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 | 晋谷

周天财经 原创出品

日均 2000 万单,中国最大的民营快递公司中通达到这个数字花了 16 年,极兔速递只用 10 个月。

6 月 16 日晚间,极兔速递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据彭博社报道,极兔计划在今年内上市,希望募集 5 到 10 亿美金,但总金额还没有最终确定。

据招股书,2022 年极兔的全球包裹量 146 亿件,其中,中国达到 120 亿件。在东南亚市场份额 22.5%,位居第一。在中国大陆市场份额 10.9%,位居第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营收上来看,2020 到 2022 年,极兔营收分别为 15.4. 48.5. 72.7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 117.6%,其中中国业务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 192.5%。营收增长的背后是大力烧钱和由此产生的亏损。2020 至 2022 年,极兔的经调整亏损为 4.8、9.1、 8.0 亿美元,毛利率分别 为 -17.0%、-11.2%、-3.7%。三年总共亏掉 36 亿美元,但好在亏损在收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具体到单票快递模型上,2022 年极兔在东南亚和中国单票成本分别是 0.76 、0.4 美元,毛利分别为 0.19、-0.06 美元,也就是说,在中国每送一单快递就要亏 0.43 元人民币。相比之下,顺丰和三通一达都在盈利。2022 年,中通净利润 68.09 亿元,顺丰净利润 61.74 亿元,圆通净利润 39.2 亿元,韵达净利润 14.83 亿元,最低的申通净利润也有 2.8 亿元。

这不是极兔第一次尝试上市。2021 年 11 月,路透社报道其以 200 亿美元的估值,融资了 25 亿美元(招股书显示为 20.8 亿美元),并且计划于 2022 年一季度上市。但由于当时金融市场动荡,极兔的上市计划被搁置。

据 Refinitiv 数据,港股的新股销售额从 2021 年的 281.7 亿美元暴跌至 2022 年的 74 亿美元。2023 年的市场行情也不见得好多少。据彭博社数据,今年以来,港股 IPO 总共筹集了 22 亿美元。

极兔的估值可能也随市场发生了变化。2023 年 5 月 12 日,顺丰控股参加了极兔的 D 轮融资,对价 2 亿美元,占比 1.54%。根据 D 轮融资金额测算,投后估值约 130 亿美元。如果极兔上市成功,将有希望成为自去年 10 月以来,港股第一笔超 10 亿美元的 IPO。

除了资本运作,在业务上,极兔近两年的一大利好,其实是沙特放开民俗层面的管制,过去,沙特要求女性须在丈夫陪同下才能收快递,后来,沙特移风易俗,允许女性即使独自在家时,也能收快递,改革举措,同时捅破了沙特的电商和快递行业天花板,沙特也成为极兔的肥沃市场。

01 没有护城河的生意模式

站在前人肩膀上当然比从头开始来得快。

2015 年,OPPO 印尼负责人李杰创建了极兔速递,起初是为当地 OPPO 分销建立物流网络。正好赶上移动电商在东南亚攻城略地,帮 Shopee、Lazada 配送商品包裹的极兔成了最大受益方。花了 5 年时间,极兔在东南亚做到年包裹量 11.5 亿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中国市场不到一年,2020 年,极兔在中国的年包裹量便达到了 20.8 亿件。极兔的打法趋近于自己的同门师兄拼多多,主打低价和补贴。

更重要的是,极兔的订单主要就来自拼多多。招股书显示,2020 到 2022 年,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 5.43 亿美元、17.15 亿美元和 12.31 亿美元,分别占总收入的 35.4%、35.4% 和 16.9%。

这个数字有所下降,但依然存在较高的大客户依赖度。

如果以极兔中国区收入作为分母,2021 年,极兔来自拼多多的收入占比达到了 78.7%。相比之下,2021 年京东物流来自京东的收入占比只有 44%。极兔对拼多多的依赖度一度超过了京东物流之于京东。直到收购百世国内快递业务,获得淘系电商的订单后,2022 年极兔来自拼多多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得以下降。

剩下的故事就听起来让人似曾相识了。2019 年,收购上海龙邦快递获得快递牌照。2021 年,收购天天快递的场地。2021 年,收购百世国内快递业务,获得百世的基础设施,打入淘系电商。

与此同时,极兔大力补贴,打起了价格战。据晚点报道,2019 年到 2021 年,极兔在不同地区以低于当地快递 30% - 50% 不等的价格抢夺客户,在浙江义乌等快递主产区一度创造了最低价格 8 毛发全国,烧钱换来了最快的客户增长。

「价格战」随即引起了监管关注。2021 年 8 月底,申通、中通、圆通、百世、韵达和极兔等 6 家快递公司相继宣布,从 2021 年 9 月 1 日起每票派件费上涨 0.1 元。但很快也拖垮了百世,让极兔得以有机会收购。

支撑这些打法的需要庞大资金支持和打大战役的魄力。一方面来自腾讯、红杉、淡马锡、高瓴等资本总计 6 轮 52.9 亿美元的融资。另一方面,则依靠步步高体系特色的「区域代理制」。鼓励体系内加盟商成为区域代理,以自己的资金及资源协助总部扩张网络。据晚点,极兔在进入中国后,大量东南亚代理商以及中国的 OPPO、vivo 代理商涌入。只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极兔便实现覆盖全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市场份额来看,2022 年中通(22.1%)> 韵达(15.9%)> 圆通(15.8%)> 申通(11.7%)> 顺丰(10.0%),极兔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顺丰,并且向申通靠近。

