对象里,王洪文一眼就相中了同样来自国棉十七厂的纺织女工崔根娣。两人婚后数年间,陆续生下一女两子,分别取名王亚萍、王亚军、王亚民。

都是穷苦工人出身,婚后的崔根娣贤惠勤劳,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勤俭持家的好手。在外面,她的眼里只有厂里的工作;在家里,她的心里只有丈夫孩子,只有这个幸福的一家五口。

即使后来王洪文的官越做越大,又去了北京,崔根娣仍然固守在上海,继续过着平静忙碌的家庭生活,尽管此时,身为丈夫的王洪文早已缺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段时间,崔根娣曾短暂带着子女们到北京生活过一段时间,然而,因为不适应,不久,她又回到上海,继续从事着纺织女工的工作。

自此之后,女儿王亚萍跟着她在上海生活,两个儿子则跟着王洪文,在北京生活。

后来,王洪文官至国家副主席,异常低调的崔根娣,带着女儿在上海,仍然过着普通平静的生活。因为工作繁忙,王洪文几乎不回上海,甚至连个别邻居都不知道王亚萍母女的真实身份。

1976年10月的一天,王亚萍惊讶地发现,在北京跟着父亲一同生活的两个弟弟,被父亲的秘书廖祖康送回了上海。细心的王亚萍抬头看到母亲分明是哭过的红肿双眼,就知道家里出大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果然,此时的父亲,已经被拘禁审查,数年后,又被判无期徒刑。

就在这一天,才十几岁的王亚萍一下子长大了。她知道自己将彻底失去父亲,母亲将不得不独自承担抚养子女的重担。

这时的王亚萍,在内心深处,暗下决心,要帮助母亲共同撑起这个破碎憔悴的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从小就学会低调为人处事的王亚萍,因为父亲被捕,本来在学校成绩优异的她,到底受到了影响。

在课余时间,在上学放学路上,到处张贴的刺眼的标语,从众多同学口中说出的攻击的话语,都如无数密密麻麻的尖锐利物,刺得她坐卧不宁,整日惶恐不安。

愿意和她说话的同学越来越少,她的各科成绩也因此明显下降。备受煎熬的王亚萍,有一天,望着母亲过早花白的头发,小声说道:“妈,弟弟们也要上学读书了,家里的负担越来越重,我——我不想读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欲言又止,最终将自己的想法,向母亲和盘托出。心里跟明镜似的母亲,当然知道女儿不想继续读书的真实原因。听罢女儿的请求,她愣了一下,又低头思忖一番,最后还是无奈地点了点头。

然后,母亲一转身便去了厨房,很久很久,都没有走出来。

辍学的王亚萍,不久就走上了和母亲一样的道路。在上海当地的一家纺织厂,王亚萍也成为了像母亲一样的年轻的纺织女工。

纺织厂包吃包住,每月挣来的钱,王亚萍都悉数用来补贴家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纺织厂,不像在学校,工人们整日埋头干活,偶尔闲下来的时候,大家在一起也不打听别人家庭隐私,更不会对别人指指点点,王亚萍心里充满感激,干起活来愈加勤奋踏实,得到了厂里上下一致表扬。

没上两年,王亚萍就从一个普通员工做到了车间主管的位置。

然而,王亚萍并没有安于现状,更没有将自己的一生,全都交付给了这个纺织厂。彼时,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身在上海纺织厂的王亚萍,心儿早就飞到了别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番思考后,王亚萍决定和几个朋友一道去广州深圳等地做倒卖生意。初次下海的王亚萍,不上几年的工夫,就积累起了丰富的经商经验,还有了一笔小小的积蓄。

手里有了钱,王亚萍再一次不再满足于只是做倒卖生意,她开始将目光盯上了发展实体业。这几年来,在改革开放前沿之地摸爬滚打,冷眼旁观,还有一次次的市场分析调研,反复考察后,王亚萍最终将投资目光放到了酒水生意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的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不论是普通人的走亲访友,还是生意人的商务往来,都离不了杯酒在手。但是,当时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白酒市场,不论是酒水品质还是价格,都不如人意。

