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sir新媒体,匡sir随笔,匡赶林,专注互联网新媒体领域以及个人品牌IP打造、情感、婚恋、历史、美文创作与分享,知识进阶,各类学习课程应有尽有!

1896年,当73岁的李鸿章第一次在美国看到电梯时,不禁疑惑道:“这个房间也太小了吧,没门也没窗户,最多只能放一张椅子吧?”

中国在清末的时候经历过一场浩劫,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当世界上其他国家飞速发展的时候,清朝的统治者还在闭关锁国中,守着一片大好河山,安逸享乐。这对于西方列强来说,当时的中国无疑就是一块无人看管的肥肉。

据说,当时李鸿章奉命出使美国,看到了美国建造的摩天大楼,忍不住发出感叹:“大清朝建不了这么高的大楼”。

当李鸿章走进楼里准备乘坐电梯的时候,还曾疑惑这个“小房子”,空间如此之小,如何放得下东西,其实不怪李鸿章会说出这种话,毕竟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没有高楼大厦,自然也就不需要电梯这种东西。

电梯发明于1854年,首次问世在纽约水晶宫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发明者是名叫伊莱沙·格雷夫斯·奥的斯的美国人。

最早的电梯被称为升降机,它的原型,应该是算以人力或畜力来拖动或转动滚筒卷起缆绳的升降系统,类似大家在影视剧里见到的打水用的轱辘,转动轱辘卷起缆绳来打水或者协助人员升降进出。

这种强制转动滚筒卷起缆绳的升降系统就是最早的电梯的原型。

蒸汽机发明之后,欧洲国家开始采用蒸汽动力来代替人力或畜力,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成本。同时,也诞生了第一台液压式升降系统。

1845年,第一台液压式升降系统诞生,当时使用的液体为水。

与此同时,强制式升降系统的安全问题逐渐开始突出。强制式升降系统相对于液压式升降系统,有着液压式升降系统不可比拟的升降速度快、提升高度高的优势,也有着安全性能以及舒适度不如液压式升降系统的缺点。

在与液压式升降系统的竞争中,1852年,由金属绳制成的缆绳诞生,曳引绳的稳定性得以提升。

1853年,美国人Elisha Otis)发明自动安全装置。这种安全装置使强制式升降系统真正实现了现代电梯的安全要求。

电梯的发展史代表着西方列强科技的高速发展,李鸿章面对电梯发出的感慨和当年乾隆对于英国使团前来访华时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早在乾隆晚年的时候,英国就曾派使者前来进行友好邦交,他们希望中国可以开放贸易港口,加大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为了展现本国的实力,英国使者还带来了船舰的模型,天文望远镜,地球仪和热气球。

但是当时的乾隆自诩为天朝大国,对于大洋彼岸这些高鼻梁蓝眼睛的洋人很是不屑,始终认为他们是小国,一心只想着让来访的使团给自己行三跪九叩之礼。

为此,两国之间还产生了一场激烈的礼仪之争,最后英国使者不得不在人群中给乾隆行跪拜大礼,不过是单膝跪地的礼节。

乾隆对于英国人带来的东西也不感兴趣,他还沉浸在清朝立于世界之巅的美梦中。

不过那时清朝的实力确实位于世界的前列,要不然英国也不会千里迢迢的来到中国请求贸易往来,但是乾隆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他们在进步,而清朝一直在原地踏步,乾隆还不懂得落后就挨打的道理。

所以在之后不到100年的时间里,西方列强用大炮强行轰开了紧锁的国门,假如那时的乾隆正视英国人带来的信息,也许李鸿章就不用面对美国的电梯发出无知的感慨了。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史列传·李鸿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