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7日,海关总署网站信息显示,2023年5月出口额同比下降7.5%,前值为增长8.5%;5月进口额同比下降4.5%,前值为下降7.9%。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44万亿美元,同比回落2.8%。其中,出口1.40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3%;进口1.04万亿美元,同比回落6.7%;贸易顺差3,594.8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在集中出运、上年同期基数偏低导致3月、4月出口同比大幅正增长之后,5月出口增速转负,背后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在海外经济下行,特别是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增速明显下滑影响下,当前外需整体偏弱,这在5月出口数据中有较为充分的体现。二是去年5月疫情高峰过后,我国出口增速基数大幅抬高,这也会相应压低今年5月出口同比增长水平。最后,近期我国出口商品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下滑较快,美国进口更多转向欧洲和北美,背后是美国进口商品结构中的高值耐用消费品韧性较强,也对我国整体对美出口带来一定影响。

经济持续修复支撑进口边际改善,但仍需关注内需偏弱对进口修复的制约

今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修复,内需有所改善,对进口增速边际改善带来一定支撑,但经济修复基础不牢固,4月主要经济数据边际回落,国内经济修复斜率有所放缓,且供需修复不均,需求偏弱仍是当前我国经济修复的主要制约因素,进口改善受限;与此同时,外需回落、出口放缓不利于相关生产环节的进口需求修复。

从观测的重点进口产品来看:主要进口产品价格均边际走弱,主要进口产品进口量、进口额走势分化。其中5月OPEC一揽子原油月度均价较4月回落,或受价格回落提振部分需求影响,原油进口数量较上月回升,带动原油进口额增速降幅较上月收窄14.54个百分点,但仍为2021年1月以来的次低点;需求偏弱下,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数量延续4月以来的回落走势,且进口铁矿综合指数同样较上月走弱,量价齐落下,5月进口金额同比增速下降12.52%,降幅较上月走扩6.72个百分点,为2022年12月以来的低点;尽管价格贡献因素减弱,但在上年同期基数走低下大豆进口数量较上月回升,带动大豆进口额增速止降转升。

出口格局持续优化,新兴市场国家权重抬升

分国家来看,内需不足下对主要经济体进口增速均为负值。其中对美国、欧盟的进口增速降幅扩大;对日本、韩国、东盟的进口增速降幅虽收窄,但对韩国、日本进口增速近14个月以来均为负增长,对东盟进口也连续三个月保持负增长。

通胀高企、利率高位,欧美经济体2023年面临较大经济下行压力,反映在消费端表现为偏弱的进口需求。对美国出口持续疲软,5月份出口美国同比增速为-18.24%,连续10个月为负值,前五月出口美国累计同比增速为-15.1%。5月份出口欧盟同比增速为-7.03%,前5月出口欧盟累计同比增速为-4.9%,5月份出口韩国同比增速为-20.25%,5月份出口日本同比增速为-13.31%。

新兴市场国家支撑中国外需,外贸结构逐步优化,发达国家的权重在逐渐走弱。以出口份额为例,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在我国的外贸结构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东盟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其出口份额由2005年的7%大幅攀升至目前的16.19%;对俄罗斯的出口份额近几月快速攀升,由去年7月份的1.7%左右快速上升至目前的3.07%左右。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中国的外贸结构份额不断弱化,出口日本的份额由2005年的11%下行至目前的4.79%;出口美国的份额由2005年的约22%下行至目前的14.33%;出口欧盟份额也由2005年左右的约20%下行至目前的15.38%。对发达国家出口的权重逐渐减小,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明显增多在一定程度支撑中国外需韧性。

下半年我国出口总体弱稳,进口趋于温和回升

近期美欧就业数据好于预期,海外经济预期有所修复,预计未来几个月海外商品需求仍有韧性,我国出口的走弱并不会持续。当然,今年美欧仍需通过高利率来压制商品需求进而控制通胀,因此海外商品需求也难有改善。从历史经验来看,人民币汇率贬值会滞后1-2个月反映到出口上;5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对6-7月份的出口有一些提振,但难以改变出口偏弱的格局。综合来看,预计未来几个月我国出口总体弱稳。

5月份我国进口2177亿美元,同比下降4.5%,好于预期(降7.5%);环比增长6.1%,增速高于过去15年的中位数-1.6%。5月份我国原油、大豆、铜矿、天然气等大宗商品的进口金额分别环比增长23.9%、59.3%、23.6%、13.7%;而高技术产品、机电产品等工业制成品的进口金额分别环比减少2.3%、1.1%。因此,5月份我国进口的增长主要源于国内大宗商品补库,而不是终端需求显著改善。今年国内经济总体是温和复苏局面,大宗商品的补库难以持续,6月份补库可能减少,使得我国进口略有减少。在国内经济温和复苏的背景下,下半年我国进口有望温和回升。

注:本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所述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指导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