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人纵有千算万算,也不及天之一算。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心计颇多,手段特别狠辣,总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一切。结果呢?也是以“悲剧”收场。

世人评价,机关算尽太聪明,反害了卿卿性命。她很能算计,也很有一套,可在老天面前,这不过是小把戏罢了,只要老天动一个念头,一切都会消失不见。

天地,存在了无数的时光,见证了无数物种的枯荣兴衰。几万亿年前的恐龙,也认为自己可以改变天意,不也落得灭亡的结果吗?

人,越是经历得多了,越是见识得多了,就越是明白一个道理:没必要算计太多,也没必要奢求太多。一切事儿,顺其自然就好。

赚多少钱,顺其自然;可以拥有多少名利,顺其自然;能活多久,也顺其自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谈到寿命几何,就不得不提到这么一个人,明世宗朱厚熜。

这人很有意思,虽然是皇室的旁支,但他很有手段,登基后很快就把握了朝政大权。早年的他励精图治,与民更始,史称“嘉庆新政”。

后来,他觉得当皇帝也就这样子,就希望自己可以长生不老,与天同寿。所以,他迷信道教,每天都炼丹,称自己是“万寿帝君”。

就是这么一位“万寿帝君”,不仅二十多年不上朝,还宠幸奸臣,任由他们搞来搞去,将大明搞得乌烟瘴气。当然,他认为自己很有手段。

年纪越大,他越怕死,就大量服用有砒霜,水银,雄黄,朱砂的丹药,希望可以脱胎换骨,改变“人寿有穷尽”的命运。结果,他还是活不过60岁。

从权势的角度来说,他已经是大明的皇上了,既有手段,也有权谋,实在了不起。可从天地的角度来说,他也不过是小小的凡人罢了,哪能逆天改命呢?

正如苏轼所言,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跟明世宗朱厚熜相反的,是草根皇帝刘邦,这人实在了不起,对于寿命的理解,比无数人都要深刻。

《史记·十二本纪·高祖本纪》中记载:

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是高祖谩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

在追击黥布的过程中,刘邦被飞箭射中,不久后就生病了,特别严重。皇后吕雉关心刘邦,就找了名医来给刘邦看病。名医看了一下刘邦的病情,就说,这病可治。

刘邦知道自己的情况,也明白大夫之所以这么说,是为了保命。刘邦感慨地说:我白手起家,以三尺青锋取天下,这不是天命吗?命如何,天注定,哪怕扁鹊在世,也不见得可以医治将死之人。

这种豁达的做人态度,连毫无权势的普通人都没有,而身居高位的刘邦竟有如此想法,可谓是一代人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都是千古一帝,而且他们还喜欢炼丹,希望长生不老。现实是,他们依旧做不到千秋万代。

寿命如何,不是人力所能强求的。就像,普通人无法成为亿万富豪一样。人类可以上天,可未必能够成仙。欲望无数,抵不过现实残酷。

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身处高位的帝王,也无法做到千秋万代呢?

原因只有一点,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世界,该走的人,必然要走。如此,才能一代新人换旧人,生生不息,源源不断。

在活着的这几十上百年,也许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存在差别,所拥有的资产存在差距,但结果是一样的,那就是逐渐老去,离开红尘。

正如曹雪芹所言,世人都晓神仙好,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古往今来的王侯将相,他们如此不可一世,到头来又在何方呢?只是成为了冢中枯骨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写到最后

对于人之寿命,我们没必要纠结太多,只需要坚持一个原则就好:能活到多少岁,就努力活到多少岁。离开的时候,潇洒淡然地挥手道别就好。

这就是李叔同大师谈到的“去去就来”。生与死,是一起出现的。一代人走了,另一代人出生了,世界还是这个世界,变的只是人而已。

什么时候出生,什么时候离开,我们无法改变。就像,天灾人祸降临,车祸杀劫将至,该躲不过的人,注定是躲不过的。

有一位禅师说过,生也好,死也罢,一切随缘,由它就好。

身为普通人的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过好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要让自己留有太多的遗憾。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