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有一个题型是考名著阅读的,不同地区的具体题型可能会有所不同,基本上就是选择题、填空题和分析题这几类。
今天安徽中考语文考试结束后,里面的一道题引起了大家的争论,有人说出得好,有人觉得题目就是为难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引起了大家争议的题就是:《西游记》中先收的是玉兔精还是白骨精?

有人觉得题目变态,考点太细,一般的学生答不出来,要是很多人做不出来,这个题目就是失败的。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是写师徒四人在西行取经的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的故事,据说他们一路上遇到了96个妖怪,要想记得他们在哪一集遇到了哪个妖怪,先遇到的是谁,结果如何,我们恐怕得把《西游记》翻来覆去地看个几遍,不然只有大致印象。
另外,现在的学生学习时间比较紧张,每天要完成各科作业,没有时间仔细阅读大部头的著作,而中考需要考的名著有很多,学生即使每本都认真读一遍,也很难记住某章某节里的一个细节。
记得一位初三语文老师吐槽过,说现在的名著阅读考查得太细,很多题目让他们老师都防不胜防,复习资料根本涵盖不了所有内容。
所以,有人觉得出题的人有点故意为难学生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人觉得题目出得好,出题者的用意显而易见。
考试就是一种导向。这道题提醒孩子们,今后在学习时必须读名著,而且要用更多的时间精读名著,把玩游戏、刷短视频等等的时间都挪到阅读上来。事实上,上学期间是阅读的好时候,很多人读完初高中后就不再阅读经典名著了,要看书也是看各种网络小说。这些看起来有点“变态”的题目就可以督促学生用心阅读文学作品,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文学修养。对学生来说,这是可以受益终身的事情。
这样的考题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让学生能沉下心来感受文学作品的美,从而提升审美能力,扩展知识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等,而这些也都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从这角度看,题目出得再细也无可厚非,总有学生能答出来;反之,有的题目再简单,有人也做不出来,比如你问《红楼梦》的作者是谁,一定有学生写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师这样出题没毛病,因为题目没有超出考纲范围。
当然,考题太细也有一个弊端,就是会让一部分学生放弃阅读考纲要求阅读的名著,因为读了也不会答题,比如《红楼梦》中宝黛初次见面时贾宝玉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起码有一半的学生不知道。那么,不如考一些比较典型的事件或者场面,并让学生分析它对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情节等方面的作用,比如不必问在《红楼梦》中晴雯撕了多少把扇子,但可以问撕扇子反映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品,而不是“识记”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西游记》中先出现的到底是白骨精还是玉兔精呢?还来一个:《红楼梦》中,说“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一个萝卜一头蒜”的是谁?
你觉得题目出得怎么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