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干了!相信绝大部分体制内的人,脑子里都闪现过这个念头。

有些人甚至付诸行动,向单位提出辞职,连辞职信都已经准备好。

从体制内辞职,看起来很洒脱,很果敢,但辞职后的苦涩,只有亲历者才懂。

不可否认,确实有些人辞职后,在其他赛道取得了一定成就,可更多的人,经历的是坎坷、无奈与悔恨。

看过一篇文章,描述了部分人从体制内辞职后的现状,有好几位精神状态出了问题,深陷抑郁症难以自拔。

究其原因,还是当初太冲动了,在没有认清形势的情况下,草率辞职,酿成了苦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奉劝那些想从体制内辞职的人们,世上没有后悔药,千万不要意气用事,否则,只会迎来更多的不如意。

如果不信,先来接受以下几点灵魂拷问吧!

一、想辞职,你有什么资本?

有人说,我家大业大,就算不工作,光靠分红、收租都能衣食无忧。

既然有这样的条件,完全没必要辞职,在单位里佛系躺平,也没人能把你怎么样,多一份体面的工作,不比单纯做包租公、包租婆强吗?

还有人说,我辞职做全职太太,老公收入高,养得起我。

当然,这种情况并不鲜见,但是,一位职场女性,丢掉公职回家带孩子,会不会太亏了?要知道,没了自己的饭碗,你在家里的话语权大大降低,夫妻的感情、家庭的和谐是否还能维持,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因此,即便辞去公职,也要找个事来做,这样才靠谱。

二、辞职后,你能干什么?

有人认为,自己在单位时就是技术大拿,有职称,有经验,出去干对口的工作,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可事实并非如此,体制内的工作,可替代性是很强的,你一辞职,分分钟有人顶上来,这足以说明,体制内很多所谓的技术骨干,含金量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

打个比方,在体制内,你只需要做一个螺丝钉,跟着国家机器运转就可以了,无需操心更多的事。但出了体制,无论你是创业还是打工,都需要自成体系,独立去创造价值,如果还是抱着“螺丝钉”思维,是混不开的。

还有人认为,自己在体制内深耕多年,人脉宽广,左右逢源,有这些资源加持,出去以后混得也不会差吧?

其实,这是一个更大的思想误区,你在体制内呼朋唤友,靠的是身上的公职,手中的公权力,离开了这些,什么都不是。

另一方面,所谓的协调能力只是表象,一旦你失去了公职身份,说话就没以前那么灵光了,以前围着你转的那些人,只会变得对你阳奉阴违,爱理不理,想调动这样的“资源”,并不现实。

三、出去“当孙子”,你准备好了吗?

在体制内工作,如果你有一定的职务,出门前呼后拥,春风得意,除了偶尔在上级面前装一装孙子,其它时候都是当大爷。

哪怕一个小科员,只要有公职身份,制服一穿,工作证一亮,去到外面办事也会被高看三分,不会被刁难。

但如果没有了公职,在外遭受的恶意就会成倍增加。

在那篇描述“辞公人”现状的文章里,举了两个例子:原来的刑侦大队长辞职办企业,被前来检查的派出所辅警训了一顿;原来的法官助理辞职当律师,被法院门卫百般刁难,连门都很难进去。

再举一个例子,原本对你笑脸相迎的老板,吃饭时奉你坐主位,现在反过来成了你的甲方,轮到你请他吃饭,为他端茶倒酒,个中滋味,自己体会。

试问,你能接受这样的落差吗?

四、自己选的路,你能否坚持走下去?

不少人从体制内辞职,是因为受不了委屈,觉得出来以后才能得到自由,重获新生,殊不知,在外面受的委屈会更多更甚,更加无法逃避。

在体制内,被领导批评一顿,被群众骂两句,除了影响心情之外,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损失,饭碗照端,工资照领,只要脸皮厚一点,内心强大一点,那都不是事。

但出了体制,如果老板对你不满意,除了骂你,还随时威胁你卷铺盖走人;如果令到甲方不爽,眼看着到手的业务黄了,只能无奈喝西北风。

如果辞职是因为在体制内工作上遇到了难题,用辞职来解决问题的人,实际出来后会更吃亏。

因为出来后只会遇到更多更难的问题,如果不改变处事思维,那就只能通过不断的辞职来逃避,但很快会无职可辞。难不成,最后的归宿是回家躺平等死吗?

所以,辞去公职之前,一定要做好破釜沉舟的心理准备,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坚持走下去,如果没有这种信念,劝你还是好好在体制待下去吧!

声明:本文原创,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