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一名老农陈老伯的遭遇引发了人们对“天价罚款”的热议。据报道,陈老伯在2019年以122.5元的价格买下邻居菜地里的70斤芹菜,并将其转手卖给了蔬菜批发商行,仅赚取了14元的微薄利润。然而,这批芹菜被市场监管部门抽检发现是不合格产品,包括陈老伯卖给蔬菜商行的70斤芹菜在内。于是,陈老伯被处以罚款10万元的重罚。

此事曾引起争议,认为陈老伯所得的微薄利润与10万元的超高罚款相比,明显不符合常理,该罚款行为是否过于苛刻?最近,走出了一个好消息,法院终于回应了这一问题,称该处罚过于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陈老伯并未按期缴纳罚款,也未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最终,市场监管部门在2022年12月催告陈老伯家属缴纳罚款,并于2023年2月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一审时,法院对该处罚表示异议,认为罚款数额过于畸重,不准许强制执行。市场监管部门随后提起上诉,但二审维持了原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法院的判决认定该处罚过于严重,引发了对市场监管部门是否应该取缔这样天价罚款的思考。事实上,现在不止陈老伯一人遭遇类似遭遇。

天价罚款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威慑违法者,保护消费者权益,但如果罚款过高,反而会让广大民众感到不公平和无助。特别是像陈老伯这样的普通老百姓,靠卖菜勉强维持生计,因不合格产品受到超高罚款,完全没有必要。更何况,该处罚并未充分考虑到当时的市场状况和陈老伯的经济实力,在惩戒违法行为的同时,也给了他巨大的经济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也有人认为,一些企业或个人故意违反规定,以牟取暴利,严格的罚款才能够让他们付出代价。但更多的情况下,是一些无辜的老百姓因为规定不明、手续繁琐、处罚过度等原因而遭受不公正待遇。

因此,对于“天价罚款”这种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应该在严格惩戒违法行为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违法者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公平正义。

最后,值得庆幸的是,法院终于回应了陈老伯的遭遇,认定该罚款过于苛刻,这一结果也给那些卖菜的老百姓带来了安抚。相信未来,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会有更公正合理的罚款制度出现,让天价罚款这种不公正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