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sir新媒体,专注互联网新媒体领域以及个人品牌IP打造、情感、婚恋、美文创作与分享,知识进阶,各类学习课程应有尽有!

一天,寇准过生日喝多了,竟然穿出了一件龙袍四处炫耀,宋真宗赵恒闻讯后当即就找来了宰相王旦。宋真宗厉色道:“他寇准这是要翻天吗?!”说罢,赵恒就将参奏寇准的折子甩给了王旦

王旦拿起奏折一看,是王钦若所写。王钦若和寇准素来有嫌隙,借此污蔑他也不是不可能,所以王旦连忙劝谏宋真宗一定要查明此事。

寇准是宋朝的忠臣,虽然性格耿直,但是却忠君爱国,绝不会有谋反之心,不过就是这样一个忠臣,最终落得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的下场。

寇准(公元961出生),字平仲。宋太宗时期,公元980年中进士,年仅19岁。

据说当年有人劝寇准把年龄改大一点,要不年龄太小晋升可能有阻碍,寇准当即言辞犀利:“不改,难道我从刚开始就要欺君吗?”事情传入太宗耳中,太宗对其愈加欣赏。

有一次,寇准和众大臣一起和太宗皇帝一起议事,许是意见不合,大家争论不休。太宗被惹恼准备拂袖离去,寇准却在此时做了一件在别人眼中看来大不敬之事,他强行拉住宋太宗一定要皇帝将事情讨论完再离开。

此举是大不敬之罪,不过宋太宗并未因此生气,反而将寇准比作唐朝魏征。

不过寇准的贬谪很快也来了,在真宗皇帝继位之后,寇准才真正官至宰相。1004年秋,辽国二十万大军压境,扬言欲夺取河北全境,“急书一夕五至”。

面对辽国大军,当时朝中臣子分为两派,一派以王钦若为首的主张宋太宗迁都南逃,这种不战而逃的举动遭到了宰相寇准的强烈反对,他不仅要求宋朝一定要迎战,还要宋真宗赶往前线,带领士兵一起抗击辽军,这样就可以鼓舞士气。

宋真宗遂至澶州督战,辽国亦因自身利益不愿死战。双方暗通款曲,眉来眼去,最终达成停战协议,签定“澶渊之盟”:“宋辽约为兄弟国,双方以白沟河为边界。宋兄每年送辽弟岁币十万两银,二十万匹绢。设立边贸特区。”

早在王钦若提议南逃的时候,真宗皇帝就动心了,所以他前往督战就没有打算要迎,仅是为了皇家颜面而已,澶渊之盟是宋朝的耻辱。

此战之后,王钦若故意在宋真宗面前诋毁寇准,说他心怀不轨,不顾皇帝的安危,要求皇帝亲临战场,是谋反之意,寇准因此被贬。

寇准之后有一个叫做丁谓的宰相,他和王钦若素来不和,为了能够扳倒王钦若,再次启奏皇帝将寇准迎回朝中,这是寇准第二次担任宰相。

但是寇准当了宰相不久,丁谓又在宋真宗面前诬陷寇准,从而把寇准贬谪到了非常偏远的雷州,让他客死在那里。

寇准死的时候,连一口像样的棺材都买不起,赵太后得知此事就拿了一笔银子给寇准家属,让他们将其好好安葬,但是这笔钱还没等到雷州在路上就用光了,直到宋仁宗时期,才将寇准的尸骨带回好好安葬。

其实寇准的死和自己个人性格有很大关系,毕竟太过耿直就容易在官场上得罪人。

丁谓把寇准迎回朝廷以后,有一次请寇准吃饭,寇准胡子上沾了菜汤,丁谓马上起身给寇准擦掉。可是寇准却说:“你堂堂的宰相,却做出这种巴结别人的行为,成何体统!”

而且寇准两次成为宰相但是却无缘昭勋阁二十四功臣,这又是为何?

其实此事还要从当年寇准主张宋真宗御驾亲临说起,“澶渊之盟”签订后,双方百年间未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礼尚往来,和睦相处。

但是,很多后人均视贡岁币为奇耻大辱。因为,宋是在有利军事形式下求和,不仅未完全收复燕云十六州,反而倒贴岁币。宋朝更因和约而“忘战弃兵”,精锐部队“武备皆废”,由此间接导致北宋被金灭亡。

而这一切,起因皆由寇准力主御驾亲征而起,所以寇准无缘入选昭勋阁。

参考文献:《宋史》《资治通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