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债券市场出现调整时,一个问题频频会被问到:“债券基金拿债券、吃利息,难道不香吗?为什么我还会被套?”

债券“固定”的不是市场价格

债券是主要的固定收益类证券之一,有投资者认为投资债券就一定能获得“固定”的收益,这是一种误解。

债券“固定”的是未来获得利息(现金流入)的要求权及支付时间,并非其市场价格。债券市场价格也同股票一样,会受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产生波动。

公募债券基金主要采用市值法估值,持仓债券资产的市价波动,会在基金净值中充分、客观地反映出来,使基金净值随之出现波动,在一些特殊阶段和市场环境下,部分债券(如部分信用债品种)价格的波动幅度甚至会非常大,导致持券基金净值波动也显著加大。这样,投资者可能会面对不同程度的阶段性亏损。 【链接:固收系列(九)|债券基金的估值方法有哪几种?】

另外,市场上的许多债券基金也可按合同约定参与股票等权益类资产以及可转债等含权资产投资,这几类资产价格相对较大的波动,也会在债券基金净值中体现出来。

因此,债券基金并不是收益“固定”没波动、一定能“稳赚不赔”的产品,对于这一点,投资者需有清楚的认知。

券基金的投资策略远不仅是“坐吃利息”

一些投资者可能会直观认为,债券基金只用持有债券“坐吃利息”即可,这也是一种误解。

债券基金一般会基于控制风险、增厚中长期收益、做好流动性管理等目标的综合考虑,构建分散化组合,实施多样化策略,通过买卖债券,或赚取价差、或规避风险、或应对申赎,亦或适时优化投资组合结构,调整组合久期和杠杆水平,努力实现收益-风险比最大化目标。因而,债券基金的投资组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力争收获包括票息、资本利得、杠杆收益等在内的多元投资回报,远不仅是持有债券“坐吃利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上图,以中证债券型基金指数为观察对象,整体来看,即便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较大幅度回撤,投资者可能出现阶段性亏损,但在一般情况下,对可投资产范围和投资比例的限制,决定了债券型基金相比股票型基金或偏股混合基金,长期看净值波动相对较小、也相对稳健。

作为中低风险投资品种,债券型基金比较适合风险承受能力相对低的投资者长期持有配置。

近年来,有一类债券基金因为较低的风险和稳健的收益走势备受关注,它就是短债基金。

短债基金的 “短”指的是什么?

短债基金是纯债基金的一种,所谓“短”,是指这类债券基金主投债券的剩余期限“短”。

纯债基金中,根据主投债券资产的剩余期限不同,通常可分类如下表,我们常说的短债基金,指的就是主投债券的剩余期限在397天(含)以内的债券基金,这类基金通常在严格控制风险和保持较高流动性的基础上,力求获得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投资回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短债基金的 “短”意味着什么?

剩余期限指债券距离最终还本付息还有多长时间,债券的剩余期限长短和债券的风险高低密切相关。

简单来说,短债基金主投债券的剩余期限短,久期(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同样较短,债券价格受市场利率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风险相对较低。

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出,在过去的10年间,万得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每年均取得正收益,10年间平均年化收益率3.55%,平均最大回撤-0.48%,呈现出风险较低的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短债基金为何受到低风险投资者青睐?

对于偏好低风险的投资者来说,投资往往会侧重考虑2点:风险(亏损的概率大不大)、流动性(能不能随时取出)。

除了风险相对较低,短债基金还具有流动性较高的特点。

目前市面上的短债基金,除了合同约定了“定开”、“最短持有期”的基金,其他多数短债基金在申购后第二个交易日起,每个基金开放日都可以赎回,赎回后资金通常2个工作日左右到账,可满足大多数流动性需求。

举个例子:周一15点前申购的短债基金,周三起可在任意基金开放日赎回,如周三15点前提交赎回,赎回款通常于周五左右到账。

短债基金是兼具“较低风险”和“较高流动性”特点的投资品种,对于追求稳健和高流动性的“闲钱”投资来说,短债基金是值得考虑的投资品种。

短债基金和货币基金有何区别?

