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居住的武汉X小区属于一个中型小区,有3000户,居住了将近一万人,加上街对面规模相近的新小区已经开始入住,整体而言的话,楼下店面的人流量是越来越大,但我也发现了之前熟悉的一些店面最近半年却一家接一家的关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矛盾的现象呢?一边是人流量变大,一边是疫情解封,按道理生意应该是越变越好呀。

因为今年开始在单位补贴食堂伙食费,所以我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有在小区楼下早餐店吃早餐了。连续吃了几个月的食堂早餐,实在是想换一个口味。今天到了之前觉得口味不错的一家“大牛匠心”早餐店里花15元吃了点了一份牛杂粉,味道还不错,但是发现这一家以前依托于此(三家共一个店面)的一家卖小笼包和豆皮摊位已经没有了。剩余的一家炸油条和面窝的摊位还在,但是生意也大不如前,这就让我很奇怪,之前疫情那么严重都坚持了下来,为什么反倒是放开了却做不下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把楼下的店面仔细转了一圈,发现最近一段时间,楼下的早餐店“蔡明玮”换了老板重新装修了,原来经常去买菜的“菜夫人”关闭后新开的“寻味缘”小吃又关闭了,边上的一家开了很久的小超市也关闭换成了良品铺子。我今天吃的“大牛匠心”牛肉粉面馆,生意也大不如前,人越来越少。

我们小区楼下的店面能够在今年新开张良品铺子和麦当劳,说明人气其实是越来越旺的,消费能力也越来越强。但也同样说明了一个问题,人流量增加不代表你能够挣到钱,在这个市场里面你要顺应潮流,进行消费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新开的门面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明显的趋势,楼下的一家开了很多年的小超市倒闭之后,就更新为了一家良品铺子;原来一家叫“菜夫人”的菜场,因为边上新开了一家同类型但菜品更丰富、环境更舒适的“天仙配”之后,它迅速的就倒闭关门了,转让给了“寻味缘”小吃店;原来一家鸭脖、鸭头的卤味店,在边上新来一家卖卤味的小推车后,已经一个星期没开门了,估计也凉凉了。

我今天又发现开业没多久的“寻味缘”小吃也关闭了。我之前开业的时候去过一次,他家主打是杀猪粉,我去吃的时候,问他什么是杀猪粉,老板半天说不清楚。然后我问他是杀猪粉好吃还是杀猪面好吃,他也支支吾吾的说不上来,味道相当一般,而且杀猪粉里面的加的东西,嚼不烂,对不起它16元的价格。当时我就觉得这一家既没有特色,味道又差,价格还贵的店开不长,果然这才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已经倒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小见大,由此我觉得我们的生活也好,做生意也好,都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小吃店不是再像以前能吃就行。你的口味要超出平均线以上,也就是说你起码要比普通人在家里面做的要好吃。既没有性价比,又没有口味,那你凭什么能够在这个市场上生存呢?那些一看就是刚刚从事这个餐饮行业的人,一个埋头扎进来,最后估计都是成为了炮灰。

小区楼下的门店大部分是一个低技术门槛、充分竞争激烈的市场,随时都有人在模仿你,抄袭你,稍不注意就会被人抢走生意,落得一个赔本离场。那些能够成功的店店面都是有自己技术门槛的,除了资金以外,还有渠道和人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小区楼下商铺的变迁,也能够清晰的反映出现在武汉所面临的消费升级的挑战。一方面看到人和钱来了,看到别人挣了钱,另一方面,自己赚钱却越来越难。

要想突围,需洞察先机,预判消费升级的需求,提前做好布局,只要整体趋势是向上,定能立于不败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