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NAS,真的香

大家好,我是NAS领域的小白用户木有灵魂。

说起NAS,很多人可能会投来不明觉厉的眼神,毕竟这个全称为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的设备,确实曾经高高在上,在价格和使用门槛上都对普通人不太友好。我大概是在2年多前,硬着头皮和公司的研发大佬求教,开始上手NAS的,之前的评测也有很多朋友讨论,可见大家都有低门槛上手的需求。

为什么要用NAS?原因很多,但本质上我们还是得从这个设备的本质出发,所谓NAS,无非就是部署在本地、可通过网络介质进行存储和交互的一个“数据中心站”。正因为部署在本地、读取在网络的特性,至少在我看来,NAS带来的最大便利是:

  • 数据通过本地硬盘存储,相比网盘动不动停服退出,更适合保存个人重要的数据信息
  • 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存储交互,对于经常外出或者移动工作的人,不怕随手找不到资料
  • 本身具有设备和系统架构,有一定可玩性,除了大号网盘也能进行影音、文字等多种内容管理

看到我如此质朴的归纳,大家想必就看出来了,这个作者,貌似是个小白?没错,虽然我强行上车NAS两年了,但因为本身认知太浅薄,连网络拓扑知识都没学全,直到今日我依然是个NAS领域的小白,陪伴多年的极空间Z4至今都没把Docker等高级功能玩明白。尽管如此,依然不妨碍我对NAS说一句真香。

这几年,因为国产品牌比如极空间、绿联都在杀入NAS存储市场,把原本群晖和威联通两家争雄的局面搅得一团乱,导致整个市场“特别卷”。原本3000+的市场瞬间拉入到2000甚至1000元档位的竞争,而且国产品牌在服务和系统上也确实挺有诚意,至少我对于自己的极空间Z4是相当满意的。

但是,当我看到极空间推出了一款800元价位段的Q2C时,依然还是不淡定了,毕竟这个价格真的就是一些网盘服务2-3年的会员费。作为国产品牌里系统饱受好评的新玩家,亲身体验门槛是真的低,如果极空间能在这个价位段提供够用的硬件+祖传系统,那真的可以说一句,NAS的门槛,彻底没了。

借着自己工作室装备更新的名义,火速下单一台Q2C,作为一个极空间老用户,是骡子是马还是牵出来遛遛,也希望给各位翘首期待的朋友一点参考,如果你觉得写得不错,还请点赞收藏三连多多支持,提前谢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击外观,有突破

和之前的包装相比,Q2C显得更加简洁和清新了,不知道是不是选择了雪山白这个配色的原因,拿到手感觉有些极简主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家福,包括说明书、防滑隔音垫、网线、电源以及纯白色的Q2C本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之前的Z4走得是厚重的科技范儿,Q2C就相对更“年轻”一些,修长的身段,方正的外形,顺滑两种质感的白色交织在一起,很对年轻人的胃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来,极空间也是个神奇的公司,差不多2年前剁手的时候还是通过专业论坛+公司同事介绍才知道了这么一家初创公司,当时还特别担心小公司跑路,结果两年下来算是做大做强(毕竟也有我贡献的一份),目前在NAS领域也算是国货担当了,只能说干得漂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机的电源开关和硬盘指示灯在底部位置,方便一目了然得看到整体硬件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背面则是接口区,配置了一个千兆网口、电源以及2个不同性能定位的USB-A口,作为入门级产品来说够用,包括UPS等都能管上。如果作为一个挑剔的老用户挑个刺,希望未来能把HDMI也丰富上,可以直接输出影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台机器的设计感我觉得在这个价位段还是不错的,尽管基于成本的原因没法大量使用金属等材质,但通过表面纹理质感、圆润或直接的线条组合,以及一些兼顾散热等功能性的镂空设计,不会让你觉得这台设备廉价而无趣,作为一个桌搭元件也完全可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底部除了有产品铭牌,还有直连设备的二维码,另外四脚配置了静音脚垫,防止运行过程中的噪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之前相比,这次的Q2C支持两种不同的放置模式,可以横向也可以竖向放置,对于小桌面来说非常友好,融入我的黑白灰桌搭,毫无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一个one more thing送给大家,可能上面有人也会好奇,为啥我把NAS放在桌面使用,说好的震动和噪音呢?事实上,这台Q2C的噪音控制可以说非常暴力,日常运行状态下平均在50分贝以下,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可以说是这台小钢炮的一大卖点。为啥噪音控制这么强?我们往下聊聊内部构造就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部配置,有亮点

