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此人,本来的就一公子哥,虽小事聪明。伶牙俐齿,但对于军事和政治,基本上是一个糊涂虫。在他父亲张作霖在世时,就给他老子闯下大祸。他因受郭松龄迷惑,称茂臣即我,我即茂臣,关系表面上好的不得了,将军队大权放手交给郭松龄,自己只知吃喝玩乐。结果郭松龄掌握了奉军最精锐军队的实权,不但不念张作霖父子对他的一路提拔重用之恩,反而起兵讨奉,差点要了张作霖的老命,气的张作霖差点要枪毙了张学良

在皇姑屯事件以后,东北王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东北元老派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扶张学良上台,成为东北的实际的统治者。这些元老都是张学良父亲的拜把兄弟,是张学良的叔字辈,看着他长大,自然张学良要对这些人礼让三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宇霆才华出众,是日本士官学校留学生,是张作霖一手提拔起来的新派人物 ,也是在张作霖的一路提拔下, 历任奉军参谋长、东北陆军训练总监、东三省兵工厂总办 等职,是张作霖的智囊。从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为东北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奉军出关作战,打倒直系吴佩孚。再联合直系将段祺端赶下台,奉系统治于北京,成为北方最大的军阀势力,杨宇霆功不可没 。

但此人虽然能才出众,日本人都拿他头疼,但他却容不得与自己不睦的人,以郭松龄为首的陆大派和以杨宇霆为首的士官派矛盾激化,郭、杨二人势同水火,终演成郭松龄倒戈反奉 ,。在张作霖生前,也只有张作霖能降的住他,其他人都不在他的眼里。张学良小六子在他看来就是一个少不更事的孩子, 持才傲物,自视甚高 。常荫槐能力也比较出众,在办铁路方面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行家里手。他和杨宇霆关系密切,两人经常联合起来对付张学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作霖死后,27岁的张学良父子子继,以军队为后盾,成为东北名义上的最高领导者,但从政能力和经验极为有限,正需要杨宇霆和常荫槐这样有能力的人物辅佐。然而张学良本是一个富家子弟的纨绔公子,任性而为,好大喜功。杨宇霆一方面看不起张学良,以父辈自居,对这个没有领导能力的少帅,经常训斥、嘲讽。另一方面在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尤其在对日问题上,双方分歧很大,杨宇霆对付日本人方面有一套自己的办法,基本上也算是行之有效。

以他的机智和手腕,使日本人找不到挑起事端的借口。当时东北政界、经济商人都认为杨宇霆有治世之才,东北离了他不行。众多政、商界人物投靠他的门下,成为东北实际的掌控者,张学良有被架空的趋势,这是张学良要杀杨常二人的真正原因。

然而张学良是一个没有城府有公子哥,对日本人的蛮横要求,一味推脱措延,得过且过,至使日本关东军内部少壮派失去耐心。加上张学良为在关内与各路军阀争夺地盘,将东北的看家部队调出,日军趁此机会,最终发动九一八事变。如果杨宇霆还活着,还有话语权,至少不会出现如此不堪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