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修水利,治理水患历来是霍山的头等民生大事。”近日,在下符桥镇水美乡村建设现场,霍山县水系连通水美乡村建设管理处技术负责人吴艳介绍说。

久久为功解“水”难

作为一个库区县,霍山县水资源很丰富。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423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6.65亿m³。县内河湖库密布,水系发达,50km²以上河流22条,其中东淠河流域面积2697km²,从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县,是淠河一级主支流,淮河二级支流,还是淮河的主要洪源之一。近年来,霍山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一任接着一任干,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河湖生态持续向好,河湖面貌不断提升。

2021年9月,霍山县积极争取项目,正式入围2022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名单,统筹各类资金,加大农村水利建设投入,对县域内河流、渠道、湖塘进行水系连通综合治理,以全新的风貌激活乡村发展新格局。

霍山县是全国第三批42个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之一,项目区涉及与儿街镇、下符桥镇、但家庙镇及县经济开发区三镇一区。对区域内但家庙河、山王河、浔阳河、洛阳河、沙凡河、指封河、元可河、淠源渠这8条河渠65公里河道,进行清淤疏浚、护岸整治及打造人文景观节点等。

为有效破解县水利建设资金不足、水资源节约利用效率不高等难题,2021年5月,霍山县成立了市场化水利投融资主体——安徽大别山水利投资有限公司,成为安徽省第一个县级实体化运营的水利投资公司,全力保障该县水利项目融资需求。

2022年7月,霍山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正式开工,总投资约5.77亿元,预计2023年底可提前完工。

据悉,项目完工后,霍山集镇河道防洪标准将达到20年一遇,其他河道5至10年一遇,保护村庄42个,防洪受益面积1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万亩,受益人口12万人。

水系连通促振兴

“种了这么多年粮食,可算不用再为水发愁了!”

夏至未至,果熟麦收,万物竞秀。站在正在分蘖变青的稻田边,下符桥镇圣人山村种粮大户陈以祥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

下符桥镇位于东淠河沿岸、横排头水利枢纽上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耕地面积达三万余亩,是全县水稻种植大镇。

“水的问题不解决,我们就始终不敢放开手脚种粮食。去年一连几个月的大旱,淠源渠的水到不了下符桥,但家庙河又无水可抽,可把我们急死了!”陈以祥说种田这么多年最愁的就是水。

“这座新建的液压坝共有10块合页翻板,跨度54米,高度3.5米,通过手机智能APP,可以远程控制排灌水位。通过今年上半年这几次强降水的检验,我们镇的水系连通和水美乡村项目已经初见成效。”在熊家河液压坝管理房里,下符桥镇水利水保站长胡俊灵活操控着液压坝的开合。

走在下符桥镇水美乡村建设河段上,新疏浚的河道宽敞平整,河水缓缓流淌。沿河道精心点缀的雨水花园、生态树池、人工湿地和仿生态栈道等治洪排蓄景观,形成一处曲径通幽的滨河生态休闲区。很多旅游开发商都看中了这里的水网资源,纷纷投资各类涉水旅游项目。

“等项目建成,翻板坝正常蓄水,那些慢漂的竹筏就可以在这些小树岛之间自在穿行漂流,构成一幅舟在画中游的江南风景。我们在河道堤岸两边栽种的落羽杉、美国红枫、乌桕、柿子树等等,一到秋天,树叶都是红黄橘等暖色调。在这条靓丽的风景线上,每年都可以举行沿河自行车赛、半马等等。下一步,我们还将对下符桥镇的黑陶文化和大垅台商周古村落遗址进行充分挖掘和展示,将这里打造成集聚生态观光、农耕文化体验、研学教育、乡村休闲等功能的生态文旅综合体。”吴艳自豪地介绍着。

人水共生村庄美

“原来我们这条浔阳河河道狭窄,又都是土坡护岸,一到汛期堤岸就有垮塌危险。你看现在,沿河堤岸全部做了生态化修复,新修了7道堰坝取水灌溉,还帮我们修好了下河台阶步道和堤顶机耕路,生活生产都方便了!”但家庙镇观音岩村“两委”委员广圣仓满意地说。

但家庙镇是皖西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舒传贤的故乡,新落成的但家庙红色旅游集散中心已经成为全县红色教育基地。水美乡村项目瞄准水环境治理主题,围绕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中心村等关键部位,和当地实施的红色旅游专项贷项目以及九峰十三洞旅游项目相互配套、相得益彰,助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点。

穿城而过的淠源渠是霍山县境内最大的一项综合性引水工程,干渠总长49.1km,是下游与儿街、下符桥、但家庙等畈区乡镇的主要灌溉水源。

“这次我们聚合其它项目,下大力气对全程近50公里渠道进行了彻底改造,通过渠底清淤、硬化和渠道降坡,防洪标准大大提升,灌溉能力大大改善。通过一系列水生态修复,水变清了,岸变绿了,淠源渠这个环境‘痛点’已经变成了人人打卡的观光景点。”吴艳说。

霍山县水系连通水美乡村项目以河流水系为脉络,以特色村庄为节点,突出系统生态治理,连片统筹规划、水域岸线共治,完美契合“半城山色半城水”的风貌特色和悠久厚重的历史人文,将滨水经济产业带、乡村旅游产业带、红色文化产业带、农业观光产业带串珠成链,全力打造出水美乡村的霍山样板、乡村旅游的安徽名片和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示范。(陈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