看完了面子,自然也要了解一下里子,毕竟800多的NAS,内部堆料没法像2000+的产品那么阔绰,非常考验品牌的选材和平衡能力。

作为一台双盘位入门级NAS,这次极空间Q2C选择的是最近的NAS当红炸子鸡组合:瑞芯微的RK3568四核处理器+ARM Mali G52+2G板载内存,TPU也没拉下。相对于老而弥坚的RTD1296,RK3568这两年才问世,性能确实会更能打一些,记得威联通最近用得不少,也算是性价比之选了。

整体设备是2盘位的设计,底座垂直风道配置的风扇控制整体设备温度,实测下来全程的温度控制都非常不错,也没有太大的风扇噪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之前的各类版本,这次Q2C在结果设计上增加了比较大尺寸的硅胶减震阀,把传统的连接改成了弹性链接线,所以才实现了上文提到的直接在桌上使用不嘈杂的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之下,硬盘架也有创新设计,整体上是悬浮式的硬盘架,放置难度大大降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来说,出于数据的安全性,我建议在硬盘上尽可能选品质更好的产品,比如我们家这块招牌的希捷酷狼,基本上没出过问题。硬盘的安装整体上也非常简单,直接按孔位对齐放置塞进去就行了,没有任何卡手的卡扣或者固定件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体上来说,Q2C的内在和外在一样,花小钱办大事,好钢用在刀刃上。一方面,在具体的性能上,与时俱进选择了新一代的CPU,TPU也没拉下,在内存上选择了入门级够用的2GB规格,明确这是一款面向入门用户的产品;另一方面,主打安静减震的特色,结构全新设计,确实在随处安放这个特点上做到了极致。

系统功能,讲重点

关于系统功能,应该是极空间的一大特色,毕竟当时很多朋友入坑就是因为极空间非常友好且简单的上手体验,系统做得也符合国人使用习惯。我自己2年使用的经验是,这支产品团队还是相对很成熟的,一方面聆听客户需求,另一方面也克制得不做大刀阔斧的魔改,才换来了今日的好口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极空间的基础功能,我想无需再太多赘述了,评测很多,又细又全,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看我之前面向小白用户我的详细评测,毕竟系统都是一套,毫无打折。我相信,大家关心的一定是许多亮点功能在新硬件下表现到底如何,是不是符合预期。所以仅以我2年的使用经验,和大家聊聊几个最亮点功能在Q2C上的真实表现。

3.1下载利器

作为家用数据存储管理平台,NAS的一大核心功能,就是能作为下载中枢站,存储文件并通过影音、相册等场景进行特色管理。

极空间的下载能力,可以说完全符合我一个小白的使用习惯与需求,整体上可以分成两部分。常见的下载需求,一般通过迅雷来解决,内置迅雷在不开会员的情况下,基本BT也能跑到大几甚至两位数MB的速度。

当然,对于高级发烧友PT玩家,或者迅雷无能为力的资源,那就有请自带的下载工具出场了,所谓下载工具,其实是一个魔改的transimission,对于PT或者其他资源兼容性很强,这速度也是相当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一方面,NAS本身也是个人数据的中心站,内网设备相互之间读取和传输自然是高频行为。对于内网场景,PC端有线连接情况下跑满110+MB/s,电脑连接Wifi情况下也能轻松跑到90+MB/s,可以说内部数据交互非常给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我个人最常用的还是外网场景,毕竟总会担心有啥数据没存U盘,或者随身没有带设备,自从有了NAS,很多工作文件和素材都直接通过SMB挂载存好了,外面随时通过APP下载就行,速度大几MB也完全够用了。值得一提的是,群晖等公网IP设置确实是技术门槛高,还得有资源,相对之下极空间的读取模式,小白友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2影视特色

