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承压的大背景下,今年以来,大多数行业的日子依然不好过,很多企业更是将生存作为当下最大的战略……

然而,央企这个群体却跑出了加速度,在去年营收(同比增长9.1%)、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2%)增长的基础上,今年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据国资委网站信息,今年1-4月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8.6万亿元,同比增长9.1%,44家中央企业的收入增幅超过10%。

央企后续的表现也值得期待。因为今年以来,不少央企——特别是建筑类央企的订单拿到手软。央企为何这么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4月12日住建部消息,住建部部长倪虹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调研时指出,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承担两个支柱产业,一个是建筑业,2022年增加值占GDP6.9%;另一个是房地产业,2022年增加值占GDP6.1%,两个支柱合起来占13%。把两根柱子稳住,对稳定经济大盘有重要意义。

行业企业要充分发挥国民经济“顶梁柱”“压舱石”作用,自觉担当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使命责任……

之所以有此表示,跟一季度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应该有较大的关系。今年一季度,GDP增长率为4.8%,低于全年既定的5.5%。

4月,国内综合PMI产出指数进一步降到42.7%,环比下降了超6个百分点,青年失业率则创新高至18.2%。而3月份回暖的房地产行业,进入4月又转冷。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目前三驾马车都不太给力。

不过,投资主要包括房地产和基建,投资这一驾马车疲软,主要是受房地产行业不景气拖累。如果单看基建的话,是不错的。

答案很明显,要想完成既定的增长目标,或许只有基建最靠谱了。

根据之前测算的数据,基建投资每提升1%,支出法核算下的GDP将被拉动0.11%,因此基建从来都是逆周调控的必选……

今年一季度,狭义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5%,相比2021年提升了8.1个百分点,广义基建投资增长10.5%,同比去年提升了10.3个百分点,边际改善十分明显,但要切实提振经济,这还不够。

事实上,就在住建部长调研讲话之后不久,4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强调要全面加强基建,并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到了关乎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的高度。

主要过去也有参考的案例。最典型的是2008年,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进行了高强度的逆周期调节——当时,面对外部冲击,中国适时地改变了经济增长的战略,把重心从出口扩张战略转移为扩大国内总需求、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对海外市场的并购。

2008之后,旨在升级和优化大规模基础设施网络的投资,使中国的通讯和轨道交通网络获得提升发展的机会,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变得更加密集。使得2008年,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分水岭——2008年中国的GDP是31.92万亿元,2018年是91.93亿元,10年实现3倍增长!

经过前期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公共资本存量已位居世界第一,现在还有空间吗?这是很多人都存在的疑问。答案是,空间依然存在。

一方面,中国有14亿多人口,再大的数据,除以14亿就变小了,我国人均公共资本存量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浪潮下,有大量的新基建空间。

在每一轮基建大潮中,大型央企——特别是建筑央企,都是弄潮儿。

进入2023年,基建投资持续增长,1-4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9.8%,依然承担着“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光大证券 认为,今年基建仍将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全年有望保持5-10%的增速,基建链条将保持高景气度。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 中国中冶 、 中国化学 、 中国建筑 中国能建 、 中国中铁 、 中国电建 、 中国铁建 累计新签 合同 额分别为3258亿元、1046亿元、9718亿元、2977亿元、6674亿元、3224亿元、5396亿元,同比分别增加2.1%、0.7%、16.4%、22.0%、10.2%、30.2%、15.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受益于国内逆周期调控,央企基建订单拿到手软,还跟海外市场的开拓有着紧密的关系。

据媒体报道,今年新春前后,中国铁建的基建订单数就“兔”飞猛进,吹响了新年新征程的奋进号角:

有孟加拉国达卡污水管网项目,有拉各斯轻轨蓝线二期项目,有埃塞俄比亚公路项目,有阿尔维尔连接线项目……

而2022年,中国铁建新签海外订单额 3060.5 亿元,同比增长18.95%,增速超过境内新签合同额,且规模为八大建筑央企之首。公司在“一带一路”国家重点布局,承包建设中老铁路、卡塔尔卢赛尔体育场、莫斯科地铁等重大项目,在“一带一路”国家业务收入占比达公司海外营业收入40%+。

而中国铁建,只是央企开拓海外市场的一个缩影——

经过多年的持续耕耘,我国央企在海外的业务布局已经十分广泛。根据国务院国资委披露的数据,目前我国中央企业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8000个境外机构和项目,海外员工达到125万人之多,海外资产达到近8万亿元……

“十三五”期间,中央企业实现的海外营业收入超过24万亿元,利润总额接近6000亿元,对外投资收益率达到6.7%!

