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编黄梅戏《惊天一兰》——施剑翘舞台形象

施剑翘(1905-1979),女,原名施谷兰,安徽桐城人,自幼在济南生活。生父施从云是清末民国军事将领。1912年,在河北滦州雷庄附近与清军激战时被俘遇害,后被中华民国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施剑翘后由伯父施从滨收养。施从滨15岁投淮军吴长庆部,后入袁世凯的北洋新军,进讲武堂学习。宣统元年被授陆军少将加中将衔。民国12年(1923年),任山东督办张宗昌部第二军军长。施剑翘从小受父亲宠爱,深居闺阁,在家中从私塾老师教授学问,对古文诗词颇感兴趣。13岁时当家管事,18岁时毕业于天津师范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施剑翘像

一、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1925年10月, 直系军阀孙传芳为扩张地盘,领兵北犯,骤然吹响反奉号角。是时奉系军阀张宗昌任山东督办,屯兵济南。他任命施从滨为前敌总指挥,自山东兖州、泰安南下迎击孙传芳部。在蚌埠地区作战中,施从滨兵败被俘。孙传芳是出名的杀人魔头,一向以残杀俘虏为乐事。1926年初,孙传芳违背战时不杀俘、不戮降的通例,下令在蚌埠车站南侧将施从滨斩首,用白布红字写上“新任安徽督办施从滨之头”,暴尸三日后,才由当地红十字会将其草草收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传芳像

死讯传来,年仅20岁的施剑翘痛彻心扉,立志为父报仇,手刃仇人。她恳求其三叔冒着危险,以同乡名义将施从滨尸首运回安徽桐城埋葬,并写下了七律一诗:战地惊鸿传噩耗,闺中疑假复疑真。背娘偷问归来使,恳叔潜移劫后身。被俘牺牲无公理,暴尸悬首灭人伦。痛亲谁识儿心苦,誓报父仇不顾身!她说:“父亲如果是战死沙场,我不能拿孙传芳做仇人;但他残杀俘虏,死后还悬挂我父亲的头,我与他不共戴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徽桐城古文庙

二、为报父仇,以身相许

作为一个刚刚跨出天津女子师范学校大门的裹足女子,弟妹又都年幼,为父报仇,基本上是毫无可能的奢望。何况孙传芳统兵百万、防卫森严,接近他已是难于上青天。施剑翘擦干泪水,将复仇的希望寄托在堂兄施中诚身上。施中诚父亲施从礼在家中行二。施中诚童年丧父,稍长到山东投靠伯父施从滨。施从滨夫妇对他十分关爱,视同己出,尽力加以栽培。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在伯父扶助下,施中诚官运亨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定军官学校

施从滨遇害后,施剑翘向张宗昌提出“提拔兄长施中诚为团长”,“把她的弟弟施中杰和另一个堂弟施中权送到日本留学”等要求,张宗昌一一允诺。不久,施中诚因祸得福,出任烟台警备司令。也许,官位的提升消磨了他的血性,他不希望多事,更不愿因事而断送锦绣前程。施剑翘一催再盼,他总是官腔推托,反劝其打消复仇念头。一怒之下,施剑翘写了一封长信与之断绝兄妹关系。施中诚后为国军嫡系王牌第74军第三任军长,为抗日名将,曾亲临前线指挥湘西会战,取得湘西大捷,重创日军先头部队,使之不敢冒然西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日名将——施中诚

施剑翘开始寻找能够帮助自己复仇的“强人”。在施从滨遇害三周年的忌日上,啕嚎大哭的施剑翘母女惊动了前来借宿的同乡军人施靖公。此人时任山西军阀阎锡山部的谍报股长,是施中诚在保定军官学校的同学。他得知原委后,义愤填膺,慷慨陈词,表示一旦时机成熟,自己愿替她复仇,粉身碎骨,在所不辞!施剑翘的感激之情不可言表,她甚至觉得,能遇到这位侠肝义胆的热血男儿,真是自己的幸运。施剑翘决定以身相许,下嫁于他,并迁居太原。不久,她听到孙传芳被北伐军打得一败涂地后,息影于天津的法租界,做起了寓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传芳手书——《田中先生正之》

