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说到林彪的军事才华,他是能做到任何人都给不了差评的天才,美国著名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评价他为:“在红军这道星河中,没有比林彪更为灿烂的明星。”
毛泽东同志曾在长征中点名道:“他是这批人中最堪大任的”,同样,林彪也是毛泽东同志最得意的学生,没有之一。
左右世界命运的斯大林,也对林彪爱之不及,恨不得拿15个苏联将领换1个林彪。
如果说以上人物不是战友就是中立方,肯定在评价上有美颜滤镜,那有没有林彪对手评价呢?
当然有,蒋介石就因错失林彪这样的黄埔学生,当众痛哭流涕,后来也释怀称林彪是“当代韩信”。
能把敌人整哭是本事,能把敌人整哭后还觍着脸夸,那就不是本事了,那是只有大神段位才能整的绝活。
而蒋介石之所以当众“梨花带雨”,也是因为林彪在内战中,将国民党上下一顿乱杀,直到把蒋介石心态彻底玩坏了。
林彪“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战术”、“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四快一慢”、“四组一队”的六大战术,在解放战争中尽显潇洒,为共和国续写了傲世全球的战绩,放眼那个时代都是世界级军事艺术。
因此,林彪一度成为老蒋下半夜的“噩梦”,使国民党将领闻者伤心,见者流泪。
二、
可蒋介石怎么说也曾获得过北伐战争、中原大战、抗日战争的胜利,国民党中也不乏名将,教科书式的战绩比比皆是,怎么遇到林彪就集体吃瘪了呢?
国民党阵营就没有能拉出来耍耍的吗?有,当然有,不是杜律明,也不是白崇禧。
他俩虽说早期打败过林彪,但都靠着压倒性的军事优势,就这样后期还全给林彪收拾了。
杜律明结局是淮海战役兵败被俘,白崇禧则一路跟着蒋介石灰溜溜跑台湾钓鱼了。
但是接下来这位真是重量级,先不说他打败林彪是逆风局的情况下,且一战把林彪打到自闭,林彪后来内战中的种种表现,都有他造成的“后遗症”。
他的结局也比前两个体面多了,不仅没有被战后清算,还被封为开国上将之一,甚至获得了毛泽东同志亲自表扬,毛泽东同志曾直接当林彪面对他说:“我看林彪打仗不如你呦。”
这人便是开国上将陈明仁,而他的军事生涯堪称是一路高光,至于那场打败林彪的战役,陈明仁原本是准备好自杀的……
三、
1947年春天结束后,国共两党在东北战局愈发焦灼,双方聚集大批精锐和力量,务必要在四平一决高下。
长达一年的厉兵秣马,让林彪掌握了东北局势,同年5月13日,在万事俱备下,林彪如林中之虎越身扑食一般,发动了夏季攻势。
东北民主联军仅用二十天时间,便将长春、吉林、四平周围23座中小城镇悉数拿下,在攻克开原和昌图后,国民党铁路枢纽被彻底切断,国军由于无法互相通讯,造成外围地区大量放弃,只能在大城市之间被动防御,甚至沦落到各自为战。
林彪在战略上,完成了毛泽东同志“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使得国军在形式上被东北民主联军团团包围。
按照这样一个顺风局的剧本,东北民主联军完全能将国民党交通枢纽全部打碎。因此林彪借战胜之势,向中央征得批示后,便准备毕其功于一役,彻底占领四平城。
战前,情报部门获悉了守卫四平的将领,他便是蒋介石留下的炮灰—国民党中将陈明仁,且陈明仁这支部队之前遭遇巨大伤亡,光是重新整编军队就不少次,林彪猜测该部只剩下一万五到一万八,战力也因频繁换人下降严重。
后调查果然如此,陈明仁部为国民党71军,人数在核实后,确定为仅有一万七千人,而其中的88师在多次溃散后,替补的军队都是新兵,作战能力相当孱弱。也就是说这支部队别说战斗力了,很多士兵都没有实战经历,上来就是一场恶战的情况下,能不能撑得住都很难说。
林彪在单兵素质和作战士气均有明显胜算的情况下,为了不给陈明仁看到任何希望,林彪专门抽调精锐9万多人,还拉来了5个炮兵营,而率领如此强悍军队的先锋官,便是后来共和国开国上将李天佑。
这使得无论从哪方面看,东北民主联军都具备压倒性优势;因此,向来打仗谨小慎微的林彪,也难能可贵的甩开袖子干了,他甚至表示,最多五天时间,陈明仁不是投降就是全军覆没,国民党其他部队别说支援了,等他们调拨军队开路时,东北民主联军就已将胜利大旗插在了四平。
如果把视角放入陈明仁那里,那就是两个字—绝望。
陈明仁情报系统瘫痪了,他不仅不知道对方有多少人,国军甚至连自己死的有多惨都估量不了。
放眼望去,外围已经被东北民主联军团团包围,内部也人心涣散、几近崩溃,他们可能随时自己打败自己,因为不少部队有了哗变苗头。
再者军中充斥大量新兵,这些人根本没有作战意识,面对刚出新手村就直接生死局的情况,他们除了不断询问老兵如何活命,就是在军队中传播着逃兵气氛。
就这,蒋介石还下令让自己死守,这不明显被当炮灰使了吗!