这其中,基建领域的布局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这主要是我国在基建领域的能力,在全世界都是十分扛打的。这个优势在各大央企的海外经营过程中,是很大优势。

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与一些非洲国家,对包括电力、铁路、房屋建设等方面的基建需求不断扩大,而这正好跟我国央企的强势相互匹配共振。

比如,去年卡塔尔世界杯上,就随处可见“中国建造”——从场馆基建到民生工程、再到能源保障领域,都有我国央企的参与。

卡塔尔世界杯的主体育场——可容纳8万人观赛的“金色之碗”卢塞尔体育场,就是由中国铁建承建的。该场馆从设计到施工,都由中国企业提供方案、产品和技术。

而用于保障世界杯物资供应和运转的哈马德港,则由中交集团、中国电建等企业承建。中国电建还承建了卡塔尔阿尔卡萨800兆瓦光伏电站,保障了世界杯的用电需求。它也是中东地区最大的光伏电站之一。

据统计,2022年建筑央企海外新签合同金额在50亿元以上大项目达到22个,这些大项目的需求方基本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与非洲、南美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表来源:国复咨询

2022年六家建筑央企营收合计4.1万亿元,同比增长9.3%,各企业均实现正增长,跟中国铁建类似,海外业务贡献了不少业绩。

具体来看,去年中国铁建海外签约额首次突破3000亿元;中国能建、中国交建签约合同额在2000-2500亿之间;中国电建、中国中铁和中国建筑在1500-2000亿之间……

这些年央企在海外市场的开拓,除了本身在基建能力上的硬实力外,还与国资委推进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有关。早在2018至2019年期间,国资委就选取11家央企作为试点,推进创建世界一流企业。

今年3月初,国资委又召开了一次会议,正式启动了国企对标世界一流价值创造行动。而且,如今试点的国央企数量也进一步扩大了。未来,国央企在海外市场的经营成果,还将持续放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内外市场之外,我们再回到企业本身来看,央企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使得其内生动力十足。

以中国中铁为例,根据其发布的2022年度经营公告:中国中铁2022年累计新签30323.9亿元,同比增长11.1%,正式迈入3万亿俱乐部。基础设施建设类型项目累计新签26659.3亿元,同比增长10.3%;

按境内外来看,2022年,其境内累计新签28486.1亿元,同比增长10.5%;境外累计新签1837.8亿元,同比增长21.1%。

若按板块来看,铁路板块累计新签5157.8亿元,同比增长19%;公路板块累计新签3483.1亿元,同比增长18%;市政及其他板块累计新签18018.4亿元,同比增长6.8%。

这跟其经营的布局是分布开的。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一系列动作:

1. 深耕重大战略、重点区域、重要客户,进一步实现重点突破;

2. 固传统业务领先优势,将铁路、城轨、公路三大领域锻造得更优更强,着力稳住发展基本盘;聚焦水利水电新兴领域,明确主战场,着力打造“第二曲线”新引擎;

3.优化市场布局,强化项目全周期管理,提升运营维管水平,加强投资公司建设,着力提高投资业务发展质量;

4. 强化工程局主体作用,加强自主经营能力建设,打造核心专业领域,加强三级公司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六强六优的“王牌企业”。

以优化产业布局为例,近年来,中国中铁充分发挥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向文旅、康养、TOD和会展等多业态、多产业、多功能一体的综合开发领域稳步拓展,以“地产+产业”模式投身城市群、都市圈建设,成功塑造了“中铁生态城”“中铁世博城”等产品品牌;通过“资源财政化”“资源换项目”和收购等方式,获得一批铜、钴、钼优质矿产资源项目,保有储量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矿山自产铜、钼产能已居国内同行业前列;主业突出、相关多元的发展战略成效显著。

而且,近年来中国中铁积极推进“数字中铁”和“智慧中铁”建设,力求在实践探索中推动数字化转型向纵深发展,赋能业务提质增效。

以智慧建造为例,中国中铁大力推进“智慧工地”建设,着力提升涵盖安全、质量、进度、劳务、物资、设备等要素的智能化管控能力,推动生产现场全要素、全过程的自动感知、实时分析和自适应优化。

同时,持续规范和统一工业数据资源池,促进智能制造系统与财务共享系统、供应链系统的集成整合。

小结

相比其他企业,央企本身有一些独有的优势,但是要想出类拔萃,也要有自身的看家本领才行。不同央企之间,也存在分化;即便同一家央企内部,不同区域、板块之间也存在分化;就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