极兔面临的问题在于营业成本居高不下。2020 到 2022 年,极兔的营业成本为 17.97、53.97、 75.38 亿美元,每年的营业成本都高于年营收,且高于规模相近的圆通(66.31 亿美元)、申通(44.78 亿美元)。

2022 年,极兔单件快递的收入为 0.34 美元 (约合 2.43 元)。顺丰(15.73 元)>圆通(2.59 元)>韵达(2.55 元)>申通(2.52 元)>中通(1.34 元)。与竞争对手相比,极兔的单票收入较低,仅高于中通,和其他三通接近。这是一个很尴尬的价格区间,极兔既没有了低价的吸引力,同时还在不断亏损。后来者可以依靠烧钱取得市场份额,但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依然是所有企业绕不过去的关口,尤其是快递这类利润微薄又重资产的行业。

老大哥京东物流活得并不轻松。据 2022 年报,京东物流营收达 1374 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近 8.7 亿元。京东物流的两大类业务中,一体化供应链服务,2022 年收入 774 亿元;快递、快运等其他客户收入,达 600 亿元。其中最亮眼的成绩是,京东物流的外部客户收入达 891 亿元,占比 65%。但据 DoNews,大部分「外部客户」仍然还是京东上的第三方卖家,说明京东物流依然没能突破京东平台。

市场对京东物流也并不看好。京东物流上市时市值曾突破 2800 亿港币,同期顺丰市值约 3500 亿元,一度有希望追赶顺丰。但自上市以来,京东物流股价一路走跌,较最高峰跌去六成,目前市值只有顺丰的三分之一。

作为中国民营快递行业总市值第一的行业老大,顺丰去年的日子要好过得多。据 2022 年报,顺丰营收达到 2674.90 亿元,归母净利润 61.74 亿元,同比增长 44.62%。2021 年,顺丰以 175.55 亿港元收购东南亚第二大快递公司嘉里物流 51.5% 股份,开始大力投入出海业务。2022 年,顺丰业务中增长最显著的也是供应链与国际业务,营收 878.7 亿元,同比增长 124.1%,在总营收中占比从 18.92% 提升到了 32.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顺丰2022年报

从市场格局上看,京东物流将依托京东电商自成一派;三通一达依赖淘系电商,最新财报显示,整个2023财年,菜鸟收入556.81亿元(81.08亿美元),同比增长21%,增速相对不错。顺丰则固守自己的基本盘速运业务,同时发力出海。

快递和电商都是段永平所言的「没有护城河的生意模式」,只能人为制造一定程度的垄断。经济环境好时,还有溢价空间来支撑差异化的企业,比如天猫和顺丰。而在消费者都向低价看齐时,就变成了纯粹比拼降本增效的「内卷」竞争。

但两者还是有显著区别。电商行业的利润率相对更高、资产更轻。2023 年一季度,拼多多净利润率为 26.91%,羡煞刚过盈亏线的三通一达。成本居高不下、没有价格优势、高度依赖拼多多,那么,极兔的狂奔,出路何在?

02 海外别有洞天

答案是出海,极兔的优势是可以快速扎根当地市场。Temu 、TikTok、Shopee 等新一波电商已经遍布世界。但是物流依然要依赖欧美快递巨头,UPS、FedEx、DHL 占据了全球 90% 的国际快件份额。相比这些快递巨头,具备成本优势的极兔再一次迎来了扩张的窗口期。

2018 年,极兔进入泰国市场。一年时间,极兔在泰国 77 个省份开设了 300 多家网点,并于第二年增设了 100 多家网点,其中一半是自营企业,一半是特许经营店。2022 年,极兔进军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墨西哥、巴西、埃及。今年 5 月,极兔巴西单日处理包裹超过 68 万件,成为当地增速最快的快递公司。

据晚点报道,2022 年 Temu 上线后,其发往美国的包裹中近 50% 由极兔跨境业务负责头程承运,越来越多的跨境业务在 2022 年为极兔贡献了 7 亿美元营收。

今年 5 月,极兔花费 11.8 亿元收购了顺丰旗下丰网速运。紧随其后,顺丰控股对价 2 亿美元,获得了极兔 1.54% 股份。约等于双方达成了一次不花钱的合作。极兔有海外客户资源,以及东南亚、中东、南美的末端网络;顺丰拥有多年积累下来的飞机网络和航空干线。刚好各取所需,共同赶上当前这一轮中国电商出海的盛宴。

一位熟悉东南亚和中东情况的 VC 投资人曾经告诉 我们,东南亚和中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其实创办一家物流快递企业面临的竞争并不激烈,反而有大片市场空白等待开拓,做国内看上去苦哈哈的快递,很长一段时间相当于「捡钱」。这也是极兔的成功之道:错峰竞争。先在相对蓝海的国际市场取得成功,再杀回行业相对内卷的国内。不过,地域套利总有尽头,利润靠海外,营收靠国内,极兔的双重叙事,还会持续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