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据国内媒体援引美国彭博社消息,国内地产大佬、富力地产联合创始人张力同意从伦敦被引渡到美国,将面临涉嫌行贿的刑事指控。而据英国法院文件,张力“同意在有条件保释的前提下被引渡到美国”。

2022年底,有消息称,张力于英国时间11月30日在伦敦被捕,正面临引渡程序。2022年12月12日,张力向当地法院支付了1500万英镑的保释金,并向美方就引渡提出异议。这也是英国法院有史以来最高的保释金。缴纳保释金后,张力在伦敦一间高层公寓被监视居住。

据报道,张力当时被逮捕与美国一起腐败案件有关,其涉嫌向美国旧金山公共事业部原主管穆罕默德·努鲁行贿。

美国司法部于2021年12月17日发布的信息显示,努鲁承认,他曾多次与一位中国开发商会面,利用官方职位,帮助该开发商旗下位于旧金山一个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项目获得必要批准。他获得了该开发商提供的免费旅行和礼物。

媒体指出,该开发商即富力地产创始人张力,而旧金山的项目则指向了张力旗下公司Z&L Properties开发的“555 Fulton”,一个大型的住宅和商业综合开发项目。

在张力被捕并缴纳巨额保释金的消息发酵当晚,富力地产曾对外发表声明称,“张力先生因在中国宴请美国旧金山前公共事业部主管及为其提供酒店住宿而被指控涉嫌行贿,我方正针对此错误指控采取法律行动。”

次日,富力地产又紧急“撇清”关系,发公告澄清,并无就保释提供任何保证金,于Z&L Properties Inc.(由张力先生及其关联方拥有)也并无权益,该案件不会对公司业务及营运有任何重大不利影响。

有业内人士分析,张力是富力的灵魂人物,其被引渡到美国,将面临刑事指控,对富力影响恐怕不小。

富力刚刚完成主要境内外债务展期,获得三年喘息之机,正是设法恢复经营的关键时刻,此时张力被引渡到美国受审,无疑会对富力的债务处理、经营恢复会产生负面效应。

更为重要的是,富力长期以来实行张力与李思廉“双老板制”,在公司形成的内部平衡或因此被打破。

去年底张力陷“涉嫌行贿”风波前,富力刚刚完成8笔债券展期,得以在压顶的沉重债务中获得喘息之机。

2022年11月10日,富力地产发布公告,其8笔境内债、合计金额135亿元人民币全部展期成功。展期后,8笔公司债券的加权平均到期期限从约4个月延长至3年以上。而在这之前,2022年7月,富力地产10只境外债券也成功完成了整体展期。

富力地产成为国内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境内外债券全部整体展期的房企。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李思廉在资本运作方面的能力。

但债券展期并不能一劳永逸。目前来看,富力的经营难言乐观。据披露,2022年富力地产实现营收352亿元,同比下降54%。公司所有者应占亏损 157 亿元,较上年度略有收窄,但两年累计亏损已达322亿元。

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富力持续出售中国及海外资产回笼资金。2022年,富力资产出售所得款项总额超49亿元,包括以27亿港元出售英国一个开发项目50%的股权,以13亿元出售分别位于北京、福州和镇江的三家酒店,以及出售其他开发项目。

在2022年进行债务展期后,富力地产在2023年至2024年间约有50亿元资本市场债务到期。债务展期纾解了富力地产短期内的偿债压力,但在销售额没有显著提高的情况下,富力地产的资本结构仍然不可持续。

据惠誉6月14日发布的报告,预计富力地产的合同销售额须达到400亿元才能实现自有现金流中性。

而2022年富力地产合同销售额为330亿元,距离400亿元尚有距离,2023年以来销售状况又进一步恶化。2023年前5个月,富力地产合同销售额为106亿元,同比下滑52%。鉴于品牌有所削弱,且推出新项目进行销售的能力有限,惠誉认为富力地产销售额不太可能大幅提升。

显然,富力地产仍面临较大挑战。

另一方面,在房地产行业,富力地产的管理结构较为特殊,是少有的实行双老板制的房企。

富力地产由李思廉和张力联合创立,李思廉为香港证券业出身,擅长资本运作,张力曾从事建筑、装修行业,熟悉工程、开发。二人在公司内部股份、地位、话语权旗鼓相当。

据财报,截至2022年12月31日,富力集团主要股东为李思廉和张力,分别拥有28.97%、27.77%富力地产的股份。

目前,富力地产拥有四名执行董事,其中,李思廉和张力各占一席。非执行董事有两名,为张琳和李海伦,分别是张力和李思廉的胞姐。

在公司中,李思廉任董事长,负责制定集团策略,同时主要负责销售及财务方面的管理工作。张力任联席董事长兼行政总裁,主要负责购地、工程开发、成本控制及公司运作管理。

二人各司其职,颇为互补。关于两人之间的合作,张力曾说,“我和搭档(指李思廉)十年没红过脸,在商界也是绝无仅有。我们之间没有签署过任何一份文字的东西,大家讲的都是信用。”

如今,作为创始人之一的张力面临刑事指控,一直以来维持的双老板制管理格局是否生变,也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