因为大家此时的生活水平还都不够高,中低端白酒市场活跃而混乱,高端白酒市场却近乎是空白。因此,在高端酒水市场,国外的洋酒,备受追捧,一步步压缩国内的白酒市场份额。

王亚萍发现了这一重要商机之后,又多方调研,不断学习总结西方洋酒在国内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番准备就绪后,王亚萍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她先对我国白酒行业进行全面考察调研,这之后,又开始向白酒行业专业人士请教酿酒知识,还专程拜访一代酿酒大师季克亮老先生,潜心学习酿酒技艺,又邀请白酒专家沈怡方为自己研制品牌白酒确定配方方案。

这之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款取名“老爷子酒”的白酒品牌横空出世。从白酒的生产、加工、包装,到宣传、销售等一系列工作,王亚萍均全程参与,一一把关,务必要打造出一款醇香优质的高档白酒。

有了过硬的白酒品质,这之后,王亚萍又借鉴学习西方洋酒的经营推销模式,瞄准高端市场和特定人群,成功打开了白酒市场。

一款新产品打开了市场,还需要名人的加持效应,方可以一炮而红。深谙个中之道的王亚萍,在得知自己的“老爷子酒”受到田纪云的青睐后,又软磨硬泡让田先生为“老爷子酒”题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酒香醇厚、包装高档的“老爷子酒”,和低端劣质白酒形成鲜明对比,再加上名人题词的效应,很快,王亚萍的白酒品牌迅速火爆全国。一时之间,喝“老爷子酒”,和喝洋酒一样,一下子就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王亚萍也因此赚了个盆满钵满,不但轻易就将母亲当年拿出来给自己投资的积蓄翻了几百倍,还在其后数年间,陆续在上海、北京等地购买了别墅和商品房,把年迈的母亲接了过来,还特意给母亲请了保姆照顾。

和事业成功一同到来的,还有爱情与婚姻。在一次高端商业会议上,王亚萍认识了同样是经商的男子,两人志同道合,一同携手投身商海,生意越做越大。不久之后,两人也坠入爱河,顺利结婚生子。此时的王亚萍,已经身家过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已过上安逸晚年生活的崔根娣,平日里最喜欢做的事是练习钢琴和绘画。在手指起落中,在一笔一画间,王亚萍看到满头华发的母亲,露出了久违的幸福笑容。

两个弟弟也争气。大弟王亚军从事古董行业,在业内颇有名气;二弟王亚民也追随姐姐的脚步,投身商界,亦做得风生水起。

然而,一家人看似圆满的生活里也有缺憾。1992年,父亲王洪文在狱中死于肝癌。这么多年来,父亲王洪文,对于王亚萍姐弟来说,只是一个遥远存在,除了每年国庆节前后,姐弟三人和母亲一道同去狱中探望,在一年中的其余日子里,一家四口平静生活,默默努力,读书、工作,然后事业有成。

他们的成长和父亲无关,他们的成功,更和父亲无关,然而,那日,从狱中接回父亲的骨灰,一家人仍然泣不成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知道我的罪行是无法弥补的,但我还是希望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这是王亚萍从父亲的忏悔信里读到的文字,她将这些泣血文字,一个字一个字都记到了心里。

她热爱慈善事业,经常参加各种慈善活动,常常给那些身处贫困地区的大人和孩子,一次次寄去大额资助款,只为了让他们也有一双腾飞的翅膀,早日走出大山,实现梦想。

那次,在魏东明先生的音乐会上,王亚萍再次收到来自美国和台湾地区朋友的热情邀请,请她去他们那里定居,去开拓更大的白酒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朋友们的热情邀请,王亚萍再一次礼貌地拒绝了。她说:“我是中国人,我热爱自己的国家。作为中国的一员,我的一切都离不开我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久以来,赚了钱,选择移民国外,成为了国内部分富人的常规操作,因此导致我国大量资金外流。一旦身边出现的这样的亲戚朋友,王亚萍都第一时间选择远离他们。

自小受到来自母亲崔根娣良好的家庭教育,让王亚萍从年少时开始,就有了一颗朴素坚定的爱国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为爱国企业家,她绝不会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被有心之人利用。她的根在中国,她的事业在中国,她的幸福在中国。她有自己坚守的底线,更有一颗永远磨不灭的爱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