婚后数年,施剑翘为施靖公生了两个儿子。但每每提醒施靖公报仇之事,他总是敷衍搪塞。1935年,施靖公升为旅长。施剑翘再次提及报仇之事遭其断然拒绝。她终于看清施靖公乃是一介食言而肥的懦夫。一怒之下,当年6月,她带着孩子离开了山西,与施靖公一刀两断。行前,她再次赋诗明志,表示了求人的无奈和自己复仇的决心:一再牺牲为父仇,年年不报使人愁。痴心愿望求人助,结果仍须自出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西晋祠

三、铤而走险,视死如归

有感于10年父仇未报而空付心血,施剑翘吟诗''翘首望明月,拔剑问青天''。从此,她将原名''施谷兰''改为''施剑翘'',并把两个儿子的名字由''大利''''二利'',分别改为''佥刃''和''羽尧'',组合起来便是''剑翘''。她放开了从小被裹着的双足,并开始练习枪法,为亲自复仇精心准备着。1935年,施剑翘的弟弟施中杰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回国,他带回一把日本军刀,发誓要手刃孙传芳。施剑翘认为其是一家的主心骨,担心其功亏一篑予以制止,决定自己铤而走险,前往天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传芳手书——对联《清节自历》

经过多方找寻,施剑翘终于天津法租界天祥商场二楼“铁算盘道人”卦摊处,偶然发现孙传芳的照片,并冠名为“智圆法师”。这是她第一次认识了仇人的真面孔。1935年中秋节,施剑翘在法租界大光明电影院门口,辨认出孙传芳的牌号为1093的黑色轿车。散场后,她还特意靠上去,首次近距离地见到了这位让自己念念不忘的人物。孙传芳戴着墨镜,留着胡须,仍然是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散场时观众太多,她只能眼看着仇人登上汽车绝尘而去。她顺藤摸瓜找到了孙传芳位于法租界的豪宅,此后多次到孙宅周围探察,发现戒备森严,无法下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传芳豪宅——天津法租界三十二号

同年农历九月十七日是施剑翘的父亲遇难十周年。她到天津日租界观音寺为父亲举行纪念法会,恭请天津居士林的富明大师前来诵经。她问富明:“人死之后,诵经超度究竟有没有效果”?富明回答“阿弥陀佛,诵经超度当然灵验啦,要不然孙联帅也不会虔诚信佛,尽心尽意做佛学会的理事长了”。“您说的孙联帅是不是智圆法师?”“不错,孙联帅就是智圆法师。”“他什么时候到居士林诵经?”“星期三是居士林道会之期,他从不缺席” 。“我这样的俗家女子可不可以旁听”?“佛门广大,接纳一切有缘者,你只管去就是”。施剑翘微微一笑,这一笑没人能觉察出其中的玄机。

四、手刃仇人,引颈自首

施剑翘决定自己应该行动了。1935年10月,她专程到南京与弟弟施中杰商量行刺方式。施中杰给了她1支勃朗宁手枪和子弹20发。为确保一发中的,施剑翘与其两个兄弟施中杰、施中达周密筹划行刺方案,详细考虑一切可能的细节。之后,施剑翘将自己的两个孩子托给妹妹施韧兰照顾,抱着必死之心返回天津。她取名“董慧”,潜入居士林冒充居士,与仇人同堂诵经。复仇的时刻,越来越近了。

1935年11月13日,寒风裹着冷雨,是居士林道会之日。孙传芳早晨醒来,感到精神恍惚。一上午他都在书房里练书法,吃过午饭,他不听夫人的劝告,冒雨去居士林诵经。这天,施剑翘一大早就到。此前的三期道会,她每一次都来。由于与会的居士众多,场面混乱,不便下手。那天阴雨寒冷,居士较少。施剑翘身穿青色大衣,青色长裙,像个虔诚的教徒,一脸安详地端坐在后排。她看到孙传芳身穿僧袍走进佛堂,在前排蒲团上安静地坐下。施剑翘借口后面的炉火太热,而转移到前面第三排,距离孙传芳仅有几步之遥。

