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外长会谈现场,有哪三个细节暗藏玄机?中方提出了什么要求?布林肯为何不得不从?

原本按照美国的计划,布林肯这一次访华要在中国待4天,不过经过“双方磋商”,时间被缩短到了两天,显然,中国一开始就没打算让布林肯待多久,也正因为如此,布林肯访华的行程变得非常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8日上午,布林肯专机刚刚抵达北京,而就在午后,中美外长立刻开启了会谈,这也意味着,布林肯几乎是刚刚吃了午饭,就赶忙开会,显得十分仓促。

不过联系到2021年的安克雷奇会谈上,中国代表在美国只能吃泡面的待遇,中方这一次招待布林肯已经是很给面子了,就是不知道布林肯这仓促的午饭到底吃的什么。

另外,这一次会谈现场的三个细节,也暗藏玄机,从中可以看出中方的强硬态度,布林肯显然也感受到了。

第一是来到会谈现场后,布林肯快步下车,面对来迎接的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布林肯下意识地张开双臂,想要展现热情,但是秦刚却只是伸出右手,示意握手就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显然,中方认为,以中美关系的现状,中美外长还没有熟络到拥抱的程度,礼节性地握手,已经是中方能展现的最大尊重。

秦刚外长曾经担任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在谈到外交礼节时,他曾经表示:“礼宾是政治的体现,也是国与国关系的晴雨表。”

因此在迎接布林肯的细节处理上,已经能说明很多东西。

第二是会谈现场除了秦刚与布林肯外,全员佩戴口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是很奇特的一幅景象,因为中国早已经放开了疫情管控,按理说不需要戴口罩,而且我们回顾此前中国与他国举行的会议上,这种情况也不常见。戴不戴口罩,俨然已经成了中国与他国外交关系是否友好的象征。

例如在中方斡旋沙伊和解的会议上,全员都没有佩戴口罩,大家都笑得很开心,这也与轻松和谐的气氛是相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美维也纳会议上,中方除了发言的王毅主任外,也是全员戴口罩,但是美国代表们大部分都没戴口罩,现场也以双方各自陈述立场为主基调,气氛十分严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中方代表又是集体戴上口罩,而原本不喜欢戴口罩的美国官员们,也集体戴上了口罩,很显而易见的是,这是中国的主场,很可能就是中方提出的要求,美国官员们不得不遵守。

第三是中美代表的位置布置也有讲究。

从会谈现场可以看到,美方被安排在了靠墙一侧,光线昏黄,而中方坐在了落地窗一侧,窗明几净,光线很明亮,这样的座位安排,象征意味很明显:中国不仅是占据主动的一方,也是更靠近光明、占据正义的一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联系到布林肯下机接待人员寥寥,没有红毯只有红线的情况,相信布林肯自己也感受到了,中方对目前中美关系的定位是非常低的,对于布林肯的访华,中方也不抱期待,到底能谈到什么程度,就看美国能拿出多少诚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