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为真实案例改编,情节略有润色,如有错误欢迎指正;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仅为配合写作效果;部分人名为化名;文章仅为警示世人,并无其他目的,请勿模仿)

1991年11月1日,这天西方的万圣节,但爱荷华大学里的几声枪响却打破了节日的喜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留学生卢刚拿着一把枪,穿梭在几栋教学楼之间,他已经完成了杀人的任务,现在他来到二楼的203室,将枪口塞进自己的嘴里。

而且卢刚杀人之后并没有懊悔或者害怕,他的脸上始终带着平和的微笑。

一声枪响过后,卢刚倒在地上,血迹在他的身下蔓延,而晚了一步赶上来的警察看到眼前的场景,控制不住地大骂了一声。

那么,卢刚究竟遭遇了什么,才会在杀害数人之后又自杀呢?让我们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63的北京。

1963年,在北京一家医院的产房内,婴儿的啼哭在特别响亮,一个男人从护士手中接过婴儿,“哎哟,这就是我的乖儿子,别哭。”

旁边躺在床上的女人虚弱一笑,她终于为卢家生了一个男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错,这正是卢刚出生的家庭,在他之前已经有两个姐姐,但父亲还是保持着陈旧的传统,想要一个男孩传承后代。

卢刚后来的人生轨迹也算是达到了众人的期待。

从小学开始,卢刚就展现了常人不能企及的智慧,他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并且随着年级逐渐升高,每次都能稳定在年级第一的位置上。

父亲经常跟卢刚谈话:“你是我们卢家祖坟冒青烟才出来的人物,一定要好好读书,给我争口气,有什么需要都可以跟家里说。”

因为这样,卢刚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受尽关注和保护的环境里面。

卢刚18岁时,成功地考取了北大的物理系,这在当年不失为一个传奇,因为北大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门槛了,更何况是北大的物理系。

卢刚在中国将一个寒门学子能出的风头都出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人才济济的北大,卢刚没有被掩盖掉锋芒,反而还争取到了公费出国的名额,而他出国留学的学校就是他最后自杀的地方爱荷华大学

一个人去到离家隔着一个大洋的城市,无论是谁,心里都会感到恐慌,这也包括卢刚。

卢刚在家里关系处的最近的人是自己的二姐,他在临走之前握着二姐的手眼里含着泪,“二姐,我不能放弃自己的学业,但我更放心不上你们。”

二姐回握住卢刚的手,“傻弟弟,你能出国那是你的本事,有什么就给家里说,倒是没能帮到你什么让我感到不好意思。”

卢刚难得掉了泪,“你一定要代我照顾好爸妈。”

门外,父母都在催促卢刚赶紧出门赶飞机,“快点,别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年,卢刚离开家,离开北京,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甚至连他的尸体都是埋在遥远的美国。

在爱荷华大学攻读期间,卢刚还是选择研究天文物理学方面,并拜读在了著名的戈尔兹教授门下。

卢刚的聪慧真的是常人无法比拟的,他在就读期间曾拿下该课程的最高分,直到如今都没人能够打破,戈尔兹教授也十分赏识他。

而且,卢刚和戈尔兹教授的师生关系都是保持得很好的,那么,那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才导致他们的关系破裂?

其实让卢刚性情大变的关键人物还有一个,就是同样从中国来的留学生山林华。

故事就围绕着他们三人展开。

在山林华到来之前,卢刚就与戈尔兹产生矛盾了,原因是戈尔兹推荐卢刚前往欧洲公费留学两个月,卢刚欣然前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两个月中,卢刚只用了其中一半的时间进行学术研究,剩下一个月就在欧洲当地到处旅行。

这件事被戈尔兹教授知道后,他难得对卢刚这位优秀的学生使用批评了的语气,警告他不要再这么做了。

“卢刚,这是我第一次提醒你,你知道一般留学生是没有这个资格去欧洲留学的,你应该做的是好好珍惜这个机会。”

卢刚听此觉得脸上挂不下面子,他在学习期间从来没有被老师用这种语气谈话过,“我知道了,教授,没什么事我就先离开了。”

戈尔兹教授觉得自己该说的都说了,挥挥手将卢刚赶走。

卢刚在离开办公室之后就维持不住微笑,他几乎愤恨地想,教授这绝对是在小题大做,为什么要专门斥责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本来只是一件小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就会过去,没想到另一名中国留学生山林华的到来,将戈尔兹和卢刚之间的距离割得更开。

山林华对比卢刚家庭更加贫寒,他是一个农村的孩子,一路勤勤恳恳地读到中国科技大学。

在争取到留学的资格后,山林华也来到爱荷华大学攻读天文物理系,并在戈尔兹教授的门下学习,与卢刚成为同学。

山林华不仅是生活轨迹和卢刚大相径庭,连带着性格也十分不同,他待人接物十分热情,也很热心,做事认真踏实,在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名声都很好。

而卢刚则是一个利己主义者,甚至对出游时的费用公摊问题频频发作,他要求将自己的带的饮料和薯片都算进聚餐里面,最后因为4.5美元和同学闹得很不愉快。

但这都是卢刚真正实施杀害的导火索,他提交的博士论文无法通过而导致没能获奖才是致使他做出疯狂行为的真正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刚在上交博士论文时没有通过,他根本不敢相信这个事实,因为他本来对获奖这件事是胜券在握的。

因此,卢刚更加怀疑是戈尔兹教授对他不满故意这么做,而不是怀疑自己的能力问题。

再加上毕业季要到了,卢刚在请求系主任的推荐信后被拒在门外,只能灰溜溜地去找戈尔兹教授,但他一直没得到回应。

随后,卢刚还写了投诉信到副校长的办公室,也没有收到回信。

这样多重的打击之下,卢刚最终做出了杀害这些他认为欺负他的人。

于是就发现了开头那一幕,卢刚闯进戈尔兹教授所在的会议室后,开枪打死了戈尔兹教授、陈鑫和另一名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着,卢刚来到系主任的办公室射杀了他,最后他找到副校长办公室实行了最后一次枪杀

至此,卢刚一共杀害五个人,他枪里的最后一发子弹射在了自己身上。

卢刚在迷茫的人生观和偏激的怨恨支配下,连杀数人,走上了不归路,如果他能正视、反省自己,会不会又是另外一种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