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中国绿发会、绿会)GBIF工作组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GBIF)平台录入并发布北京密云短趾雕数据,供参考及下载。

据悉,绿会专家郭耕先生于2023年5月7日在北京市密云区不老屯,发现并记录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非常罕见的大型猛禽:短趾雕。

短趾雕(学名:Circaetus gallicus;英文名:Short-toed Snake Eagle)是鹰形目鹰科短趾雕属的猛禽,又叫短趾蛇雕。体长 62-70 厘米,身体沉重,上体灰褐,下体白而具深色纵纹,喉及胸单一褐色,腹部具不明显的横斑,尾具不明显的宽阔横斑。分布于非洲、古北界、印度、中国北部及小巽他群岛。

短趾雕主要以蛇为食物。蛇长可达150厘米或更长,先吃蛇头,通常可以吃完。这些蛇类有一些是有毒物种,但大多数是无毒的。食谱中也有其他爬行动物,特别是蜥蜴,偶尔吃两栖动物、小型哺乳动物(如野兔、野鼠)、鸟类或无脊椎动物,也吃腐肉。

短趾雕在中国各地均极罕见, 其中新疆为繁殖鸟,甘肃为冬候鸟,北京、辽宁、河北为偶见旅鸟。

郭耕老师表示,在京城遇到非常罕见的短趾雕,彰显了我国,包括首善之区北京的生物多样性愈加丰富。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具体地爱护家乡的一鸟一兽一草一木一山一水。

公民科学家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力量,也是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的重要贡献者。中国绿发会通过GBIF数据平台,来助力推动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努力。

数据下载地址:https://www.gbif.org/occurrence/4110312303

素材/郭耕

文/Sara

审/ Dai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