为此,陈明仁并没有心浮气躁,他尽最大能力稳定军心、重振士气,也做了最坏打算,他给自己找了口棺材,并公开表示,他将与全体将士共存亡,人在城在、人亡城亡。
另一方面,为了避免有人临阵脱逃,他下令在每条战线布置督战队,敢战场后退当即枪毙。
除此以外,他还重组城防工事和作战岗位,老兵和新兵混合搭配,这样做目的是防止老兵合伙耍油,或者新兵串通一气,互相监督互相约束,让他们彼此陌生而无法勾结,但总体上是老兵看管新兵,一边驻扎一边教学如何打仗,算是快速“云学习”了。
其次,任何部队都只能有一个念头,就是不要指望谁来帮忙,也不要想着其他活路,打赢还存活算你祖坟冒青烟,战死了你就顶着烈士头衔下阴间。
别说后退求活了,哪怕是阵地转移以及撤退下一道放线,谁也别想心存侥幸,没有陈明仁亲自下达命令就继续堵抢眼去。
最后是底线封锁,所有四平城通往外部出口全部堵死,至少这场战役打完之前,任何人都别想活着走出四平城,所有退路都已斩断,包括了陈明仁自己。
想在这场浩劫中活下去那只有两条途径;一是在战斗中击杀一个又一个对手,在疲弊和崩溃中看着敌人撤退,然后以胜利者姿态欢呼;二是你能在战场上隐身,然后默默祈祷胜利并心想事成,很显然,前者活下去的几率更大,也是唯一切实际活法。
就这样,陈明仁凭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以及逼国民党官兵背水一战的手段,让四平城全体士气大振,求生欲超越了恐惧值,他们将在没有退路的死角绝地反击,究竟是杀出一条血路,还是在战斗中化为尘埃,全看接下来自己怎么做。
另一方面,陈明仁深知战斗人员严重空缺,那好,所有四平城的工作人员都别闲着,警察、医生、教师、政府机关人员、只要拿国民党工资吃饭的都别想跑,全给我去填补兵力,陈明仁还进行了思想指导(有点我党味道了):“你们现在是死是活全在这场战争了,但要敢临阵怯战,那肯定是死”!
随后,他又将近期前线溃败进城的还乡团、保安队也一并征用,每个人都发放武器弹药,随时准备火力输出以及战死沙场。
因此,原本1.7万人国民党残兵扩充近一倍,多达3.5万人。
为了达到目的,无所不用其极,陈明仁还向老百姓伸了手,但凡是居民物资有助于打仗的,毫无保留全都拿走,哪怕房屋和店铺都拆下来当防御堡垒;美国人援助的米面粮食,陈明仁力排众议,顶着恶意浪费粮食的罪名,将其全部当作防守沙袋用。
在陈明仁面面俱到下,四平城从摇摇欲坠变得固若金汤,整个四平还未开战,众将就做好了杀生成仁的准备;而共军则踏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奏着威风八面的战歌,漫山遍野的军队和重武器,让整个大地都为之震颤,他们一步步向四平外围靠近了……
热门跟贴