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曾经提到李鸿章为北洋水师在德国订造的穹甲巡洋舰“济远”,是德国设计的第一艘穹甲巡洋舰,由于缺乏经验,因此穹甲的设计存在问题,不仅只保护了机舱等要害舱室,没有像英国的穹甲巡洋舰那样从舰首一直覆盖舰尾,防护区域小得多。而且穹甲的位置和早期的平甲巡洋舰一样,设在了水线下4英尺的地方,导致储备浮力不足,机舱空间也受到了限制,违背了英国人设计穹甲巡洋舰是为了增加装甲甲板下空间的初衷。

“济远”号穹甲巡洋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济远”号穹甲巡洋舰

不过说起来“济远”防护上存在的问题可不止这么点:

“济远”的司令塔和其母型“威斯帕”一样高高安置在飞桥之上,这样一来虽然观察视野良好,但是因为缺少屏障暴露在外,极为醒目,很容易遭到攻击。而且司令塔的装甲厚度仅有1.5英寸(38.1毫米),只能防御飞散的弹片和小口径炮弹,一旦被大中口径炮弹击中后果不堪设想。

事实上在丰岛海战中“济远”的司令塔就因为过于暴露,遭到了日舰的集火攻击,其中一发日舰的120毫米炮弹直接命中并轻松地穿透了装甲在司令塔内爆炸,飞散的弹片导致在塔内的大副沈寿昌、管旗头目刘鹍、军功王锡山等多名官兵阵亡。

而同样在司令塔内的管带方伯谦虽然侥幸未死,但是也被吓破了胆,躲到了穹甲甲板下的舵机舱内。“济远”舰一时间失去了指挥,全靠官兵自发还击,可见这个司令塔的设计存在很大的问题。

“济远”舰被击穿的装甲指挥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济远”舰被击穿的装甲指挥塔

不过德国人对于“济远”主炮的防护倒是格外重视,主炮露炮台的装甲围壁采用了厚达14英寸(355.6毫米)的钢面铁甲。而“定远”和“镇远”主炮露炮台的装甲围壁也不过12英寸(304.8毫米),比“济远”要少了2英寸(50.8毫米)。

另外和“定远”一样,“济远”的主炮上也安装了一个防御子弹和弹片的穹盖式炮罩,保护炮手免于受到机关炮的攻击,厚度也从“定远”的1英寸(25.4毫米)增加到了1.5英寸(38.1毫米)。

丰岛海战后的济远司令塔后机舱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丰岛海战后的济远司令塔后机舱棚

因此单就主炮的防护来说,“济远”比“定远”级铁甲舰还要好。不得不说德国军舰设计师的脑回路确实比较清奇,硬是把一艘穹甲巡洋舰的主炮防护搞得比大型铁甲舰还要好。然而“济远”主炮的装甲围壁只能保护主炮的炮架和转动机构,而炮罩的厚度太薄,因此实战还是很容易被炮火所伤。

像丰岛海战中日本军舰发射的炮弹就多次击穿“济远”舰主炮的炮罩,由于炮弹爆炸后产生的弹片在密闭的炮罩内来回反弹,杀伤力反而倍增,在炮台内督战的枪炮二副柯建章、接替他指挥的见习军官黄承勋先后牺牲,其他炮手也非死即伤,“济远”的前主炮因此失去了战斗力。

也正是因为炮罩有这种隐患,所以丰岛海战以后“定远”、“镇远”、“济远”都将各自主炮的炮罩拆除,只有“定远”、“镇远”舰首尾的副炮为了防止主炮发射时产生的冲击波伤害到炮手,才予以保留。而在日本缴获“济远”舰以后,将它的炮罩改成为类似“致远”那样的后部敞开式,以防止弹片反弹伤害到炮手。

日本改造后的“济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改造后的“济远”

所以“济远”主炮的防护能力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如果适当减少一些主炮防护,把这个重量节省下加强一下穹甲和司令塔,那么总体的防护性能反而会改善不少。只能说德国人的设计经验还是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