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主办的“2023中国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指数研讨会暨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新华指数全球城市研究团队解读了“ 中国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指数” 首期成果,公布了中国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转型综合表现TOP20,徐州位居第一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

徐州老工业基地向“新”转型

走出了一条怎样的特色发展之路?

小编带你先看看这张

“成绩单”

2022年GDP实现8458亿元

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第28位

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转型第1位

连续两年入选

国务院老工业基地

调整改造真抓实干表扬激励

获批建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徐州是江苏唯一肩负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双重任务的地区,近年来,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 的华丽转身,走出了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产业转型

xuzhou

推陈出新

徐州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五大传统行业整合整治,企业从480家压降到105家,同步实施总投资658亿元的37个转型项目,全面达产后将新增产值580亿,经济效益“不降反增”。

大力培育壮大绿色低碳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与ICT、医药健康等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五年提高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398家增至1421家,智能制造、工程机械分别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集群,徐州跃居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23位。

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达1200亿元、增长45.7%,上云上平台企业突破1万家,数字技术既深入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又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态转型

xuzhou

标本兼治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徐州制定全市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聚焦“减污”,累计整治“散乱污”企业1.47万家,市区PM2.5浓度降幅达38.3%,优良天数比例从56.7%提高到70.7%,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达93.2%,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走在全国前列

聚焦“降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力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十三五”期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34.5%、降幅全省第一,煤炭消耗减量全省最多,地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下降42.7%,可再生能源累计发电增长217.6%。

聚焦“扩绿”,在全国率先编制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创出两项生态修复徐州标准,治理采煤沉陷区28.64万亩,修复采石宕口202个,建成一批湿地和宕口公园,林木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0.54%和44%,森林覆盖率稳居全省第一,成功举办第十三届国际园博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市转型

xuzhou

不断提升

徐州坚持把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作为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全面拉开中心城市发展框架,城市辐射带动力全面提升。

着力巩固枢纽优势,建成徐宿淮盐铁路、徐连高铁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米”字型高铁开通6个方向、直达全国186个城市,轨道交通三线并网运行,形成高架快速路网、总里程102公里,内河航道1058公里、其中四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268公里,内畅外联立体化交通网络加速形成。

全力提升集聚优势,五年累计投入2700亿元实施387项城建重点工程,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超8000万平方米,城市功能品质显著提升,平台载体功能全面增强,建成区面积增至293平方公里,市区人口增至203万人,中心城市集聚效应加速显现。

致力放大辐射优势,完成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规划编制,与周边城市共建“1小时交通圈”,强化产业协作、生态治理、服务共享,引领带动区域加速崛起,目前合作领域拓展到52个,10市公积金实现互认互贷,外地居民占徐州三级医院住院病人比例、中心商圈消费比例、市区购房比例均超过1/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一步

徐州还将积极争当

国家老工业城市

资源型城市产业振兴转型

“排头兵”“双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