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有一部影片名叫《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该片深刻剖析了苏联亡国解体的这一历史事件,指出“脱离群众路线,失去执政基础”、“毒教材导致历史虚无主义和信仰危机”是导致苏联亡党亡国的主要原因之一。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像苏联这样的庞然大物,并不是一朝一夕就突然解体的,它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苏联教育部的“西方花式有毒教材”功不可没,可谓整整影响了一代人。不幸的是,苏联未来的栋梁、社会的中流砥柱,恰好也在这一代人中产生。

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接任上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没有斯大林那样的威望,为了提高自己的支持率,赫鲁晓夫干了两件事:

其一,否定斯大林;

其二,为那些曾在斯大林全民运动中受到迫害的知识分子平反。

这便是苏联自掘坟墓的开端。

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联二十大上突然抛出《秘密报告》,并在报告中严加斥责斯大林犯下的罪行,否定其历史功绩,将其定性为“刽子手”、“独裁者”、“暴君”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举很快引发了苏联内部,乃至整个苏东阵营意识形态的大混乱。受此影响,很多苏联年轻人从反斯大林开始,渐渐转变成了对苏联体制的憎恶。

当年,中苏关系恶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教员认为赫鲁晓夫此举十分鲁莽,是“捅了娄子,揭了盖子”,根本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而嗅觉敏锐的可萨犹大财阀很快察觉到了其中存在的机会。

于是,美国开始主动接触赫鲁晓夫,花言巧语,肯定其所做的决定,支持他所做的两件大事。为了显示“诚意”,美国甚至表示愿意提供资金援助和投资,协助苏联早日恢复曾因全民运动影响而严重下滑的经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赫鲁晓夫认识不清,轻易相信了美国的甜言蜜语。

然而,美国的援助和投资往往都是带有附加条件的。这些附加条件,一时半会儿难以看出危害,但时间一长,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苏联高层对此缺乏清晰的认识。在赫鲁晓夫的坚持下,那些曾经在斯大林全民运动中受到迫害的知识分子先是被平反,而后一视同仁,许多人得以进入政府工作,占领重要岗位。另有一些人选择成为作家,开始著书痛斥当年自己的遭遇,一时间满大街的“伤痕文学”比比皆是。

为了演变苏联,打垮对手,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除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40年代,几乎每个年代诺贝尔文学奖都会“照顾”苏联一次,前后一共五次,直至苏联最终亡党亡国。

蒲宁痛恨十月革命,反对布尔什维克,其代表作《诅咒的日子》受到西方赏识,于193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光环加身的蒲宁更加不遗余力在欧洲各国巡回现身,为反苏事业摇旗呐喊。

1957年,中情局发现了一本意大利出版的《日瓦戈医生》。由于该书对十月革命到二战前期的苏联都是采用阴暗描写的手法,故在苏联国内无法出版。中情局大喜过望,立即联系英国秘密情报组织反苏情报部(即MI-6),找到苏联流亡在外的反布尔什维克势力,三方合作,修改并重新印制了该书的俄文版。

1958年,此书作者帕斯捷尔纳克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西方世界还对帕斯捷尔纳克进行包装、美化,并进一步拔高。随后,在诺奖光环的加持下,该书迅速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西方广为流传,以便抹黑苏联。

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玩了一出植入式木马病毒的大戏,故意将当年的奖项颁给了一部名为《静静的顿河》的作品,而其作者不是别人,恰是苏共中央委员、负责苏联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肖洛霍夫。

其实,究竟谁是《静静的顿河》作者是有争议的,但西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认定该作品的作者就是苏共高层肖洛霍夫,此举意在讨好,以便借机收买,即便最终肖洛霍夫不被收买,也可减少苏联人对诺奖政治性操作的诟病,提高苏方对诺奖的认可度,便于后续操作。

遗憾的是,苏联人没有识破这个诡计,对此欢欣鼓舞。

索尔仁尼琴,“苏联伤痕文学”的鼻祖和集大成者,其早年因为反斯大林言论,被判劳改8年,代表作《古拉格群岛》。该书将列宁和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故意描绘成了“处处皆是监狱和集中营的岛屿”

1970年,索尔仁尼琴毫无意外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1987年,又是在中情局的努力下,“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苏修反革命“伤痕文学”《日瓦戈医生》,其作者是一名反动诗人,也是一名劳改犯布罗斯基。布罗斯基曾赤裸裸地表示,西方文化对于世界克服二十世纪的三大灾难(法西斯主义,共产主义和战争)起了很大的作用。

