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3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和北京京西学校成功举办。这是京领主办的第三届诺奖创新论坛。在此次论坛中,京领坚持以创新为主题与基调,携手全球知名学者和教育领导者,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佛大学校级教授、剑桥大学副校长、全国知名国际学校校长们齐聚一堂,畅谈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共话国际教育升级发展。

在此次京领诺奖创新论坛暨国际学校颁奖典礼上,天津英华实验学校国际高中校长徐春阳受邀作为全国名校代表,与诺奖得主、顶尖大学教授同台进行特色演讲。

校长名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春阳

天津英华实验学校国际高中校长

学校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津英华实验学校创办于2000年,原名“天津英华国际学校”,2022年初更名为“天津英华实验学校”。现设有天津武清中小学校区、附属鸿蒙幼儿园和天津·东丽分校,是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国际高中(剑桥项目、加拿大项目)和留学生培养为一体的国际学校,学校办学质量卓越,口碑声誉良好。学校共有中外籍学生5500余名,其中,国际学生约占总生源2.4%,国内学生来自于17个省市自治区,京、津、冀三地生源分别占总生源的11%、52%、29%;中外籍教职工740余名,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外籍教师54名。

学校以“兴中融外·启程未来,为中华之崛起而办学”为办学宗旨,坚持“在英华,发现我自己”的办学理念,以“厚德、自强、求是、拓新”为校训,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备‘彬彬君子 风范公民’特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育人目标,形成了一套植根中国传统面向国际化的办学体系。

嘉宾演讲

在此,京领独家放送天津英华实验学校国际高中校长徐春阳的精彩演讲,以飨读者。

以下是徐春阳校长的演讲内容:

 诺奖创新论坛丨天津英华实验学校国际高中校长徐春阳:英华少年科学院与科研素养培养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诺奖创新论坛丨天津英华实验学校国际高中校长徐春阳:英华少年科学院与科研素养培养模式

很高兴见到大家,中国有句古话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今天非常开心地见到了很多以往在其他论坛见过的老朋友。其实论坛的观点本身没那么重要,关键是大家在一起交流想法,我觉得这更重要,希望在论坛之后也可以有很多深刻的交流。

今天我代表天津英华实验学校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英华少年科学院与科研素养培养模式。

01

科学素养

去年,我们学校总校长和集团领导自上而下推行了一个新项目,叫做少年科学院。我们经常会谈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也会谈论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我认为科学首先是一种制度,如果我们探查整个人类科学诞生的过程,就会发现只有好的土壤和好的制度才能诞生科学。因此,我们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高精尖人才,就必须创造好的土壤,即好的制度。

02

英华少年科学院的“三高并育”

少年科学院本身就是一种制度设计,在我们学校的零层,我们用一些物理空间作为实验室和讲坛,然后通过一定的课程设置和实验活动来推动少年科学院的发展。我们提出“三高并育”:第一个“高”指高中;第二个“高”指高校,创新科学的推动凭高中的一己之力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最早给予我们大力关注和支持的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后来天津大学也加入其中,现在逐渐也有国外的大学加入,我们也获得了很多院士资源和科学家资源;第三个“高”指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我们学校设置了三大研究领域,分别是量子物理、材料科学、生物,在此过程中,高新技术企业会加入到进程中,给学生创造运用科学、使用科学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中学版量子技术课堂

下图所示是一台量子计算机,这台计算机由6个光子驱动,计算机整体体积并不大,但是能力非常强,他用一秒钟运算的内容,换做普通计算机需要运算1万年。我们学校拥有两台这样的量子计算机,这在全国所有的中学当中都是少有的。当然,购置这些硬件设备并不难,我相信很多学校的财力,但是能把它充分运用起来,并且把这样的硬件设施结合成课程落地,让它进入课堂却不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科学素养的培养需要制度安排

我们会聘请校内外导师定期给学生开展线上和线下的关于量子力学和计算机的课程,要求学生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它落实。那么如何落实呢?比如这个复杂的仪器,包括现在生物实验室里可以打印人体细胞这种材料的生物打印机,用于手术医学研究的高精尖的设备等,怎么把它们运用起来?

首先,我们需要有常规的课程;其次,需要有合理可行的研究方法。我觉得对于中学生来讲,出什么成果不重要,因为在中学阶段,知识基础还不够牢固,重要的是他应该通过这个机会了解什么是科学方法,这也是中国学生比较欠缺的。然后是文献检索,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所以我们从中科院请来了专家讲解如何进行信息检索,尤其是自然科学。通过专家讲解帮助学生了解世界上几大数据库和论文库如何产生数据、如何检索。文献检索后就是进行论文写作,对于中学生来说,进行学术论文写作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因为学术语言是另外一种语言,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为此,我们设计了论文写作课程。另外,学生应该学会如何管理科研项目,这就涉及到科学的实验管理,也会涉及到一些管理学的内容。最后我们需要自审论文是否符合科学伦理、研究的项目是否符合研究规范,这些都是我们进行科学素养培养时所必备的素质。

05

科学是个中性词

科学是一个中性词,它不是一个褒奖或者很高尚的东西,因为我们都知道科学越发展,对人、社会、自然的破坏力可能就越大,所以我们无法判断科学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是光明的未来或者是毁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科学的野蛮生长对人类社会是不利的,因此,在创新科学中我们加入了人文类的课程。我们和南开大学历史系进行沟通,未来会在少年科学院中建立历史和文学课程,通过人文对科学产生辅助,把人文和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少年科学院不仅是一个做实验和研究的场所,更是一个全面教育的平台。

学生想进入少年科学院,需要参加全校选拔。学生需要自己写申请报告,还要进行笔试和面试,最后经过不断地导师面试选出一部分学生。当然并不是只有这些学生可以享受到创新科学院的资源,在创新科学院办讲座和各种活动时,所有学生都可以参加。很多科学家会定期来到学校做演讲,很多演讲是在线上公开的,所以所有的家长和学生无论学习成绩如何,都能够受到科学素养的熏陶。我们希望通过少年科学院这样的平台来带动整个学校,无论是国际高中、普通高中、初中还是小学,带动所有人的科学素养,一起把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落到实处。

少年科学院平台的优势是可以作为载体,把学生很多好的想法、研究过程、研究成果,通过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他们的研究成果落实,同时对于学生未来申请大学也有很多积极作用。

目前,在国内,关于科学院的创意可能只有英华在做,但我希望有更多的学校能介入到这样的活动中来,把只存在于大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东西在中等教育领域建立起来。希望我今天讲的创意对在座的各位能够有所启发,希望将来我们能够共同做一些事情,来切实地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让中国的科学技术能够走到世界前列。

谢谢大家的聆听。

论坛回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诺奖得主、院士教授,以及全球国际学校校长和国际学校家庭的见证下,京领诺奖创新论坛暨全球国际学校颁奖典礼成功举办。

京领重磅发布的系列榜单极具影响力、专业性,获得全球知名学者、国际学校领导者、国际教育从业者的高度认可,成为广大家庭的重要参考。

京领作为高端国际化教育资源与服务平台,世界国际化学校排名评价、品牌传媒、科研教育推动者,将持续、深入地对中国国际学校竞争力水平进行研究与分析,深度挖掘国际学校特色,优化评价标准,推动行业升级,促进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

京领将于2024年3月31日举办第四届京领诺奖创新论坛,有意向参与此次论坛的学校、家长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报名。

学校参与报名链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长参与报名链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击进入京领国际学校大数据平台,

为孩子选择美好人生】

本文为京领原创出品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电话:010-82362348

微信:Kinglead-edu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京领家长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京领 KingL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