市面上,货币基金也是大家熟知的低风险投资品种,那么,短债和货币基金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简单汇总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与货币基金相比,短债基金投资策略更为灵活。

货币基金投资组合的久期不得超过120天,短债基金则可相对拉长一点组合久期,争取获得更高的收益,预期收益大于货币基金;同时,因为大部分短债基金采用市价法估值,持仓债券价格波动会体现在基金净值上,相应地也会比货币基金有稍微大一点的净值波动。(不同估值方法区别及影响详见:债券基金的估值方法有哪几种?)

短债基金和货币基金各有特点,适用于两种不同的投资需求:

货币基金:

更适合随时要用的“活钱”投资。

短债基金:

更适合预计能投资3-6个月的资金。

短债基金的预期收益和风险大于货币基金。在选择短债基金时,我们要全面了解它的收益-风险特征,不只关注短债基金的历史收益,也要关注短债基金控制回撤的能力。

综上,短债基金是一类特征鲜明的债券基金品种,在投资前,我们要记得全面了解它的收益、风险特征和申赎业务规则。

前段时间,我们为大家介绍了一种颇具性格和特点的债券--可转债,(详见:固收系列(五)| 可转债:兼具股性债性的“双面特工”),然而,转股、强赎、下修、回售……,可转债的条款规则林林总总、复杂难懂,可能会让很多投资者望而却步。

如果对可转债有兴趣,有没有相对轻松参与可转债投资的方法呢?

可以考虑让基金管理人帮你“操心”复杂的定价模型,跟踪条款博弈,打理投资组合,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可转债基金。

什么是可转债基金?

可转债基金,一般指在基金名称中明确写着“转债”字样的基金,如某某可转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

这类基金主要投资可转债,且可转债投资比例不低于基金所投债券资产的80%。

我国的第一只公募可转债基金成立于2004年5月,但由于可转债市场整体容量比较有限、可转债基金规模、数量的发展也较缓慢。2017年起,可转债市场规模持续扩容,可转债基金资产规模也不断增长,截至2022年底,可转债基金规模已由2017年底的不到40亿元增长至374亿元。(数据来源:wind,按wind可转债基金分类统计)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还有一些基金在产品名称中并未注明“转债”字样,在基金合同中也未严格限定可转债投资的比例范围,但却也有可能是一只“隐形的”可转债基金。一般而言,这类基金往往具有以下特征,我们需要留意关注:

1、定期报告中披露的可转债持仓占比高,如超过了基金资产的50%。

2、基金合同中约定基金的投资策略主要为投资可转债。

可见,这类基金实际上也主要投资可转债,但合同的约定相对灵活,为基金应对不同市场环境和防控投资风险保留一定的余地和操作空间。

从历史业绩看可转债基金收益风险特征

不了解可转债基金的投资者,很容易被可转债基金中的“债”字迷惑,“望文生义”地认为可转债基金同普通债基类似,也属于风险偏低的投资品种。

实际上,含有“股性”的可转债,属于《证券法》规定的具有股权性质的证券,价格波动一般也大于普通债券,因此可转债基金属于含“权”的基金产品。通常来说,同等条件下,基金持有可转债比例越高,长期预期回报可能更高,净值波动也会相对更大。

如下图所示,可转债基金的业绩走势和中证偏股基金指数、沪深300相关性较强,走势更贴近于股票市场指数,历史收益和波动均显著大于普通债券基金

通过观察过去五年转债基金指数的表现,可以发现,整体而言可转债基金在这一区间的净值波动幅度低于偏股型基金,在股市下跌时,具备相对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最大回撤和波动率整体小于偏股型基金;在股市反弹时,可转债基金的表现往往跟随股市走高,但整体而言弹性相对较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80101-20221231

需要注意的是,转债基金指数反映的是这类基金整体的表现,具体到每只可转债基金而言,基金的实际表现取决于基金管理人的风格策略和管理水平,不同的可转债基金之间表现可能会有很大差异,投资者还需做足功课、审慎选择。

下一期,我们将继续聊聊可转债基金重点要关注哪些方面,以及可转债基金有哪些特有风险。

数据及图表来源:易方达投资者教育基地

本资料仅用于投资者教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我们力求本资料信息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及时性不作保证,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