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研诚信是科学大厦得以坚强稳固的基石

科学规范是科学事业得以赓续不绝的核心

基于对科研诚信建设的高度重视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于2018年和2019年相继印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和

《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

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

旨在弘扬科学精神 倡导创新文化

加强科研诚信建设

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科研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研规范与科研诚信教育概论》

近日,由我院深圳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社会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承担,人文社会科学部王蒲生教授主编,科研处姜玥璐副教授、人文社会科学部赵自强参与编写的《科研规范与科研诚信教育概论》一书正式出版本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研究成果,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实施科学基金学风建设行动计划的举措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研规范与科研诚信教育概论》部分目录页

全书分为“科学与科研规范”“科研活动中的诚信”“科研活动中的伦理”“科研管理与诚信治理体系建设”4篇,共14章。

第一篇“科学与科研规范”从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特征、科学文化和科学精神等基本概念出发,梳理涉及科研诚信与规范的思想源头和理论基础,再结合伦理学的理论和方式,诠释科研规范的伦理基础。

第二篇“科研活动中的诚信”逐次阐述了基金申请、科研实施和成果发表等科研全流程规范以及可能出现的不端行为。

第三篇“科研活动中的伦理”探讨和分析人体受试、同行评议、利益冲突等伦理议题。

第四篇“科研管理与诚信治理体系建设”针对性地论述了依托单位、科学基金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等科研管理者所应遵守的伦理规范。

全书对大量历史案例与新近发生的实际案例进行了分析,并对论文作坊、图片作伪等新兴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讨论, 既适用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者阅读、参考和培训,也可用作高校学生的基础教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研规范与科研诚信教育概论》部分内页

编著者说

“科学研究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实证,求索新知;一是服务社会,增进福利。科学探索的知识是以客观性为基础的真知,客观性是科学知识得以积累和增长的基石,是科学研究赓续不绝的内在精神。因而诚信也是科研伦理的核心原则,诚者,纯真无伪;信者,言必由衷。诚实原则要求科学家应精确、没有偏见地描述世界。科学家在研究过程的所有阶段,如研究基金的申请,数据资料的采集、记录、分析、解释,成果的公开、传播,成果的审核、评价等,都应实事求是、客观诚实。”

——王蒲生

“科学探索是一个连续进化的事业,每个研究者都以前人研究的真实可靠性为基础;如果有人不诚信地进行研究,造假的成果会妨碍后续研究的进行,同时消解科学家之间的相互信任,导致科学共同体的功能失调。此外,技术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违背伦理的工程和技术还可能给社会与自然带来巨大伤害,遗患无穷。如今,科学已成为公共事业,虚假和欺骗的学术研究将失去公众、政府和企业的信任和资助,也难以吸引有才华、有担当的年轻人投身学术研究。此外,学术不端还可带来巨额经济代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在1992-2012年间,为每一篇撤销的论文耗费近40万美元,累计高达5800万美元。维护诚信的科研行为至关重要!”

——姜玥璐

“早期学术界十分信任科学体制的自我纠偏能力,以默顿学派为典型:一是当代科学研究的可再现性、可重复性认知规范,强化了科学的社会控制。二是科学界愈加激烈的竞争强化了同行监督。三是“祛利性”规范,使科学界的不端行为远不及其他社会系统的规模和程度。然而,愈演愈烈的学术丑闻改变了已有观念。新研究以更为可靠的分析工具表明,工作压力、价值取向、利益诉求、同行作为等因素,均可能成为不端行为的诱发因素。因而对科研从业者与管理者进行诚信教育至关重要。”

——赵自强

诚者,纯真无伪

信者,言必由衷

科研诚信是科学事业

得以赓续不绝的核心规范

也是科技人员科学精神的外在体现

诚信与科研同步

才能构造高效可靠的科技环境

《科研规范与科研诚信教育概论》一书

从“厘清”做到了“说清”

将科研规范和科研诚信进行了

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解读

内容系统完整

案例丰富新颖

文字浅白晓畅

为科学研究规范、科研诚信教育

和科学精神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关书籍:

资料来源|王蒲生、姜玥璐、赵自强

编辑|戴雨静

封面拍摄|黄尹思

审核|陈超群

排版|罗旋

中文微信公众号: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英文微信公众号:Tsinghua SIGS

新浪微博:@清华SIG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