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张欢欢,1989年7月生,中共党员,工程师。现任中航上大高温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高温合金研发工程师。曾获河北省国防科技系统“五一巾帼标兵”、河北军工大工匠、“邢台最美职工”等称号,今年被授予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欢欢在工作中

她,在高温合金领域纵横驰骋,摧城拔寨,势不可当,为国家工程添砖加瓦;

她,在技术攻关过程中披荆斩棘,艰难突破,凯歌频奏,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她,秉持技术报国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砥砺奋进,无私奉献,让人肃然起敬。

她就是中航上大高温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高温合金研发工程师张欢欢,一位平凡岗位上的普通女性,却作出了非凡的业绩。

GH6159是航空发动机650度唯一的高强螺栓用高温合金材料,此前全部依赖进口。2019年,GH6159的研发任务交到了张欢欢手上。“这个合金的难度在于它的高强度要求。因为它的冷变形量特别大,国内受生产技术制约,强度达不到使用要求,塑性匹配不好,生产不出来。”张欢欢介绍。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张欢欢就此踏上了攻关GH6159的漫漫征程。从原材料到炼钢,从热加工到冷加工,从成品到检验,张欢欢全程参与,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攻关,一个参数一个参数地调整,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有时候陷入僵局,不得不转换思路,再起炉灶。历经数次失败、改进、重复,殚精竭虑,夜以继日,经过四年的艰难探索,终于攻克了这个难关,集全了最优工艺的“拼图”,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整个攻关过程中,我们研发了几项专利,首先是‘锭型扩大’工艺,使得合金的成材率变高了。在解决强度和塑性匹配问题上研发了两个工艺:增加了冷拔的润滑剂,采用了新型润滑剂;研发了一种不退火的物理处理方法,增加合金的粗糙度,便于冷拔变形。该合金到目前我们已经稳定批产了,完全替代进口,国内大部分紧固件都是用我们的材料。”张欢欢自豪地说。

作为一名研发人员,盯现场是必不可少的功课。一次,张欢欢带一名新入行的同事去炼一炉特钢,早上8点就赶到现场,下午5点同事离开。等同事第二天早上8点再次赶到现场,发现张欢欢仍在,一问之下才知道她晚上没走,盯了一夜。

“那几年确实很忙,因为承接的新材料太多了,都属于研制研发阶段,真是一宿一宿不回家!当时孩子还小,也挺难受,有时候好几天见不着儿子。”张欢欢说,家人对她的工作非常支持,孩子由爷爷奶奶帮着带。“后来我儿子告诉我,他开始的时候以为奶奶就是妈妈。”

一直以来,张欢欢就对技术研发情有独钟。2014年她刚进公司从事的是锻造工艺,2016年底休产假回公司后被安排在非技术岗位,但她在办公室待不住,经常往车间跑,关注技术。在车间她两次遇到公司领导,主动请缨继续做技术研发,于是来到了技术中心高温合金科。初入岗位,公司给张欢欢指派了两位师傅,一位处理现场经验丰富,一位对金相组织造诣颇高。师傅的认真负责、规范缜密、丰富经验、严谨态度,都对张欢欢产生了极大影响。在师傅的言传身教、薪火传承中,几年时间张欢欢就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我对技术的痴迷源于企业文化的熏陶。”张欢欢坦承。据了解,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中航上大以材料兴国为使命,以强军富民为核心价值。“公司领导经常说,做这行是要有情怀的。耳濡目染,我在心里立下了技术报国的信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新的材料、新的要求又摆在张欢欢的面前。“每次接到新的任务,看到背景介绍,我都热血沸腾。我深知,这不是为个人干,而是为国家干,为国家的重点工程、发展进步、安全保障出一份力。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张欢欢动情地说。

(河北工人报记者王立鹏 通讯员刘玉冰)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