作为典型的苏联伤痕文学,《日瓦戈医生》和《古拉格群岛》反映的都是1917年2月革命至十月革命,以及国内革命后的那段历史,其本质都是诋毁列宁、歪曲革命,主要强调的是苏联革命给民众带来的伤害和破坏。

索尔仁尼琴造成的影响很大。

1962年某日,正在为如何彻底打倒斯大林、为自己树立威信犯愁的赫鲁晓夫读到了索尔仁尼琴的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顿时如获至宝。很快,赫鲁晓夫作出决定,亲自批准并鼓励发表了这部小说。由此,索尔仁尼琴一夜成名。

1964年,赫鲁晓夫倒台,索尔仁尼琴的作品也随即被禁止发表。

不过,此时索尔仁尼琴的影响力已经非同一般,尽管其作品被明令禁止,但却有很多人不断偷偷传阅。

当然,只有“伤痕文学”还远远不够。

为了便于灌输自由的价值观,美国主动为赫鲁晓夫出主意,在伤痕文学之外,还可以引进西方经济学和人文学书籍,并称二者全球通用,放之四海而皆准。

赫鲁晓夫同意了美方的提议,开始大力引进上述西方书籍。这些来自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所谓“全球理念”、“自由经济”的书籍很快占据苏联各大书店的显著位置,影响了许多苏联学者、知识分子和年轻人。

受到影响的那些年轻人,痛恨自己的那段伤痕历史,开始向往西方,崇尚西方自由价值观念,非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也大行其道。

美国则暗中借助苏联的这种社会风气,不断洗脑,不断宣扬马克思主义、社会共产主义很吓人,阶级斗争很恐怖,趁机对苏联进行文化渗透,进一步影响和改变苏联人的价值观念。

由于美国同意帮助苏联恢复和发展经济,所以赫鲁晓夫特别指示,苏联文化部门和教育系统开始整改,但凡有关资本主义丑恶的内容一律删除,但凡称美帝国主义是恶狼的文章也全部删除。

赫鲁晓夫下台后,接棒的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和切尔年科三人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没能控制住自身文化被进一步渗透。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青年一代的价值观严重滑坡,没有任何理想信念,只追逐个人利益,他们常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我不管什么社会主义——只要给我的钱够多。”与此同时,苏联英雄也被美国西部牛仔所取代,成为年轻人崇拜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

大约三十年后,受到西方思潮严重影响的那一批年轻人成长为苏联的社会中坚力量,逐步占据社会的主要领导地位。

赫鲁晓夫种下的恶果,导致苏联意识形态出现混乱。这种思想上的混乱,促使教科书在改版过程中变成了“去民族主义化”,甚至公然宣称“苏联不是苏联人的苏联”这样的概念,失去了凝聚力。

苏联人的思维逻辑也产生错乱,认为斯大林是苏联的缔造者,他现在是恶魔了,苏联就不应该存在。

这些毒教材影响了此后几代人,包括戈尔巴乔夫、叶利钦、谢瓦尔德纳泽等在内的未来的苏联领导人在学生时代就对苏联产生反感,对社会主义产生了怀疑,内心深处埋下了推翻苏联体制的“种子”。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另一位男主角雅科夫列夫的强力配合和推动下,仅存的苏联文化壁垒从内部被彻底打破。这两个深受美国思想影响并长期痛恨苏联体制的人,联手从内部摧毁了苏联的思想文化体系。

从1985年到1990年,苏联所有人的思想改造仅仅只用了六年。

1985年,戈尔巴乔夫任命苏联驻加拿大前大使雅科夫列夫为苏联宣传部部长。雅科夫列夫年轻时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后来担任苏联驻加拿大大使长达十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君甫一回国,就立即建议戈尔巴乔夫大搞公开化、民主化。随后,他便将苏联官方报刊《真理报》和《消息报》原来的主编统统解职,全部换上自己的人,开始花大力气改变苏联人的思想。

这二位打着新思维的大旗,喊出“让人民知道一切”、不留“被遗忘的人物和空白点”等诸多口号,授意下属专门揭露苏联党国历史上的一些“阴暗面”和“消极现象”,甚至刻意歪曲、伪造历史。

很快,整个社会掀起了全盘否定苏联历史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浪潮,斯大林和列宁、十月革命、以及此后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期间所取得的一系列伟大成就(包括国家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卫国战争等等),被全盘否定,取而代之的却是对沙俄时代的高度赞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6年11月,戈尔巴乔夫以苏联历史教科书存在“公式主义、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问题的名义,下令重新编写。

