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的第三个周日是父亲节(Father's Day),2023年是6月18日,就是今天。

这几天,北京的大部分地区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甚至达到39℃,有点酷暑的状态。常说父爱是一棵大树,即使在烈日炎炎的夏日,也会为我撑起一片荫凉。父亲节的到来,更加思念父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亲节,读清朝女诗人宋凌云《忆父二首 其一》:吴树燕云断尺书,迢迢两地恨何如?梦魂不惮长安远,几度乘风问起居。

江南吴地家乡的树,浓密青翠绿荫盖地。京城燕山北漂的云,天如碧海云似轻舟。一南一北,书信难传万里肠,长期堆积的思念之愁无法排遣,只恨两地相隔太远。只有在梦里,才不用担心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因为我的魂儿会多次乘风去看望您,问问父亲的生活身体可安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忆父二首 其一》的作者宋凌云,女性,生卒年不详,字逸仙,清代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李博妻。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宋凌云随夫在北京,父亲在家乡苏州,相隔迢迢千里,书信中断,难过又无可奈何,只能入梦寻找,梦境中才能回到父亲身边,梦中的渴望反衬了现实的无奈,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凌云在《忆父二首 其一》诗中巧用“长安远”典故。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夙惠》:东晋首都建康城(金陵南京),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便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晋明帝说抬头便可以看见太阳,长安却很遥远。后遂用“日近长安远”或“长安不见”等相近的词语,比喻向往帝都而不得至,多寓功名事业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实现之意。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凌云在《忆父二首 其一》用“长安远”来形容梦境与现实形成巨大的反差,只有在梦中才能不用担心首都北京和家乡苏州的路程距离,能够乘风万里回到父亲身边服侍孝敬,寄予对父亲的问候和浓浓的思念,“长安远”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无法排遣的思念之情,让人倍觉伤感且同情同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亲节,读宋凌云《忆父二首 其一》,心中的感受真实,因为我在北京,父母亲都在扬州,尽管现代通讯能够弥补距离带来不便,但也有“长安远”的感觉,在梦中思念自己的父母。父亲节,为作者清朝宋凌云女士点个大大的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亲节,每每这个时候,我的心底就会涌起如潮水般的对父亲的怀念,怀念父亲和我们在一起的幸福日子。

而2023年又多了一份思念,因为2023年1月24日是父亲去世十周年,记得那年父亲出殡时,我作为长子捧父亲的遗像,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列,带领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为父亲送上最后一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起电影《记我的母亲》中,当父亲去世时,男主人公的儿子他不由感慨,自己离死亡之海也并不远了,但一半却因母亲健在而阻隔。

是啊,影片中男主人公这样的感慨,恰如十年前的我的心态。那个阶段,我的身体正处于糖尿病最凶险的状态,而父亲就是因为糖尿病并发症爆发突然去世,这让我感觉到自己与死亡之间突然毫无阻隔,觉得接下来就要轮到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母亲杨老师还健在,死亡之海的一半,因为母亲杨老师而被遮住了。我想无论如何,一定要将母亲杨老师养老送终,死亡与我之间的隔阂,真正消除之日只能是母亲杨老师不在之时,这也是父亲您对我的最大托付。十年过去了,我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好自己身体健康的养生,让母亲杨老师精神愉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亲节,我作为父亲,愿天下每一位父亲,身体健康!祝父亲们的父亲节快乐!顺心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