梵铃一响,端坐正中的主讲人富明法师高声领诵《大佛顶首楞严经》,孙传芳及众居士也一起闭目吟诵。下午3点半,施剑翘沉着冷静,缓步走到孙传芳身后,取出勃朗宁手枪,抬手举枪扣动扳机,一气呵成。第一枪击中孙传芳后脑,子弹穿出前额,脑髓溅流,孙传芳当即倒地;第二枪击中右太阳穴,子弹从左额穿出;第三枪射中腰部,子弹从前胸穿出,枪枪毙命,孙传芳立时身亡。居士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枪声吓得魂飞魄散。施剑翘大声疾呼:“各位朋友不要怕,我为父报仇,决不伤及无辜!孙传芳是我打死的,一人做事一人当,不会连累大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施剑翘父亲——施从滨像

说完,她散发一大把准备好的卡片和《告国人书》及身穿将校服的父亲照片。卡片上写着:各位先生注意:一、今天施剑翘(原名谷兰)打死孙传芳,是为先父施从滨报仇。二、详细情形请看我的告国人书。三、大仇已报,我即向法院自首。四、血溅佛堂,惊骇各位,谨以至诚向居士林及各位先生表示歉意。卡片下署名——报仇女施剑翘和盖有大拇指红印。卡片的背面有两首绝句:父仇未敢片时忘,更痛萱堂两鬓霜。纵怕重伤慈母意,时机不许再延长。不堪回首十年前,物自依然景自迁。常到林中非拜佛,剑翘求死不求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施剑翘现场散发的传单

众居士看了卡片,大体明白了原委,顿时议论纷纷。施剑翘用居士林的电话给家中报告了得手的喜讯后,便找到寺中的知客僧东海和尚,让他去通知警察局来人,自己坦然自首,不想趁乱逃脱。这时孙传芳的随从也跑了进来,见孙传芳已经气绝身亡,施剑翘持枪站在原地,也不敢唐突行动。警察来后,问明情况,迅速将施剑翘带走。富明法师披上法衣,对孙传芳的遗体作了一个“送往生”的仪式,由孙传芳的随从用两床棉被将尸体包裹后,用汽车送回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洋军阀——孙传芳墓

五、各界救援,特赦释放

孙传芳被刺爆出一条特大新闻。天津《益世报》《大公报》《庸报》、北平《实报》、上海《晶报》《时报》、南京《中央日报》《民国日报》《大公报》等国内报纸以及国外一些报纸争先报道。国内妇女、教育各界及一些民众团体分别发出电报、快邮等,向国民政府呼吁释放或特赦施剑翘。当时的刑法规定“杀人者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天津地方法院从轻判处施剑翘有期徒刑十年;施剑翘不服上诉于河北高等法院,高等法院改判有期徒刑七年;施剑翘仍不服,再上诉到南京全国最高法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玉祥将军像

此案不但惊动了朝野,还惊动了冯玉祥将军。他不认识施剑翘,但辛亥革命时期,冯玉祥曾与施剑翘的生父施从云一起并肩战斗。他闻讯后,联合民国元勋李烈钧、张继等人,呈请南京政府特赦为父报仇的孝女、为民除害的侠女施剑翘,以敦化人伦,弘扬正气。结果,在施剑翘入狱不到一年,也就是在1936年10月14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向全国发表公告,决定赦免施剑翘。此后,由中华民国最高法院下达特赦令,将其特赦释放,重获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先生像

当时为她辩护的律师陈沅在《为施剑翘呈请特赦书》中所言:“施剑翘以一女子,手无缚鸡之力,在家为军务帮办之爱女,出嫁则为高级军官之夫人,且也青年伉俪,儿女成行,乃能念念不忘泉下之故父,隐忍从事于报仇,虽与汉赵娥之伺仇都葶,唐无忌之刺杀卫长,同一为其父报仇,名垂不朽。然欲其事之布置周详,弹无虚发,事后之从容自首,视死如归则又不如施剑翘之孝烈可嘉,智勇兼备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传芳手书石刻——《霖雨苍生》

特赦出狱后,施剑翘去南京拜谢冯玉祥将军。在冯玉祥将军的教导鼓励下,她积极投身抗日战争,曾担任湖南抗敌后援总会慰劳组主任,并与爱国进步人士史良、陶行知等人关系密切,多次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拜访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等同志,逐渐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深厚感情。随后,在人民解放事业和新中国建设中,施剑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1979年8月27日,施剑翘因病去世,终年74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施剑翘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