在新编的教材中,苏联教育部删除了有关“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全部内容。

当苏联的奠基人列宁与斯大林被全盘否定之后,紧接着,苏联的英雄们也跟着遭了殃。

女英雄卓娅被苏联公知污蔑为“精神分裂”,火烧德军马厩也被篡改成火烧农民马厩。1991年,苏联《论坛与事实》周报刊登了一些医生的联名信,认为卓娅在1938年至1939年患有“精神分裂症”,甚至杜撰声称卓娅曾在莫斯科某医院接受过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军英雄马特洛索夫是一个黄继光式的人物,在一次夺取德军碉堡的战斗中,他爬至德军碉堡前,在使用手榴弹炸碉堡遭遇失败后,他直接扑向德军碉堡,用身体挡住了德军机枪的射击,最终壮烈牺牲,苏军由此得以较小的代价攻克德军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污蔑马特洛索夫的英雄事迹,俄罗斯的慕洋犬们散布谣言,称巴特洛索夫是被流弹打死的,根本没有“用身体堵枪眼”,而且还像模像样地进行所谓的分析,认为不可能用身体去做这种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联改版的政史教材中还出现了这样一句令人毛骨悚然、细思极恐的话:

“对‘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联盟’来说,俄罗斯民族主义分子才是这个国家最致命的‘敌人’。”

1987年,苏联宣传部长雅科夫列夫在公共场合宣称共产主义是“乌托邦”,并称十月革命是"少数暴徒发动的”一场政变,是“魔鬼之歌的序曲","列宁是接受德皇资助从内部瓦解沙皇统治的德国秘密代理人"。

同年7月,《消息报》刊登文章,声称"苏联过去的中小学历史教材,每一个字都充满了谎言"。

1988年6月,雅科夫列夫要求全国所有学校的苏联历史课本在1989年全部销毁。

1989年12月,苏联教育委员会取消了大学和其他高等院校的所有马列课程。

后来,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真假难辨的所谓解密档案,导致苏联教育部不得不下令销毁全国所有学校的历史教材,并取消学校的历史考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苏联的教材上出现了大量美化美国和西方的内容,大肆宣扬美国人善良友爱,乐于助人,例如,“救助流浪猫”、“扶老奶奶过马路”等等;又如,宣扬美国名人爱迪生用镜子反射的光帮妈妈做手术的虚假故事,褒赞杜撰的华盛顿“落樱神斧”故事等等。

华盛顿砍樱花树的故事,美国人自己都不信。该故事最初是一个名叫威姆斯的商人在华盛顿死后编造的一个故事,最早记录于其所著的《华盛顿平生录》中,却被西方用来忽悠全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联教材在配图时,还故意使用美国人的照片来搞暗戳戳的“完美”替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在教材中刻意贬低苏联人,增加了“聚众斗殴”、“抽烟打牌”等插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苏联教育部的大力倡导下,作家、记者、主持人等媒体工作者纷纷推波助澜,很快便形成了一股以“讲英语”为光荣时尚的风潮,苏联各大商场内几乎所有的门店也开始使用英文品牌名。

使用毒教材的后果非常严重。

若干年后,作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的乌克兰出现了纳粹组织亚速营。近些年,在乌克兰的教材中,还出现了美化纳粹的故事。在毒教材的长期影响下,有人殴打二战老兵,有人杀害说俄语的平民,有人打砸苏联时期遗留下来雕像和纪念牌。

近年来,美国又动起了篡改二战历史的歪脑筋,试图利用控制的强大舆论,开动宣传机器,否定苏联在二战中功绩,把局势明朗后才急忙下场摘桃子的自己塑造成为二战最大的贡献者、扭转战局的关键,为此,不惜把苏联与德国一同视为二战的发起国。一旦得逞,将来保不定还会据此向俄罗斯索要二战后苏联占领的领土,以及所取得的成果。

当苏联解体后,美国掉转枪口,上述这些套路又再次出现在了神州大地上。

有公知宣称,美军的M1917机枪足以击碎巨石,所以中国的战斗英雄黄继光用身体堵住枪眼不是事实,而是编造的故事。

有慕洋犬称,被火灼烧会超越人类所能承受的痛觉极限,所以从生理学上来分析,邱少云在被烈火灼烧时不可能一动不动,一点儿声音也不发。

有恨国党称,鸦片战争的起因是林则徐虎门销烟刺激了英国,从而引发了鸦片战争,林则徐不是英雄,若是罪人……

***关注我,关注《昆羽继圣》四部曲,关注文史科普与生活资讯,发现一个不一样而有趣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