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挖到50多座古墓,专家考察过程发现两把稀世名剑,剑主人的来历不凡。那么,两把稀世名剑叫什么?剑主人又是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热武器的出现,比如枪支弹药、炸弹、核武器等。可是在科技还没有那么发达的古代,战场上交锋靠的都是冷兵器,比如弓箭、长矛、剑。在西周的时候,我国就已经出现青铜剑,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青铜剑的铸造技术已经达到巅峰。

战国时期铸造的宝剑锋利且坚韧,其中的青铜剑更是成为历史的重要文物。我国在湖北荆州发现50多座古墓,经过挖掘后发现其中陪葬的2把名剑,能够用2把名剑来陪葬的人肯定不是普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上个世纪60年代,湖北江陵地区发生了特大旱情,连续2年的时间都没有充足雨水。为了帮助当地百姓种植庄稼,当地部门决定从荆门漳河引水。1965年拟定计划之后,挖水渠引漳河水的工程就浩浩荡荡展开了。

一切的工作进展都非常顺利,当施工作业进行到纪南城西北7公里左右的位置时,施工人员发现这里的土质与之前的土质有很大区别,土质松软的就像被人挖开过。考虑到可能出现危险,所以就将此事上报给了负责人,负责人又请来了专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专家们的勘探之后,发现这块土地的下面是一片大型墓葬群,至少埋葬着50座古墓。挖水渠工作因此而中断,然后又采用了其它缓解旱情的方法,而这片大型墓葬群也在专家们的监督下开始进行挖掘。

在挖掘了数天后,考古人员终于看到了1号墓。打开1号墓以及里面的棺木之后发现,里面除了墓主人的尸骨之外,旁边还放置了一个破旧的木箱。考古人员取出木箱打开发现内部竟然是2把青铜剑,令人感到惊奇的是,2把宝剑都没有丝毫锈蚀的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现在将1把刀放在木盒里埋在地下,不需要像这样等待数百年之久,只用1年的时间,再挖出来肯定会锈迹斑斑。但是这2把出土的宝剑不一样,剑身上不仅没有丝毫痕迹,反而能够将上面精美的纹饰显得一清二楚。

外观纹饰清晰可见只是一大看点,其锋利程度才是真正令人心惊的事情。当时一位考古人员在拿剑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刀锋,结果手指立马就被划开一条伤口,血液顿时就顺着伤口流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一番混乱之后,考古人员静下心来研究出土的2把宝剑。在那把划伤考古人员的宝剑上面,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些奇怪的文字符号。而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考古人员,只能从宝剑上的文字寻找蛛丝马迹,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被考古人员找到了答案。

考古人员认为,宝剑上刻画的文字其实只有8个字,是一种叫做“鸟篆”的文字,通过查找资料发现8个字就是“钺王鸠浅,自乍用鐱”。经过翻译发现就是“越王鸠浅,自作用剑”。在古代的时候,鸠浅和勾践发音相同,所以这里指的就是越王勾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宝剑上面刻画的文字,考古人员认为这把宝剑就是越王剑,而这座古墓就是越王勾践的墓穴了。但是关于宝剑的名字,并没有相关的资料可以证明,所以专家暂时称它为“邵滑剑”。

不过后来也有专家对此进行重新研究,也因此得到了不一样的答案,认为这把宝剑确实是越王勾践的剑,但古墓并不是越王墓,而是一座楚墓。但到底这把剑叫什么名字,又或者是这片墓葬群属于哪个朝代,这些都需要时间去证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在消息还没有确定之前,关于这座墓穴以及宝剑的消息就已经流传在外,各种猜测也都随之出现。当时因为有一位考古人员的手被划破,所以有些人还提出了“滴血认主”的想法,不过这些都是外界的一些猜测。

在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都是铸造宝剑技术非常先进的国家,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2个国家处在争锋相对的状态。在公元496年,越王勾践刚刚继位,吴王阖闾趁机对越国发起了进攻,结果战败并因此丢了性命,此后又延伸出一系列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都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谁对谁错已经不再重要,都已经成为历史。不过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当时那种技术有限的时代中,吴越两国是如何将铸剑技术发展到巅峰,甚至在数百年后也不会生锈,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