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一生历经四朝盛宠五代,活到85岁。曾国藩的一段话,让我明白了其中的真相。
郭子仪被唐玄宗的儿子唐肃宗称为“大唐再造者”,假如没有安史之乱,58岁的他也许只能官至太守了,不得不说安史之乱开启了郭子仪的巅峰人生。
曾国藩在谈到郭子仪时更是充满崇拜,他说:“我年轻的时候要当曾国藩,中年的时候要当曾国藩,但老了要当郭汾阳。”
郭汾阳就是郭子仪,他以武举入仕,曾受封为汾阳王,一生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做过主帅,干到宰相,是唐朝炙手可热的人物。
雍正说:“凡人臣图功易……终功难。”历史上功高盖主不能善始善终的事比比皆是,虽说伴君如伴虎,郭子仪却总能化险为夷。功高盖世依然荣宠不减的他,到底有什么绝招让曾国藩晚年都想要去做他?我总结了五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心怀感恩
公元757年,李白因永王李麟谋反被牵扯,获罪当诛。这位已是大唐柱石的郭子仪,竟然甘愿不要官职和赫赫战功,想替李白抵命。李白因此被流放到夜郎,后来遇到天下大赦,他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写下了名诗《朝发白帝城》。
原来,李白在游历并州时,遇到节度使哥舒翰正要杀一名偏将,理由是他没有看好部下,因不慎走火将粮草烧毁。李白非常欣赏面对行刑依然不改颜色的偏将。遂向哥舒翰求情,救下此时还是偏见的郭子仪。
想不到李白不仅诗词令世人瞩目,还慧眼识人。一次偶遇,一次出手,不仅救了自己,还救了大唐。
2、宠而不骄

有个《打金枝》的剧目,说的是郭子仪的儿子郭暖娶了皇帝的女儿升平公主。在郭子仪的寿宴上,公主侍骄不想给公公拜寿,郭暖与妻子起了争执,借着酒劲打了公主,并对公主说:“…我父亲是懒得做天子”。
公主一气之下回宫,不知轻重添油加醋向代宗告状。这边郭子仪马上将儿子捆绑到皇宫,向代宗请罪。代宗见状笑着说:“不痴不聋,不做家翁,我们当长辈的还是不要参与小两口的事情。”虽然代宗如此说,但郭子仪还是把狠狠地打了郭暖。郭子仪虽身居高位,战功卓著,但他时刻知道自己的位置从不逾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安之若素
郭子仪在年近花甲之时才受到重用,而且是朝廷需要时他就领命出征,朝廷不需要时他就赋闲在家,可谓是大起大落。但他从不抱怨,而且还会把府里的大门打开,不论是官员还是平头百姓都可以自由出入。即使别人劝他要自我尊重,要有尊卑,他也不为所动。
自古以来,面对朝廷的猜忌,不知有多少英雄豪杰在选择继续做忠臣还是当反贼上剑走偏锋,不得善终。而郭子仪每次都能适时选择激流勇避开所有嫌疑,然后安静本分的呆在家里,结果不断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他虽然战功卓越却能进退自如。善始善终就不足为怪了。
4、容人无妄
不得不说,郭子仪的心胸格局不是一般的大,就连挖他家祖坟的大宦官鱼朝恩都与他化敌为友。
太监鱼朝恩几次三番在郭子仪背后使暗箭,甚至趁着郭子仪在外带兵,竟然带人去挖郭子仪家的祖坟。郭子仪知道后却说是上天的谴责,不是人为的祸害,并且还邀请鱼朝恩做监军,致使鱼朝恩拱手流涕,与郭子仪和平共处。
包容,不是懦弱,也不是一味忍让,是一种善待别人的境界。人生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就是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言传身教
郭子仪一家能够享五代荣宠,这与他在家庭教育中以身作则是分不开的。
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逃走、长安陷落,太子李享继位为唐肃宗。面对根基不稳势单力孤的肃宗朝廷,郭子仪率领朔方军前来护卫效忠,令唐肃宗大喜,并委以重任。
在平叛仆固怀恩的后期,郭子仪准备置身前往说服回纥 ,联合攻打吐蕃。儿子郭晞阻止年近七旬的郭子仪上马。郭子仪大义凛然地说:“我们父子身死是小,国家危难事大,若能用至诚之言感动对方重修旧好,那是四海之福啊!”
一切发展如郭子仪所料,回纥将领看见郭子仪单骑前来,决定放弃前嫌,共同攻打吐蕃。郭子仪用他的行动和为人处世的态度,为他的子女做了榜样,致使郭门一族盛享五代荣宠。
我想曾国藩说到老想做郭汾阳,不仅仅是因为他拥有善始善终的福禄寿的一生,还有郭子仪的人格魅力。
无论朝廷如何猜疑,自己对国家始终不渝,是尽忠;
无论地位、身份如何,牢记别人对自己的好,是感恩;无论别人对自己如何使计,却能忽略别人的不好,是宽容。
多记别人的好,少想别人的过,心宽似海,人生的路才会越走越宽,才能让自己在世事无常中享有风平浪静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