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5~16日,由流媒体网主办,北京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联通、北京电信、北京移动共同协办的「北京论道暨第25届中国智能视听与科技创新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

本届论道以“电视的未来与未来的电视”为主题,邀请到了智慧大屏产业的行业专家、企业翘楚莅临齐聚,多维角度透视当下大屏市场,共谋电视新未来。

在15日召开的“IPTV价值高峰论坛”上,华数传媒网络有限公司全国市场推广部总经理李文敏做了主题为《乘势而上,共生共赢》的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今天听到一位嘉宾的发言,是对网络视听未来商业模式的思考,很有感触。其实包括IPTV在内的整个网络视听行业,总体感觉大家压力都很大,再怎么干也就400个亿,再怎么干ARPU值都不超过100块钱,最后的结论叫艰苦奋斗。

从艰苦奋斗的话题引出来其实就是怎么干的问题。华数做视听业务已经很多年,IPTV的发展让我看到了当年有线网的影子,目前到达一个难以继续上涨的值,从宽带的发展来看,渗透率基本上不动了,无非是几家用户之间的流动,而流到哪里,可能内容起到很重要的因素。那么对一个企业来讲,内容是不是能够解决所有问题?

有线网从2014、2015年开始进入瓶颈期,IPTV从2013年起势,2015到2019年进入发展的快车道,2019年至今增长明显放缓。

目前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对于IPTV来讲,由于网络是运营商的,而运营商可以有两个选择,第一是做IPTV,第二是运营商现在也都在建OTT,对IPTV形成很大的竞争。我觉得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通过内容来解决。部分IPTV新媒体上市有压力,因为内容业务太单一,产业模式、营收模式太单一,这个东西靠内容就不能很好地解决。

这两年大家都在做一些关于多元化拓展的工作,例如从上一届冰城论道开始,大健康能不能赚钱就已经被多次讨论。如果只是围绕着内容这件事情来做,天花板已经看到了,增长的空间已经锁死了,竞争这么激烈,如果不是政策层面的保护,又有多少生存的几率?

华数的角色比较多元化,是运营商,对于各个平台方来讲又是CP方,对于IPTV面临的或者前些年有线网同行面临的,华数特别有共鸣。其实,整个广电行业是同宗同源的,所以我们的解决策略是同心同力解决这些问题。

华数“1334”的战略,总体思路是新华数、新形象、新发展。面临这样一个行业下滑的情况或者瓶颈情况下,怎么能够找到新的赛道和新的出路?

我们提出三个发展方向,第一个是智家版块,与通信运营商的智家技术底层都一样,有很多交叉,我们也是他们一个很重要的合作方;第二个是科技版块,也就是在科技层面怎么能够让这些事情有新的突破,对华数了解的同行知道,华数不是搞科技的,我们这么多年一直在做的是内容行业,我们紧跟时代的步伐和召唤,目前也在科技版块发力,华数把很多利润投进去做科技版块的发展;第三个是新媒体。通过这三个赛道,华数希望做智慧广电的运营商,希望跟大家合作,成为数字服务的提供商。另外,我们现在也有5G融媒发展的考虑,在做媒体融合方面的探索。

多元内容,全媒体营销升级

内容方面,华数投了很多资源,与互联网头部相比可能做不了最优,因为国有企业要对盈利负责,目前奈飞有5%的亏损,可对国有企业而言,1%的亏损可能都不行,必须得盈利,怎么盈利是我们在考虑的问题。

作为一个本地平台企业,我们也跟很多合作方合作,还受到中宣部的支持,我们是学习强国唯一的授权方,唯一的产品研发和运营方。还跟全国很多新媒体、有线网合作,还与优酷、腾讯极光、鲜时光推出了融媒电视整合性的业务。以往华数做全平台输出和内容输出,现在服务的客户越来越多,服务的结构越来越复杂,所以整个运营体系也越来越庞大,各个省我们都有驻点的团队在做本地运营工作,然后还有运营支撑的体系,这么多年,组织架构的发展越来越庞大。

华数与大家合作的时候,做了哪些复杂的支撑?我认为是全方位多维度的支撑体系,主要有两个角色,第一个叫做咨询公司的角色,做运营商没有哪一家说我是乙方,而华数放下姿态,把我们认为比较优秀的经验输出,给予外部客户策略性的支持。第二个是4A广告公司,做活动、物料等工作,每天、每周、每月、每年,给予我们合作伙伴比较到位的全周期的支持。

