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宁夏风味美馔,尤以盐池手抓滩羊肉最负盛名。它肉质丰盈,不腻不膻,配以调制的独特秘方蘸汁,入口即化,香气四溢,使人回味无穷。因为它肉质鲜嫩,素为宁夏和西北地区各族人民所喜爱,即使外地游客来了宁夏,也会争相品尝,一饱口福。如今,手抓滩羊肉已经成为宁夏名食的特色招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说到“鱼”和“羊”,两者结合便组成了鲜字,这就是中国人对味道至高无上的评价。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烹饪羊肉的传统,各方水土也造就了羊肉风味上的差异,而北方的烹饪最为简单,这种对羊肉之鲜恰到好处的呈现,也暗含了他们对食材的自信。

其实,手抓羊肉的制作,选材最为重要。而只有选用盐滩贵族宁夏盐池滩羊肉,才能做出如此地道的手抓羊肉。这是因为,生长于该地的滩羊,其美味,更是其他地方相媲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曾有“黄河冲出了贺兰山,塑造了宁夏平原,几乎所有的中国美食家都认为,这里的羊肉质地最佳。”如果说,用一种动物来形容宁夏,那可以是盐池滩羊;如果用一种味道来形容宁夏,那或许就是羊肉味了!

生活中,不加盐是炖煮的关键,盐为强电解质,会破坏羊肉的细胞膜,使肉质中的水分渗出,失去弹性,口感变老。而近两个小时的文火炖煮,肌肉纤维软化,饱含水分,羊肉不腻不膻,丰盈鲜美。装盘之前,盐才会登场,既增加口味又不影响熟肉口感,双倍提鲜。

在吃羊肉这件事上,全国天南海北,虽无统一,却也几乎没有争议。宁夏的手抓滩羊肉、内蒙的烤全羊、新疆的羊肉串、帝都的羊蝎子、陕西的羊肉泡、山西的羊汤、贵州的羊肉粉……谁的家乡没一两道羊肉名菜,那才叫奇怪。但是宁夏滩羊,以公认的肉质鲜美、无腥膻味,口感极佳,提升了宁夏人在吃羊肉这件事上的高度。因为,在宁夏吃滩羊肉,吃最好的羊肉,以各种方式吃羊肉,对一个纯肉食旅行者来说,真是件既神圣又疯狂的事!

吴忠,初尝宁夏手抓肉

上周初抵银川,西北的寒冷扑面而来。从机场坐车直接前往吴忠市。这个宁夏平原上最古老的城市,黄河穿城而过。早在匈奴时期,人们就在这里逐水草、牧牛羊。注意,上千年前,这里已经有羊和羊肉出没。午饭就在吴忠穆民新村的阿依达家吃。手抓肉在这里是待客必须,通常会作为主菜最先端上来。几乎没有任何点缀,就是白水煮的羊肉,切好后整齐码放在白磁盘里。带着小白帽的男主人,脸蛋红红的,手抓肉端上来时,他没有像端其他凉菜时那样马上离开,而是略显羞涩地站在桌旁。我们噼噼啪啪忙着拍照,他就那么一直站着,有些害羞的笑,一小会功夫,才像接受检验似得说了句:“快吃起来吧!”我也才意识到这手抓肉的与众不同。

手抓肉旁边放着一小碗醋,为解腻,为软化肉质,为增加口感……怎么理解都行,但我喜欢不蘸醋的手抓肉,有馥郁的清香,软糯有层次,不难为牙齿,口味也足够绵长,饱满汤汁和微微的甜味在口腔缠绕。足够自信,足够好的羊肉,才能敢这么简单、这么任性的烹饪。这是我第一次在宁夏吃滩羊肉,而且是在一户当地人的家里。是的,我没敢惊呼,但在心里为它默默点了十个赞!

清晨,少不了一碗羊杂碎

炭火慢煮的羊杂碎大锅里,飘着一层红红的辣油,窗口是开放的,每位食客都能在点小凉菜的同时,不经意瞥见那口咕咕嘟嘟,冒着热气的大锅。于是本来想要小碗,忍不住就点了大碗。宁夏滩羊的心、肝、肺、肚、羊头肉经过慢煮,吸足了滋味,满满一碗,冒着尖端上来。必须再搭配一个烧饼,来点凉菜,这才算扎扎实实的一顿早饭。饭后还得不急不慌把八宝茶喝上几个来回。谁说西北人不吃“早茶”,这不就是吗。

宁夏从不亏待旅人的胃和味蕾

我平时吃羊肉不多,但在在银川呆了三天却顿顿不落。一是羊肉口感极佳,二因它散寒暖中的功效,可以抵御西北早晚的寒冷。宁夏是回族自治区,宗教特性和饮食习惯,使得这里人太热衷吃羊肉,也太擅长烹羊肉。那些五花八门的羊肉菜肴,和火锅店里羊肉管够随便吃的豪情,反倒显得自然而然。

选择去哪玩,也是选择去哪吃。春冬季最宜进补,进补宜吃羊肉。冬天的宁夏,不会亏待任何旅人的胃和舌头,只因为这里有最好的盐池滩羊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