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是不是人?”2010年,央视记者柴静采访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不料,此次采访之后,柴静的口碑一落千丈。
2009年末,参加哥本哈根国际气候会议的丁仲礼院士,在会议上否决了由美国牵头,西方27个发达国家提出的《哥本哈根协议》。
原来,这个由发达国家成立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即ⅠPCC)提出:为把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2℃以内,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必须控制在8000亿吨以内。但是,发达国家拥有的排放量,却是发展中国家的2.3倍。
由于他们之前的排放基数很大,即使减排80%,也是一个很大的绝对值,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十分不利。
因此,丁仲礼院士代表中国,坚决反对签署该协议,致使《哥本哈根协议》未能通过。
很快,回到国内的丁院士,立即成为反抗美国气候霸权的英雄人物。
然而,2010年初,他在接受央视著名主持人柴静的《面对面》节目采访时,却遭到了刁难。
按柴静提问的观点,协议方案是西方科学家反复论证过的,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也是造福人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途径,对大家都有好处。
“中国是人口大国,更应该承担更多更大的责任,为什么你不支持这个协议呢?”
“那么我问你,中国人是不是人?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要少排呢?”丁仲礼回答的语气中,带有明显的愤怒。
但是,柴静仍然刁钻地逼问:“难道你是在批评IPCC吗?”
而丁仲礼轻松地化解了她的刁难:“本身就不公平的方案,为什么不可以批评呢?”
最后,柴静还给丁院士扣上一顶政治帽子:“你只站在自己国家利益考虑问题,而不是站在全人类的利益考虑问题。”企图以此扳倒丁仲礼。
然而,丁仲礼反对《哥本哈根协议》,是站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55亿人口,反对27个发达国家11亿人口的霸权协议的立场上,难道代表多数人的利益,还不是代表全人类利益吗?
这次采访之后,柴静的“央视名嘴、公知女神”地位一落千丈,人们觉得她完全站在西方国家的角度质疑丁仲礼,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影响广泛、理应具有强烈爱国立场的央视主持人。
其实,柴静也是颇有奋斗精神的媒体人。2003年,她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率先深入抗击非典一线采访,7次与非典病人面对面交流,成为第一个零距离报道“非典”的记者,受到民众的广泛赞誉。
此后,作为央视当红栏目《新闻调查》的出镜记者,她总能第一时间出现在新闻现场,无论是汶川地震的废墟上,还是矿难的出井口,甚至征地强拆的挖掘机旁,都有她孱弱而坚强的身影,被人们称为“追求真相的记者”。
然而,她理性而中立的风格,却在采访从哥本哈根回来的丁仲礼院士时,用错了地方。她的形象一落千丈,受到不少观众的诟病。
2013年10月,柴静被曝出在美国生子,其一贯表现出来的“爱国心”遭到公众的质疑。
次年,她从央视离职。离职后,她筹拍了一部纪录片《穹顶之下》,并于2015年2月发布。
这部片子以2010年北京雾霾为背景,谈的是环保问题,人们又与她到美国生子的原因相联系,虽然在网上火了一把,但其观点却不受主流意识认同,让人们又不由得想起她当年被丁仲礼院士怒怼的采访。
如今,柴静一家早已移民美国,但她曾经由“公知女神”跌落神坛,完全是2010年对丁仲礼院士的那次不当采访所造成的,对此,你怎么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