比如周周乐活动,已经有成熟的线上推广模式。以某省IPTV平台的数据为例,转化率还是能拿得出手的,对我们自己的业绩来讲,也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还做了很多用户活动,说白了,二级播控到运营商主要结算方式还是看用户活跃度,而不是根据用户的付费和订购来结算。那么,如何激活用户就成了很重要的课题,同呼吸共命运。这还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比如与CCTV5合作《世界杯球迷盛宴》、与香港TVB合作《TVB大牌香港之约》,还有全国各地主题活动等。

2022年杭州亚运会,杭州市委宣传部给了我们很多要求,我们发起一个新的项目“舞动亚运·一起跳舞吧”。做了两年,挺难的,竞争也很激烈。但即使如此,2021-2022年,电视端有3400万+播放量。我们还请了一些评委,是当时街舞圈的顶流。

今年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工作,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线上赛方面,首次获批加入“国家体育总局” 主办的2023年《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街舞”竞赛单元。线下赛方面,2023年,华数联合全国10余家主流媒体单位,在全国开启7大竞演赛区。浙江赛区总展演,节目总计240组,选手2800+,图片直播117万人次。

科技赋能,开拓智慧服务新场景

华数科技版块也是重点,科技版块是华数集团1334战略3大版块之一。我讲四个产品:智慧乡村、基层治理、智慧空间、城市物联。

先介绍一下华数的科技矩阵。首先是网、云、端的基础设施;其次是基础能力平台,包括城市物联感知平台、智慧空间平台、数据中台、算法平台、算力资源管理系统;最上层则提供民生、治理、政务、产业的解决方案。

产品方面,首先是数字乡村平台。为什么做这件事情?因为空间非常大。比如近一年,浙江省数字乡村相关招标数量221个,占全国招标总数比重16.17%;湖北数字乡村相关招标数量116个,占招标总数比重8.49%;安徽数字乡村相关招标数量98个,占招标总数比重7.17%。

对于台里或者对于新媒体来讲,我觉得内容可能不是唯一的,基于文化的数字化我认为会更有前景,这其实对于台里这样的身份来讲更有优势。华数做了很多,其中有几个关键点,比如它是一个模块化的业务,基本上是公网部署,而且是一体化服务,跟电视端是有深度结合的,能够形成很好的业务发展,这里面落地的经验非常多,华数自己做开发也做集成,跟中小企业的定位还不太一样。

第二个是基层治理平台,这种项目的招标金额是非常高的,但是你要从头开发去做,成本会非常高,所以华数做的第一个、第二个项目也是不赚钱的,而且中间也是要和各种能力结合起来,并跟客户深度沟通。我们在浙江省落地了很多,在其他省份也都有。

一个企业要生存,如果只靠单一的运营模式是不够的,如何利用现有的模式发展出新的能力,是我们在转型期间要思考的问题。举个例子,我们在浙江省25个街镇有沉淀下来的运营团队,能够给政府提供咨询服务,这个是很难得的,不是单一的技术的实现,最后这样的项目能够真正达到运营级的还是比较少的。

第三个是智慧空间平台,这个做的其实也比较多,比如据赛迪顾问测算,预计到2024年,中国智慧园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近2000亿元。智慧园区保持着高增速发展,并逐渐泛化,在学校、医院、文旅景区等具备建筑群特点的场景一展拳脚。

在这方面,我们在杭州市做了有上百个,在浙江省做了1000多个案例,而且这个跟最后的政府平台都已经打通,也是SaaS化服务的模块,而且可以提供端到端整体的服务。

第四个是城市物联感知平台,杭州市在做城市大脑,其中就是把所有物的数据集中起来,这中间有几万种设备要去适配,这就是很大的工作量。华数也做了很多,比如数据处理能力,已接⼊184.8万个设备,归集310.8亿条设备数据,接口调⽤150万次 ;具备千万级并发消息接入能力,千亿级数据处理能力。

一个企业如何活下去是最重要的,要给股东回报,给员工工资,提升价值感,所以只靠视听业务集成是不够的,要思考怎么能够做得更多,跟电信也好,跟移动也好,要思考怎样基于良好的合作关系提供更多服务。

最后,希望我们能乘势而上、价值共生,一起打破行业壁垒,拉通产业资源,构建生态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