当然,说到极空间最大的特色功能,一定是极影视,甚至有人笑称,买极影视,送极空间。

如果你在家搭建过家用影音系统,就知道通过下载资源导入、建立影视库、随时欣赏是个多么快乐的体验,但大部分影音系统确实复杂度比较高。相比之下,极空间自带的极影视系统无论从门槛、易用性还是体验上来说,都算是中文系统里很高的水准了,简单秀下我的Q2C影视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个影视库,电影和电视的信息存储展示是最重要的,毕竟当你有几千部高清电影的时候,得迅速能找到最重要。极影视关联了下载文件夹后,自动刮哨、形成非常完整的影音库,而且之前经验是Z4下载了几百部电影居然每部都能找到信息,唯一一部没有的还可以手动搜索补上,确实是非常傻瓜但厉害的检索能力了,给大家看一看比如妇联4的刮哨信息,可以说很齐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如果是没有刮哨成功的极少数情况,或者想帮助影片找到对应的字幕等内容,可以直接自定义搜索,准确率奇高无比,包括扎导版正义联盟、小众纪录片这种都能找到,很强大。这个是之前操作的case,仅供演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到了具体的播放环节,才是考验Q2C这台设备的地方,但这台性价比小钢炮也确实没让人失望,4K电影通过Wifi在Sony电视上输出的效率以及效果如图所示,图一无加速演示载入速度,图二加速20%(主要是GIF规格限制)演示拖拉拽进度条+菜单,只能说普通用户肯定是够用了,全程都比较顺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极影视的帮助下,可以畅享各种大片的精美绝伦,从此电视使用率都大大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3相册管理

除了极影视,另外一个极空间的招牌能力就是极相册了,毕竟这年头人人的手机都需要容量减负,而影音资料可以说是最需要减负的重灾区了。

首次使用,设置好关联的相册后,之后每次都会自动同步手机图片和视频到NAS,也可以在外网条件下无缝预览打开,整体的体验和原生相册几乎是一致的,非常好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相册也支持AI标签、AI去重等功能,这个对于我这种爱拍照老重复的用户来说加分很大,可以很方便得整理相册,进行全方位的智能化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极空间也提供了一个宝宝相册的能力,可以通过AI识别小朋友的照片,生成一个自动追踪人像更新的宝宝相册,随时可以分享给爸妈亲友一起看。这个功能也重点安利给有娃家庭,之前通过亲宝宝等app也可以,但照片存档是个难题,宝宝相册就是个好选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体上,Q2C的性能覆盖这一块需求可以说是非常给力的,而且整体的产品逻辑和设计都可圈可点,解放全家手机存储容量焦虑,指日可待。

3.4文件办公

由于本身有很强的存储和协作属性,Q2C拿来进行文件管理和轻度办公,自然也是一把好手,特别是我这种主业外还搞点内容创作的,超级实用。

团队空间:对于小团队协作,极空间自带一个团队空间的入口,本质上是把一部分存储空间隔出来,便于几个挂载在极空间下的账号可以自由存储文件、开放可视和可编辑、同时空间管理员可以设置权限。类似于,百度网盘的企业版,只是极空间不需要一年百十块的费用,当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特别细的功能,但足够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线协同:因为本身是基于网络的存储设备,所以轻度协同编辑能力也毫无压力,来自WPS的在线文档能力,调整一些材料细节很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备份:作为一台NAS,通过ZDR、Raid阵列等方式对团队数据进行随时备份自然不在话下,防止因为硬盘部分跪了导致团队数据受损,极空间也支持一手百度网盘全机备份,可以说得上是两地三中心灾备简化版本了。另外,包括Mac时光胶囊备份等,也可以在极空间上实现。

SMB挂载: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直接把文件拉拽进磁盘,那完全可以一键SMB挂载为磁盘,从此编辑文件管理都很自然,操作难度也比较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总结一下

如果要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次的完整体验,我只能说:大人们,时代变了。

曾几何时,NAS代表着价格和技术两大门槛的高不可攀,你必须得是一位网络知识与硬件知识的双料发烧友,再掏出3000+的真金白银,才能玩转一台NAS。然而没想到,随着卷王们纷纷下场,一阵掰头,来自门槛的大山,真的翻过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再来回味一下这台800多的极空间Q2C,就会发现确实在性价比之上,是一台完成度非常高的设备:

  • 外观设计成熟不廉价,接口齐全,避震静音是亮点
  • RK3568+2GB内存,入门款性能完全够用,去掉增值点追求性价比
  • 极空间系统精华全保留,硬件能带动,日常使用无压力

对于入门级用户的需求,可以说把握得非常精准,要挑刺也不是没有,比如HDMI接口其实值得给一个,但想想这个价格,都能接受。

也希望,这台打破价格带的入门级NAS,能让更多人享受到NAS的乐趣,能用,能用好,就足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