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一则财经八卦登上了中国和美国的报纸和网络媒体。

新浪财经当时的标题是《华裔富豪怒告布什前弟媳》,原来,一个叫蔡至勇的中国人,和莎伦·布什谈恋爱,还送给了女方价值几十万美金的钻戒,都准备结婚了,突然又闹分手,还要把送出去的钻戒要回来。

为了这钻戒,富豪把莎伦·布什起诉了。

莎伦·布什是谁?前总统老布什的小儿子的前妻,两人结婚20多年,生下三个“公主”。是当时在任的美国总统小布什的前弟媳。

虽然离了婚,莎伦·布什也是“公主”的亲生母亲,“御弟”爱过的女人,依然身处美国最顶级的上流社会。

蔡至勇是谁?这富豪有什么来头,为何如此不给顶级家族的面子?

这得从100年前的上海讲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融天才的成长经历】

1929年3月10日,是中国的农历正月二十九,全球股市都在疯涨。上海一个蔡姓富人的太太,生下一名男婴,起名蔡至勇。

蔡至勇后来开玩笑说,自己出生在股市的顶点,一生与股市有缘。

巴菲特生于1930年8月30日,正好是泡沫破灭之后。

蔡至勇的父亲中学的时候,就到美国读书,后来在美国上了密歇根大学,毕业后回到上海,在福特公司当上海大区经理。

蔡至勇的父亲为什么高中就能去美国留学?因为他的爷爷当年是教会学校的学生,也被送到美国留学,毕业后回到国在教会工作。

可以说,蔡至勇后来在美国的成就,在他爷爷那辈,都播下了种子。

蔡至勇后来回忆在上海的十几年生活说到,当时家里有里仆人,汽车,司机。

蔡至勇的母亲是证券公司的一名经纪人,这工作平平无奇,但他母亲通过炒房子、股票、棉花、外汇、黄金,赚得比父亲还多。蔡至勇的母亲还擅长交际,通过投资炒作,结识了上海滩不少阔太太。

母亲每次炒作赚钱之后,就会额外给蔡至勇一些零花钱。在母亲的影响下,蔡至勇11岁就开始炒股。

蔡至勇记得三岁时,就听母亲劝父亲:人要圆,不要方,走过圆桌时,你肯定不会被桌子角碰到。

难怪蔡至勇说,他受母亲影响更深。多年后,他还记得母亲当年在上海和人讨价还价的场景。

巴菲特比蔡至勇小一岁,他们之间存在很多巧合。第一个巧合是,他们都生在史无前例的股市泡沫中,大萧条是他们深刻的童年记忆。历史书上我们以为大萧条只到1933年,实际上大萧条一直持续到1939年二战爆发之后,正好整整十年。

第二个巧合是,巴菲特的父亲也是一名股票经纪人,和蔡至勇的母亲一样。

第三个巧合是,巴菲特也是11岁开始炒股,和蔡至勇一模一样。

蔡至勇这种爷爷都上英文学校的人,自然从小上的是英文学校,1947年,二战早已结束,但大陆依然战火连年,时局动荡,蔡志勇父母送他到美国读书。1949年,蔡至勇只用了两年,就拿到了波士顿大学的本科和硕士学位,同年,他们全家迁往美国。

【年少成名】

蔡至勇1949年硕士毕业之后,在纺织厂找了份工作,当时的美国,纺织工业还如日中天,几乎看不到衰败的迹象。十多年后,巴菲特还收购了一家纺织公司,名字叫伯克希尔哈撒韦。巴菲特进入纺织业的时候,纺织业已经每况愈下,巴菲特想捡个便宜,没想到却被套了。害得巴菲特只能把伯克希尔哈撒韦由纺织公司,改造成金融集团。

在纺织行业上,蔡至勇比巴菲特还是看得更透,他在纺织公司上了一段时间的班,就发现这个行业非常没意思,转身就回到波士顿大学,继续上学,读一个MBA学位。

1952年,还在波士顿大学读书的蔡至勇给华尔街的一家证券公司投了一份简历,应聘上了证券分析员的岗位。蔡至勇第一份工作平平无奇,极具天分的他此时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螺丝钉。

同期,巴菲特大学毕业后,想留在格雷厄姆的公司上班,被格雷厄姆以只招犹太人拒绝。巴菲特只得回到老家奥马哈,在父亲的小证券公司当一名推销员。

蔡至勇只在第一家公司工作了几个月,就被人推荐到了当时已非常出名的富达基金当分析师,周薪50美金。

这期间,蔡至勇和一个华裔姑娘结了婚。巴菲特比蔡至勇结婚更早,1951年,21岁的巴菲特就和19岁的苏珊结了婚。

当时的美国,华尔街还没现在这么高大上,为什么蔡至勇找工作独爱华尔街?有三点原因,第一,蔡至勇自己说过,作为一个外国人,只有炒股不需要深厚的文化积累和人脉资源。第二,母亲的炒作经历对他影响很深,蔡至勇也在这方面有天分;第三,蔡至勇的性格,缺乏实业家的耐心,这一点后面的故事还会讲到。

富达基金现在依然赫赫有名,是全世界最大的基因之一。他们的官网显示,富达基金由爱德华·C·约翰逊二世创立于1947年,实际上富达存在的时间,比这要早得多。

约翰逊生于1898年,据他后来回忆,他在哈佛读大学期间,报纸正在连载利弗莫尔的传记《大作手回忆录》,正是利弗莫尔的故事打开了他通往金融的大门。大学毕业后,他成了一名律师,专门为证券公司提供法律咨询。

富达基金成立于大萧条的1930年,投资策略一直非常保守,持有债券为主。收益率和规模,都默默无闻。

约翰逊在一次工作期间,注意到富达基金持有大量铁路债券,当时铁路行业日子不好过,债券沦为垃圾。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美国卷入二战。约翰逊敏锐的认识到,二战会让铁路行业繁荣,于是以极低的价格收购了这家基金。果然,正如他所料,他接手基金后,1944年光利息就是一百多万美金。

这家基金公司,便是富达基金的前身。

约翰逊最厉害的地方不仅仅是收购基金眼光毒辣,而且在于,他改变了基金之前非常保守的债券投资风格,转而投资风险更高的股票,而且是高风险的成长类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